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混战大健康 下阶段的打法是什么
原标题: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混战大健康,下阶段的打法是什么
有投资人称,理解京东健康,需要理解如何为医疗这个大领域下的跨界细分赛道估值。
搭载了互联网概念的医疗股都能顺势起飞?似乎京东健康做到了。
12月8日,京东健康(06618.HK)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55.85%超过110港元,市值达3440亿港元,跻身港股互联网医疗市值第一。阿里健康(00241.HK)当日报收股价23.9港元,平安好医生(01833.HK)则为91.5港元。
三家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均主打“医药电商”模式,并成为主要变现手段,但股价上则存在巨大悬殊。
本质上是“线上药房”
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表示,资本市场所给予京东健康的3440亿港元市值,对同一阵营的其它上市公司参考意义不大。
“京东健康的市值主要体现在其盈利以后才上市,这与其它互联网医疗公司在亏损期间上市的情况不太一样。”赵衡说,京东健康的故事主要是未来会提供、加强的服务,有了这些概念才有助其股价的拉升。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动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为一部分非首诊病人提供了远程诊疗的便捷医疗服务。由此,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政策东风下积累了不少线上用户。
京东健康的招股书中显示“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约9万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仅次于平安好医生。”而另一正赴港IPO的线上诊疗平台“微医”在疫情期间(截至7月13日)共集结6.4万名医生提供医疗咨询服务204.4万人次,累计访问量超过1.4亿。
政策的意图,以惠民利民、引导合理就医秩序为主。
国家医保局在11月2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 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称《意见》)中提到,支持符合规定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做好医保支付政策衔接,发挥互联网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合理就医秩序方面的作用。
同时,《意见》还提到,要“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显著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也就是说,我国还未对首诊患者开放医保线上支付功能,各大平台的“线上问诊”也多以图文咨询,再导流到线下的形式开展。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否解决国家政策层面所需要解决的痛点?
“上述企业和国家的医疗服务互联网化其实并没有多大关联。” 赵衡告诉记者,“院外市场的本质是企业福利市场和用户自费购买保健品市场,药品则是辅助性的。因此,院外市场的核心不是治疗,是咨询和产品采购。”
赵衡进一步举例,“比如平安好医生,该平台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买单方本质上是企业,医保不会为第三方平台买单。”
赵衡说,互联网医疗的现实情况是个人自费或企业买单,自费用户也主要集中在消费类产品,药品销售占比都很低,无论是京东健康还是阿里健康都是如此。
医药电商能否突出重围
根据中国药店统计,2019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在2018年4002亿元的基础上增至4258亿元,同比上涨6.4%。
京东健康招股书中的数据显示,“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额”部分收入在今年上半年达到76.93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87.6%。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称,在“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额”中,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收入的比重不足30%;非药产品如保健品,医疗用品及器械(隐形眼镜、成人用品、计划生育产品等),及用于家庭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监测的医疗设备等则占比70%以上。
从过往记录来看,非处方药较处方药毛利率高,非药品较前两者毛利率更高。
而阿里健康截至3月31日止的12个月的数据显示,旗下天猫医药馆所产生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约595亿元,该板块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1.3亿。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根本上还是一个在线药房,做的依旧是老本行的电商生意,而背后的京东、阿里则是巨大的平台支撑及用户流量入口。
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线上药房,和目前国内几大线下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的竞争格局如何?
“首先,线上与线下药店的用户类型有所不同,线上药店以年轻人,或能覆盖医保的人群为主,而线下药店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慢病患者为主。”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行业研究员魏志华告诉记者。
魏志华认为,其次,线下药店拥有线上药店无法替代的人情、社交成分。“分布在社区周围的线下药房对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人际交流。”
“再次,两者盈利点也各不相同。”魏志华说,“带量采购以后,线下药店根本不靠销售处方药来盈利,拥有丰富品类的线下药店可以通过药剂师向用户推荐、搭售一些高毛利的保健品,或是与厂商共建的药品品牌,来实现更高层面营收;而线上药店则未必能做到,其用户消费略为理性。”
最后一项差异,则是在医保支付是否覆盖。“一旦线下药店具有医保资质,用户前去买药的意愿就比较大,一些特慢病患者也可以通过医保实现统筹支付。”
目前,一些线下药店巨头也在积极布局线上业务以争夺流量;比如一心堂、老百姓开设了自营药品网站、APP,大参林则在淘宝天猫设有旗舰店。
“医药O2O业务(线上药品配送给线下消费者)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魏志华说,“以‘叮当快药’为例,分布在各个社区的线下药房就是该平台的‘前置仓’,用户在其软件下单后30分钟内即可送达。但一些线下药店也在和美团、饿了么等进行合作,达到同样的配送效果。”
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事业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医药O2O业务是一个低频但刚需的生意,大量市场调研发现,用户紧急用药的场景仍然存在,夜间用药需求也很大。
目前,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叮当快药等在内多家企业均布局了O2O业务,其未来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互联网医疗走向何方?
从互联网向医疗“跨界”公司的共同属性是:注重用户流量的变现,从而加深用户黏性、提升复购率。
因而,如何将线上用户引入线下医疗消费服务的场景,就成为下阶段的主要打法。
今年1月,平安好医生推出“平安医家”,并将其作为公司持续亏损40亿后打开新局面的突破口;今年8月,京东健康推出“京东家医”,计划在未来5年内服务5000万个家庭。
但这些由平台提供的医疗服务也多是以“合作”模式展开:与三甲医院医生签约兼职线上问诊,并陆续延伸到患者慢病管理、家庭就医;与实体医院、口腔或医美诊所共建专科中心,进行线上医疗支付的对接。
记者注意到,平安好医生所持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线下医院主体是“平安(合肥)互联网医院”,其声称所拥有的1000余位自有医生的基本情况仍无法准确了解。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就曾公开表示,“互联网医疗正在进入互联网科技与医疗产业全面融合、一体发展的3.0时代,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不再仅仅是线上买药和挂号如此简单。”尽管如此,仅以医保支付层面为例,还仍然未对首诊患者开放。
互联网医疗涵盖范围很广,包括远程医疗、医药电商、慢病管理、线上支付等。“无论哪种模式,其核心都在于这项服务是否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以及由谁来支付。”赵衡说,用户需求分为刚需性治疗、非刚需性健康两部分。远程医疗、线上支付都有助于实现刚需性治疗,但医药电商、慢病管理对用户的迫切性不高,而且线下的可替代性很强,未来是否可以增长,还要看用户个人自费的意愿和能力。
赵衡认为,“从实践来看,慢病管理并不是一个具备自费意愿的模式,必须由企业或医保支付;但国家医保已经明确不会支付健康管理服务,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企业和商保,但这些支付方都非常薄弱,很难起量。”
但投资人仍持有积极看法。高特佳熙和资本总经理李秋实告诉记者,理解京东健康,需要先理解如何为医疗这个大领域下的跨界细分赛道进行估值。这些跨界包括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医疗AI、医疗区块链、医疗5G应用、医疗消费品、医疗冷链和冰箱等。
“在研究了互联网的估值逻辑后,我发现去年底700亿港元市值的阿里健康太便宜了。”李秋实说,医药电商可以凭借巨大的超级平台背景、技术实力,向线上远程医疗、线上医疗商保、医疗云业务拓展,还有更为诱人的对医保支付方式的便捷改造,以及未来的大数据价值。
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其市值天花板在哪里?
李秋实表示,“天花板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医药电商会延伸到保健品、健康类消费品这一市场,而这部分人群更广泛,销售利润率也比药品高。这些业务都会有几倍的增长空间。”
乔艾斯
责任编辑:薛永玮
微创医疗微升破顶 报40.5港元
新浪港股讯,微创医疗(00853)升0.37%,报40.5元,最高价为40.95元,创上市新高,最低价为39元,主动买盘46%;成交88.5万股,涉资3558.84万元.以现价计,该股暂连升4日,累计升幅20.9%。现时,恒生指数报26001,跌208点或0.79%;恒生国指报10678,跌103点或0.96%;主板成交258.28亿元。0000传万国数据最早今年在香港寻求二次上市 总市值114亿美元
新浪港股讯6月22日消息,市场消息称,万国数据据悉最早今年在香港寻求二次上市,或可筹资约10亿美元,目前总市值为114亿美元,股价在历史最高位。责任编辑:马婕更多内容:www.cn95.cn0000佳兆业美好上半年在管面积仅增2.6百万平方米 增长空间有限
8月20日晚间,4家港股物业股密集发布中报业绩公告。佳兆业美好公告披露,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8亿元同比增加32.7%;实现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34.5%。经调整溢利(不包括股份支付补偿)为1.4亿元,同比增长48.8%。0003航空股美兰空港再涨5% 海南自贸港总体方案印发
责任编辑:张海营,原名叫海航基础。主要经营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美兰国际机场内的航空及非航空业务,新浪港股讯6月2日消息,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