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人事变动 最年轻副总裁陈伟离职
原标题:远洋集团人事变动,最年轻副总裁陈伟离职 | 地产人·事
{image=1}
12月7日,界面新闻从远洋内部人士了解到,远洋集团副总裁陈伟已经离职。在此之前,市场早在11月就传出其离职的消息。
陈伟是2006年7月加入远洋集团,曾担任过开发管理部总经理、天津公司总经理、北方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 ,自2017年6月起担任公司总裁助理。他是远洋领管理层年轻化的代表人物。
在远洋多元化转型之后,董事会主席李明提出,要让听得见炮火的年轻人冲在第一线,自己会让更年轻,更有狼性,更有胆识的年轻人去左右远洋的公司战略与业务的方向。而他则更多担任“守门员”的角色。
作为一毕业就进入远洋的清华经管硕士,陈伟29岁便成为远洋地产天津公司总经理。这不仅在远洋,在全国房地产企业中也少见如此年轻的职业经理人。
在当时,远洋也给予了事业部一级很大的权利,此前,远洋集团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事业部的职能非常大,集团的职能中心负责制定标准,到了多少额度规模,直接到投决会研究,并不一定要告知某一个职能部门。在大的投资确定完了后,怎么样分配资源,都是他们自己定。不过这其中风险管理中心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很大,主要是审计、财务、法律等等。”
而陈伟在担任天津公司总经理时也向媒体表示:“很多公司业务模式非常固定,不允许你去突破这个模式,职业经理人在生产线上也是按部就班地生产,也不会给你很多创新的机会。但远洋在业务上不像许多公司一样那么固定,给定的范围很宽泛,允许职业经理人做很多的尝试和创新。”
2017年,其带领的开发事业一部就完成了200亿的销售额,占集团全年销售比重约40%。
而在今年,多元化转型多年的远洋又将目光重新聚集到主业开发业务上,并提出了“南移西拓”的战略。区域结构再次进行拆分重组,成立环渤海事业开发部,将覆盖天津、大连、济南、青岛、烟台、沈阳、长春等重点城市,形成了环京、环渤海、华东、华南、华中、华西六大重点开发区域的格局。
这一调整在北方区域尤为明显,东北和北方事业部被拆解成为环京事业部、环渤海事业部以及华西事业部。而此前,远洋的事业部是以京津冀区域为核心的开发事业一部,以东北区域为核心的开发事业二部、以华东华中区域为核心的开发事业三部与以华南为核心并辐射西南区域的开发事业四部。
重组后,环渤海区域中只有天津此前是位于京津冀区域的,而成立环渤海事业开发部后意味着,京津冀地区被重新划分。
基于新的战略,远洋方面在今年也出现了一些人事调整。6月4日晚间,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由于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事务,温海成辞任公司执行董事。空缺出来的职务由崔洪杰补位。
在新的战略下,远洋也加大了拿地的力度。7月远洋别在南京、廊坊、北京、扬州四地拿下土地,拿地金额为90亿元。
10月28日,远洋在天津以6.7亿元拿下一宗土地。11月13日,远洋在无锡以19亿元获取一宗土地。11月17日,远洋又在沈阳以7.85亿元拿下一宗土地。11月30日,远洋又分别在济南和江门13.5亿元和5.9亿元各拿下一宗土地。12月7日,远洋在济南以25.5亿元拿下历城区唐冶6宗土地。
今年下半年,远洋在土地市场的投入已经达到了168.5亿元。截止10月份,远洋完成销售额921.4亿元,同比下降9%,今年其销售目标定位1300亿元,其10月销售额为161.1亿元,如果能保持这样的销售额,远洋今年或许能够勉强完成任务。
责任编辑:张熠
4000亿巨头又创新高:比亚迪今年已涨303% 巴菲特持仓12年暴赚18倍
在股价不断刷新纪录,市值突破4000亿大关后,国内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又迎来了亮眼的成绩单。10月29日晚,比亚迪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其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362.66%。在全年业绩方面,比亚迪还预计,全年公司将实现净利润42亿元~46亿元,同比增长160.15%~184.93%。0000富时罗素新贵全线造好 阿里健康及翰森制药开高逾2%
股份(编号)现价变幅------------------------------将获纳入:不过,创逾三个月高位,虽然三股将被剔出,惟全线开市表现仍然造好,表现跑羸大市。阿里巴巴-SW(09988)213.00元升1.62%至于翰森制药近期已强势,目前在大市继续造好下,目前继续抽高2.07%,报213元,报36.95元,再创历史新高。阿里健康(00241)0000中芯国际跌逾4% 被多家机构唱空
中芯国际(0981.HK)跌逾4%,报18.56港元,自今年7月15日见历史高点44.8港元以来,其股价已经累跌约58%,总市值1429亿港元;中芯国际(688981.SH)跌约1%,报54.03元。0000倩碧控股年度股东应占溢利858.5万港元
倩碧控股(08367)发布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业绩,该集团取得收入9742.1万港元,同比减少16.3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858.5万港元,去年同期则亏损4445.9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0.99港仙。公告称,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收到政府防疫抗疫基金补贴;及集团实行控制措施令员工成本减少。责任编辑:卢昱君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