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卵黑产入侵大学校园:“兼职2到8万” 用“爱心”作名义
原标题:“兼职,2到8万”:别让卖卵黑产“入侵”大学校园 | 新京报快评
“卖卵”是黑产,用“爱心”“志愿”等名义也洗不白,这点被重申30遍也不为过。
□和生(媒体人)
{image=1}
文| 和生
“兼职,2-8万,不耽误学习,无色情”“8-12天,赚1-5万”……据澎湃新闻报道,即使在校园封闭期间,类似的广告语依然悄悄地出现在了部分高校女厕所的门背面。而这些所谓的“兼职”,其实就是“卖卵”。
连日来,陈凯歌作品《宝贝儿》因涉代孕,引发了公众对非法代孕、买卖卵子乱象的广泛关注。而新闻中这些“兼职”小广告,背后就隐匿着“见不得光”的卵子买卖黑色产业链。
不像代孕通常要找有生育经验的女性,代孕卖卵的黑产从业者们已经将高价卖卵的钓饵,明晃晃地丢在大学生的眼前,他们恨不得跟那些深陷校园贷陷阱的女生说:来,到我们碗里来。
记者调查发现,以中介为主导的卵子买卖链条,形成了一套自圆其说的话语体系,给这些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洗脑”,以赚快钱为诱饵吸引她们加入。比如,将卖卵包装成做好事,把这些卖卵者称为“卵妹”或者“捐卵志愿者”,卖卵行为被称作“爱心志愿者项目”。而那些女厕所里的小广告,据称“都是校内卖过卵的学生,帮中介写的广告”。这算是精准收割。
{image=2}
就目前看,这条暗流涌动的黑产危害甚大。首先,由于在正规医院,不合规取卵是被严厉禁止的,这就意味着,广告里的这些地下取卵难有正规医疗技术保证安全。此前便有报道,有年轻大学生私下卖卵,取卵后导致卵巢增大超过3倍以上,考虑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被收治住院。
其次,不仅仅是取卵者身体承受风险,卵子交易背后还存在着诸多法律和伦理隐患。目前无论在法律还是在伦理层面,对于捐卵、代孕形成的亲子关系的认定,以及附属产生的父母子女、继承、抚养赡养等关系对应的权利义务等事宜还没有立法,形成共识。因此,在未来,当事人一旦产生赡养或财产上的纠纷,将遗患无穷。
{image=3}
也为此,无论是《民法典》,还是此前相关部门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等指导文件,均对商业化供卵的相关行为明确说不。在法律上,商业化买卖卵子毫无疑问是违法行为。
因此,对于妄图诓骗售卵者及打法律擦边球的卖卵黑产,就该猛锤狠击。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女生,相关方面法律意识单薄,高校和有关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让她们认识到卖卵背后是黑产,不要轻易被蒙人话语蒙骗,进而从供卵源头减少供给。
而对于黑产从业者,无论是中介还是非法取卵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执法部门都该按图寻踪、顺藤摸瓜,予以精准打击,并给予法律严惩。通过厕所门板上的微信就能轻易联系上卖卵中介,足见其猖獗,他们如此明目张胆胡来的嚣张气焰,该好好灭灭了。
一颗卵子流入黑市,在黑产的终端,可能勾连着一个新生命和数个家庭。而这样的非法交易,无论为供卵者和用卵者都埋下了一颗隐雷。为了防危止爆,最好的方法就是露头就打,更要一发现就深挖,将卖卵黑产链条斩草除根。
责任编辑:蒋晓桐
剑指互联网等领域 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压
来源:经济参考报全国首例涉5G云游戏侵权案、全国首例盲盒盗版侵权纠纷案、全国首例媒体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全国首次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互联网专条案件……多起涉反不正当竞争的案件近期密集曝光,“全国首例”成关键词。0000绿色金融盘活企业碳资产:多地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落地
{image=1}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方凤娇徐芸茜北京报道加入碳金融大军,各地都行动了起来。一个亮点是,通过发放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有效打通碳配额质押的各环节和流程,盘活企业的碳配额资产,是各省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0001实探李佳琦直播后台:试用产品已超10万件,梦想做个人品牌
“美眉们看好了,我用手一碰就换歌曲了,方不方便?”深夜,“淘宝一哥”李佳琦,在他的直播间,戴着GentleMonster与华为推出的联名款黑科技墨镜,边说边演示。在这档名为“+7新品秀”的新节目中,李佳琦不卖货,只推荐品牌产品。来上海闯荡四年,以直播带货出圈的李佳琦,”带货“形式不断推陈出新。0001中国家电价格上半年普涨:彩电涨价35%,市场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8月9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在京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加速回暖,零售额达4293亿元,同比增长16.3%;中国家电市场已基本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除个别产品外,中国家电产品均价普遍上涨,其中彩电价格同比增幅接近35%。0001互联网旅游平台自律公约发布 违规经营者将形成“黑名单”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互联网旅游服务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高额手续费、订单退改难等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10月27日,5家知名互联网旅游服务企业共同制定的《互联网旅游服务行业自律公约》发布,这5家企业之间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对违规的平台内经营者形成动态“黑名单”,各平台实施联合惩戒。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