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083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重点发力综合性节点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2020-12-10 20:33:023

原标题: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重点发力综合性节点城市

12月10日,上海市对外发布《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建议》),提出到二〇二五年,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谱写出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建议》明确,要把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正如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必须依托长三角地区,在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中也同样要立足长三角地区,发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优势,在引领、带动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增强上海的中心节点功能和战略链接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建议》还重点部署上海城市多中心发展,提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等进行建设,未来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对这一要求的落实《建议》中也有所体现。《建议》称,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积极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强指出,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是立足更广区域、重塑外部布局的必然要求。要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联动长三角区域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更加积极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综观《建议》全文,“长三角”这一关键词多次出现。

比如,要加强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分工协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加快同长三角其他省份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引领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协调发展等。

王振认为,上海将更加积极有力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围绕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两条主线,加强与各地的共推共建共享,并在“四大功能”的空间布局上,拓展到长三角大空间,在基础设施上,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推动高质量的互联互通。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将有力带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要素流动等重点领域的一体化发展,将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活力。

高端产业提出“3+6”产业布局

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

上海经济形态呈现出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这“五型经济”的特征。

李强强调,这是必须做强做优的重点领域。创新型经济重在打造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关键看人才;服务型经济重在辐射和赋能更广区域,关键看品牌;总部型经济重在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关键看头部企业;开放型经济重在提升经济联通性,关键看通道;流量型经济重在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增值,关键看平台。要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集聚区。

其中在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相较于传统的上海工业领域六大重点产业,王振认为,“3+6”产业,是上海具有基础优势,同时也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引领性的战略前景。将推动上海形成创新型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为中长期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同时在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倍增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引领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其他产业以及长三角各地高质量发展。

《建议》还强调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完全有条件、也必须加快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上走在前列。”李强表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全新的课题、系统性工程。要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把数字城市的框架搭好,把数据应用的瓶颈打通,把应用场景的开发激活,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强调城市多中心化发展

聚焦到市内规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建议》就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提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这一定位。

具体来看,《建议》提出,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等进行建设。

“上海的新城,与江浙地区的一些县级市比,存在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对中心城区依附性较强,城市独立的综合性功能相对较弱,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力也相对较弱。”王振认为,现在更多的人口、产业在向新城集聚,这就必须增强其独立的城市综合功能,能提供均等化的优质公共服务。这些新城处于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圈内,具有特有的区位优势,同时又拥有上海国际大都市优势和改革开放新高地优势,把这些优势进一步激发出来,可以为上海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并能更好解决大城市病,同时在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也表示,这次特别强调上海整个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发力,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将使得全市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表面上看是重塑上海城市空间格局,但实质却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服务于国家战略,紧扣发展新格局。

不仅是要完善新城功能,《建议》还要求,五大新城未来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王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五大新城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优质公共服务配置、引领性的高端产业和企业总部集聚等方面目前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 他建议,未来五年,可尝试推动高端创新资源、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五个新城转移、倾斜,加快高端产业在五个新城成长壮大,形成强大辐射力。

作者:卜羽勤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