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8235

茶花股份:上市已满三年 实控人可以减持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0-12-08 18:43:167

募投项目拉胯,大额资金用于分红?茶花股份:上市已满三年,实控人可以减持了

来源:市值风云

经营瓶颈显著,募投项目进展龟速,实控人放弃治疗,开始上演减持套现加大额分红戏码。

茶花股份(603615.SH),成立于1997年,并于2017年2月于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从事以日用塑料制品为主的家居用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1家全资子公司连江茶花,1家全资孙公司滁州茶花,1家合资公司上海莱枫,其中对上海莱枫持股20%。

风云君关注到茶花股份还是因为在超市买过他家的厨房用品,觉得质量还不错,就想来瞅瞅这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有何故事。

{image=1}

一、解禁之后,实控人开启减持人生

公司的实控人为陈氏家族,上市前合计持有公司91.74%的股权,上市后合计持有68.81%,其中,陈葵生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明生、陈冠宇为公司董事,林世福为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

公司上市之初,实控人承诺将长期持有公司股份,上市三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三年后的两年内若减持股份,每年减持数量不超过届时持股数的20%。

{image=2}

(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截至2020年中报,公司上市已满三年。

{image=3}

(来源:公司2020年半年报)

9月15日,公司披露公告,称实控人陈冠宇将于公告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进行股票减持,减持股数不超过678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的2.77%。

{image=4}

(来源:公司招股书)

陈冠宇于随后的9月22日减持340万股,截至9月30日三季报披露,合计减持489万股,达到其当时持股数的7.2%。

以9月22日至9月30日之间的每股股价最低值9.48元测算,此次实控人减持累计套现约4636万。

另外,截至2020年三季报,陈冠宇质押股份1850万股,占其持股数量的29%,其质押股份最高比例曾达52%。

{image=5}

(来源:公司2020年三季报)

公司上市三年来,产生的累计自由现金流为负,但分红却非常大方。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4亿、0.68亿和0.69亿,同期现金分红分别为0.6亿、0.48亿和1.47亿,各期分红金额分别占归母净利润的64%、70%和213%。

{image=6}

也就是说,公司上市三年来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31亿,累计现金分红2.55亿,是净利润的1.1倍,是募投资金4.54亿的56%。

{image=7}

(来源:公司2019年报)

实控人大规模减持、公司大手笔分红、加上股权质押,都指向了公司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实控人资金短缺,我们接着来看看是否如此。

二、募投项目多拉胯,产能利用率走低

2017年2月,公司上市募集资金4.54亿元,其中3.1亿用于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项目,1.22亿用于婴童用品新建项目,0.22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image=8}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一)研发中心项目

根据公司招股书资料,由于日用塑料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较低,与特百惠(TUP.N)、乐扣乐扣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严重落后,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差距较大。

因此公司想要建设研发中心,以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而此项目投资金额仅0.22亿,占募投资金的比例不到5%,可以看出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image=9}

而且公司的研发中心的建设,是对已有房产进行装修,并采购开发、设计软件和设备以及引进研发设计人才,按理说这个项目进度应该会很快,但截至2019年年报该项目还没有开工,公司又将其调整为2020年底完成。

根据公司2020年半年报对研发中心项目的表述,风云君判断研发项目还没有开始。

{image=10}

(来源:公司2020年半年报)

而且奇葩的是2019年公司的研发人员人数还变少了,为43人,比公司上市前的人数46人还要少,这也印证了公司研发拉胯,对研发中心项目并不上心。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1.45%、1.55%和1.57%,几乎没有增长。

{image=11}

(二)婴童用品项目

婴童用品新建项目原计划年产奶瓶800万个、奶嘴3200 万个以及婴童辅助用品309万个(套),2018年3月公司以该项目可行性已发生了变化为由,对其暂缓实施,当然至今都没有再实施了。

{image=12}

(来源:公司2017年报)

(三)家居塑料用品项目

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项目原计划由子公司连江茶花实施,将新增日用塑料制品产能3万吨/年,预计项目建设期24个月。

{image=13}

(来源:公司招股书)

2017年11月,公司将该项目变更分拆为由连江茶花实施年产2.2万吨“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项目”和由滁州茶花实施年产0.8万吨“茶花家居用品制造中心项目一期(含结算中心功能)”(下文简称连江项目、滁州项目),两个项目分别使用募投资金2.1亿和1亿。

{image=14}

(来源:公司2017年报)

2018年4月,公司将原用于婴童用品新建项目的1.22亿募集资金变更用途,用于增加滁州项目的投资。

变更后,公司滁州项目年产能由原先的0.8万吨更改为1.8万吨,计划使用募集资金2.2亿。

此时公司预计这两个在建产能完工时间均为2019年,而2019年年报公司又将完工时间调整为了2020年底。

截至2020年半年报,公司称滁州项目正在办理验收手续,连江项目还在进行中。

{image=15}

(来源:公司2020年半年报)

但从公司历年的在建工程明细来看,连江项目根本就从未开始过,而公司滁州项目已于2019年年底转入固定资产,但投资金额已由原先的2.2亿缩水至1.3亿。

{image=16}

(来源:公司2019年报)

公司的募投项目进展真的是一波三折,先后经历被取消、分拆、更改、延期以及瘦身。

截至2020年年报,募投项目中,仅有投资额大大缩水的滁州项目完工,另一个连江项目甚至还没有开始,与公司2017年上市时规划项目建设期24个月相差甚远。

(四)产能利用率迅速下滑

募投项目进度如此之慢,与公司上市动机所谓扩大产能、缓解产能瓶颈的初衷可谓背道而驰。

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都大于100%,产能都在3万吨以下。

而之后几年公司的产能在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产能利用率却呈快速下降趋势。

以2016年的产能为基准,截至2019年的CAGR仅为12%,而同期各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85%、81%和69%,下滑严重,也可以说公司当时公司已经面临明显的产能过剩局面。

{image=17}

一方面,公司现有产能的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公司募投项目迟迟没有建成投产,风云君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销售遇到了瓶颈,而不是产能遇到了瓶颈。

下面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公司的销售情况。

三、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销量分别为2.89万吨、3.03万吨、3.24万吨、3.21万吨,增长非常缓慢,而且2019年出现了首次下降。

公司的营收由2013年的6.13亿增长至2019年的7.87亿,CAGR为4%。

目前家居塑料用品行业市场较为分散,每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加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公司的营收增长难有起色。

国外品牌主要为特百惠、乐扣乐扣等国际知名企业,国内品牌主要为以茶花股份、龙士达、禧天龙、美丽雅等知名品牌企业,除此之外,还存在众多的中小企业及家庭作坊式的其他厂商。

所谓“祸不单行”,营收增长如此缓慢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润也呈不断下滑的趋势,由2013年的1.01亿下滑至2019年的0.69亿,特别是上市后的2018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达28%。

{image=18}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先降后升,由2016年的33%下降至2018年的26%,随后又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35%。

{image=19}

公司毛利率波动主要是由原材料聚丙烯等的采购价格波动造成的。

日用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等通用化工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石油价格波动及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弱,采购模式为大宗采购。

{image=20}

(来源:2019年公司年报)

2016年至2019年,公司采购的塑胶原料价格波动情况分别为-6%、11%、10%和-11%,与公司毛利率波动情况相反。

{image=21}

而公司毛利率先降后升的情况下,公司的净利率却持续下滑,由2016年的14%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6%,主要是由于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的大幅上升造成的。

{image=22}

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是由于股权激励分摊费用同比增加导致的。

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为独家经销商模式、直营商超模式和电商模式。

公司的经销模式和电商模式已经比较成熟,而且难以实现增长,因此2018年以来,公司加大电商渠道的扩展,销售费用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于自营电商收入增长较快导致的。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电商客户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11%、14%和19%,而同期电商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32%、58%、65%,说明公司扩展电商渠道的效果较差。

公司的销售需要一定的备货,营收增长缓慢的情况下,2019年之前公司的存货控制在较稳定的数额,大约1.5亿左右,存货周转率有小幅的上升。

2020年三季度公司存货金额迅速增长至2亿,存货周转率也由2019年的3.8下降至1.8。

{image=23}

四、自由现金流为负,实控人为何大笔分红?

我们再来看看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2016年至今,公司的收现比维持在1.1以上,较为稳定,说明公司的回款情况还不错。

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对于商超客户和电商客户的结算期都较短,一般在两个月内,对经销商采取一定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但也需要在三个月结算货款并付清。

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和净现比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呈反向关系。

{image=24}

公司的现金流状况还算不错,虽然上市后三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为-0.15亿,但加上公司的募投资金4.54亿,公司实际可支配的现金流还是很充裕的,公司也不存在借款,因此实控人才有大笔分红的操作空间,虽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image=6}

结语

公司在销售难以增长,利润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加大投入拓展电商销售,但效果并不理想。

公司的经营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募投项目进展也非常慢,实控人可能已经放弃治疗,开始上演大额分红戏码和减持套现套路。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0007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