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131

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支持武汉做大做强

澎湃新闻2020-12-10 13:17:055

原标题: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支持武汉做大做强

{image=1}

12月10日,《湖北日报》全文刊发了12月2日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以及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关于《建议》的说明。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建议》在“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部分指出,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武汉做大做强。

《建议》指出,主动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

突出“一主引领”部分,《建议》指出,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增强高端要素、优质产业、先进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长江新区,科学规划、提升改造“两江四岸”,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分工。增强武汉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销售市场等对全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的服务带动能力,推动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建立完善协同联动推进机制,制定同城化发展规划,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推动形成城市功能互补、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分工协作、交通便捷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大武汉都市圈,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强化“两翼驱动”部分,《建议》指出,坚持块状组团、扇面发展,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由点轴式向扇面式发展,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翼”。加强襄阳、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设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对“两翼”的辐射引领作用。支持“襄十随神”城市群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重要纽带。支持“宜荆荆恩”城市群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加快一体化发展。推进“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的规划衔接、优势互补和布局优化,实现联动发展。

促进“全域协同”部分,《建议》指出,坚持点面支撑、多点发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比较优势竞相发展,打造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增长点。完善省域国土空间治理,细化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敬畏城市、善待城市,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发挥小城镇联结城乡作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竞争力强的块状产业集群,推进“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向心聚力发展。

关于湖北区域发展布局,应勇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历届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支点战略’‘一元多层次’‘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和‘一芯两带三区’等战略,有力促进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但武汉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不够,其他市州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偏弱等,仍然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建议稿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这是落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重要要求、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而作出的决策部署,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0005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