登陆注册
405568

被从天而降的运气砸中两次的小米 资本市场为啥不买账

新浪财经综合2020-12-07 17:12:190

原标题:被从天而降的运气砸中两次的小米 资本市场为啥不买账 来源: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被从天而降的运气砸中两次的小米,资本市场为啥不买账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两句话,放在此时的小米身上,似乎再恰当不过。

除了自身的努力,小米的运气也真的好,曾经被乐视猛追死打的小米,在乐视轰然倒塌之后,趁机补位,接受了一波市场的红利。乐视2016年底之后快速沉沦,而小米在2017年打了一场翻身仗,手机出货量重回全球前五。

这样的运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一次就不容易了。可小米却被这从天而降的运气,砸了两次,最近的一次便是,在手机领域与小米激烈角逐的华为,受到断芯之痛,小米的老对手荣耀在一番波折后,终于从华为剥离。11月17日,是荣耀被官方证实独立出来的日子。而几天后小米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也格外亮眼,第三季度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了三成多,净利润增了近两成,海外市场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更让雷军兴奋的是,手机销售量全球第三的宝座,小米暂时从苹果手中抢了过来(第三季度),曾经小米在这个位置上短暂停留,还是在六年前。

然而这样的好运气,却难以在资本市场上延续,12月2日,小米突然停牌,当天中午发布了40亿美金的发债及配股融资方案,下午1点再复牌,股价出现闪崩,当天收盘市值蒸发了超430亿港元,这个数字比增发要募集的310亿港元,还要多一百多亿港元。

市场不买账不是第一次了,近期小米发布了各项数据亮眼的第三季度财报,可是财报发布后,股价跳空低开,盘中一度跌超5%,收盘跌3.68%。更久一点,小米2018年港交所上市前估值就出现大跳水,从之前传闻的2000亿美金到后来的1000亿美金,最终上市时市值仅为540多亿美金。上市当天即破发,之后市值有升有降,降的时候更多一些,低的时候,一度跌破258亿美金(2000亿港元)。

虽然今年疫情影响下,科技股股价集体出现大幅上涨,小米借着这股东风,股价也有了起色,但截至今天,依然没实现雷军在小米上市庆功会上的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尤其是有同年回港上市的美团,市场给出的投票珠玉在前,小米就更显得落寞和尴尬了。

资本市场不买账的原因,还要从小米自身来看。雷军前脚在公开场合为小米正名,称社会对小米有三大误解,包括小米产品都是中低端、小米产品全是代工的、小米没技术。紧接着小米高管就以“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言论搅动小米用户和外界的心情。从此可以看出,不只是社会对小米有所误解,小米人自身对小米也有所误解。

竞争格局的变幻,带来的好运气,无法掩盖小米自身面临的难题,上市前,小米到底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一家硬件公司,就引发了诸多质疑和争执。为了扩大用户规模,雷军甚至承诺,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

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支撑小米业绩的,主要是智能手机业务、IoT业务,以及互联网服务。在这“三驾马车”当中,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多年的支撑业务。

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恐怕是IoT业务和互联网服务这两项业务,因为这两项业务中,IoT业务代表小米未来的想象空间,互联网服务则代表小米的互联网性质到底有多浓重。而数据亮眼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在三季度营收18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1%;互联网服务收入为57.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广告收入达到33亿元,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从数据上来看,这两项贡献营收共计为238.9亿元,占整个集团营收的比例约为33%,与两年前上市时,为整个营收贡献比例提升了近13%,但IoT与生活消费产品贡献的收入里还是硬件产品为主,IoT技术产生的收入还是比较少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规模,也无法与纯互联网公司相媲美,显然这些离市场对小米的预期,还有不短的距离。

值得关注的是,雷军在为小米正名的同时,也于日前披露小米11将首发搭载骁龙888芯片,其目的恐怕是,借机打破外界一直以来对小米的固有印象。与此同时,联系到小米账上趴着300多亿元的现金,还要再融资40亿美金,来提升自身业务发展,这些动作和信号,发生在老对手荣耀从华为手中剥离的档口,可见雷军对小米的期待与野心。不过现在来看,小米的未来可能还在未来。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