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展开汽车产业图景:重新定义汽车产业 加速落地汽车产业链
原标题:5G汽车带你体验未来出行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5G技术落地的最佳场景,汽车产业正在被5G重新定义。5G可以真正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的信息互通与高效协同,将改变汽车产业的研发、生产、产品、使用等各个环节,推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随着5G汽车时代大幕开启,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奔向“新四化”。
5G展开全新汽车产业图景
□记者 李志勇 北京报道
日前,广汽埃安AION V、上汽MARVEL R等5G汽车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全新的5G时代。而随着5G时代到来,一个全移动、万物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生产生活高度智能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重新定义汽车产业
作为一款实现量产的5G汽车,上汽MARVEL R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其具备三重感知体系,能够实现5G智能驾驶、自动驾驶辅助等功能。同时,MARVEL R还将5G时代的智能座舱概念落地,车内集成了MR混合虚拟实景智能辅助系统、声控智驾、车家互联、整车OTA等功能。
工信部日前表示,2019年以来,工信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陆续提出要推进5G在汽车及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研发应用,包括推动中国公路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5G技术发挥车路协同优势等。
随着5G应用的不断深化,人、车、路全场景无缝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同时,5G与汽车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也将重新定义汽车工业。智能网联汽车将推动汽车产业展开升级换代的重要变革,也为中国赶超西方先进汽车制造业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作为5G开发方面的领头企业,华为已经和包括北汽、比亚迪等在内的18家汽车企业签署了建立“5G汽车生态系统”协议,加速5G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商业化。
专家表示,5G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创新热点。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和高可靠性将为智能网联、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场景打开新的想象空间。借助5G技术,消费者可以获得全新的驾驶体验和娱乐体验,尤其是人、车、房等场景之间的无缝连接将成为5G汽车未来创新的关键。
据了解,自2019年4月发布全球首个5G车载模块MH5000以来,华为已向合作伙伴和许多汽车公司提供5G车载终端T-Box平台以及其他产品和技术,以支持5G车载。
加速落地汽车产业链
在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智能座舱等众多5G技术加速在汽车领域落地。
一台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SUV被打造成智能座舱。该车辆的行李架上安装了摄像头,方便在驾驶者打开车门时进行人脸识别,非车辆能识别的乘客或驾驶者无法开门。其驾驶室内同样安装了摄像头,用于捕捉驾驶员人脸图像,系统能对驾驶员的疲劳、分心、危险动作、离岗等行为快速响应并预警,及时提醒驾驶员并通知后台,有效规避危险情况的发生,并为运营商、监管部门等提供驾驶员行为分析方案。同时,该智能座舱还有“儿童感知”功能,如在行车过程中检测儿童是否正确使用安全座椅,提醒离车的父母关注孩子等。而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座舱将成为汽车的标配。
不仅是汽车产品本身,5G技术在汽车衍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中国铁塔公司利用其架设的5G基站场地等资源,已经布局了众多用于为电动车辆“换电”的充电柜。该充电柜运用移动互联网、云平台、深度检测算法、安全智能充电、GPS等技术,集成了智能充电模块,自动识别电池、自动适应动态控制电源等,箱体内配置了具备远红外温度感应功能的适配充电线,在温度异常升高时可及时断电,一旦监测到火情,可立即启动灭火装置。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竺延风表示,汽车产业始终是与时俱进的朝阳产业。在数字化时代,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3D打印等都在对汽车赋能,而汽车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移动终端。
专家表示,5G+工业互联网能够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的工业设计及制造过程,大幅提升产品开发效率。同时,数字化时代也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汽车加速从传统的制造商向移动出行综合服务商转变。通过5G等技术得以实现差异化的场景和客户体验,价值链延伸也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从点状式的布局过渡到全生命周期的生态布局。
开启技术市场争夺战
仿佛一瞬间就进入了5G汽车时代,而实际上国际市场的5G之争相当激烈,众多有实力的相关企业早已紧盯5G车联网这一风口,开启了技术和市场的争夺战。
通用汽车日前宣布在密歇根州建成了美国第一家拥有专用5G固定移动网络的汽车工厂。宝马汽车也展示了首款搭载了5G技术的宝马车型iX,官方给出的信息显示,其数据处理能力是目前车辆的20倍,包括车道辅助、自动转向、自动跟车、自动刹车等功能在5G的加持下,都会变得更加精准。
5G和工业互联网有机结合,可进一步实现人、机、物的全面连接,促进各生产要素间的高效协同,从而为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在汽车制造领域,国内企业也积极拥抱5G+工业互联网,不断推动汽车制造及服务智能化。
2019年,长安汽车与中国联通开展战略合作,在汽车信息化、基础通信、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5G等领域共同探索,就汽车通信技术、智能车联网平台、车联网服务运营及基于基础通信业务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展开全面深度合作,共同实现企业创新转型和价值提升。长安汽车与中国联通联合打造面向汽车领域的基于互联网+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在长安汽车重庆区域生产园区、供应链、厂区、生产车间部署5G基站,建设5G虚拟企业专网和MEC平台,串联工业控制系统和生产设备,打通长安智慧工厂平台,实现基于5G网络的工业协同制造。
通过面向互联网+协同制造的5G虚拟企业专网建设,中国联通帮助长安汽车打造了一个5G互联网+协同制造平台,全面促进长安汽车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助力长安汽车在生产效率、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大幅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日前表示,5G技术与汽车产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融合空间,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四个领域的融合与发展。我国有全球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球最大的汽车出行应用环境,以及包括华为5G在内的、能够重塑产业链的企业,只要能够保持并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大胆推进各种必要的示范运行,汽车产业必将能够获得预期的发展效果。
自动驾驶“下半场”已然开启
□记者 李唐宁 张超 北京报道
记者日前从百度了解到,12月4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向百度Apollo颁发了首批5张无人化路测(第一阶段)通知书。这是北京市首次允许测试主体在公开道路进行无人化自动驾驶测试。百度目前为无人化自动驾驶车辆都配备了5G云代驾系统,在特殊场景下可以通过安全员远程控制的方式使车辆快速摆脱困境。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5G时代,不仅是百度这样的科技“大厂”,众多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软件企业等也纷纷押下重注,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广泛应用的“下半场”已然开启。
从有行动能力进化到有判断能力
从自动驾驶技术演进的路径来看,前期技术测试验证主要分为场地测试、道路测试、车内有安全员的无人化道路测试和车内无人道路测试四个阶段,最终形成适应实际道路运行的安全技术系统。
“以前测试安全员就像家长一样跟着学走路的小宝贝,需要时刻跟着他扶着他,怕他跌倒。”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琼说,无人化阶段的车辆则像会走路的孩子,家长可以放手,偶尔帮一把,绝大多数情况学会走路的孩子自己能判断是不是能走过去。
分析人士认为,无人化阶段要求自动驾驶测试企业的车辆从有行动能力进化到有判断能力。
根据11月12日出台的《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提出无人化测试申请要求的测试主体应取得T3及以上测试能力,并在开放道路安全测试里程达到3万公里,通过封闭场地内的无人化测试评估,这也是目前全国最高安全要求、最高门槛的无人化测试政策。
无人化自动驾驶系统涉及复杂的车辆软硬件技术,在实际道路测试期间可能会遇到复杂情况。“比如社会车辆违章停车导致自动驾驶车辆必须跨越双实线借用对向车道才能继续行驶。”百度相关人士透露,为此,百度目前为无人化自动驾驶车辆都配备了5G云代驾系统,在上述场景下可以通过安全员远程控制的方式,使车辆快速脱离当前困境后恢复车辆自动驾驶。
本土企业发力突围更高等级
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广泛应用的“下半场”已然开启。除了传统车企,科技“大厂”和新能源汽车后起之秀也纷纷押下重注。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将自动驾驶分为L0至L5级,L0为人工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L3级或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才是更多人理解的“自动驾驶”。
国内企业正加快朝更高等级推进。文远知行副总裁钟华近日表示,公司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运营首个月就完成了8396个出行订单,今年在广州继续扩大和深化无人驾驶出租车运营,2021年在部分区域去掉安全员,实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在2023年至2024年在广州大部分区域实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透露,长安汽车将在2022年前逐步实现L4级、L5级自动驾驶车型的量产。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表示,北汽集团要在2024年量产L4级自动驾驶。
美团副总裁夏华夏表示,美团自动驾驶配送车在顺义区的自动驾驶里程突破了10万公里,真实订单量突破了1万次,未来将继续扩大自动驾驶配送车的规模,三年内在顺义区部署1000台自动驾驶配送车,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的运营。
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总里程达200.05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约50圈,北京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共200条,分布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淀区、顺义区和房山区。北京已向北汽新能源、蔚来、百度、戴姆勒等14家企业的87辆车发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用临时号牌。
生态协作迎战商业化应用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还处于由辅助驾驶向无人驾驶进化的新阶段,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自动驾驶也面临诸多挑战,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需要自动驾驶行业主体充分协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腾讯自动驾驶、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此前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自动驾驶仿真蓝皮书》显示,当前自动驾驶实车测试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自动驾驶量产需要的测试里程长、时间长、成本高;极端场景、危险工况测试难,危险性大;相应交通法规及保险理赔机制缺失;国际间技术竞争和标准不统一等。
腾讯自动驾驶仿真技术总监孙驰天对记者表示,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开发企业技术架构基本已经成型,自动驾驶汽车能顺利动起来,落地的瓶颈在于如何确保自动驾驶算法的完备性,或者说如何保证自动驾驶算法可以很好地识别、处理千变万化、极其复杂的交通场景。
而保证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安全,需要极其庞大的测试里程来对算法进行升级完善。目前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单辆车的成本就在百万元左右,加上各项运营成本,靠实路累计这些测试里程成本极高。
为了突破测试瓶颈,行业引入了自动驾驶虚拟仿真技术来辅助完成测试,如腾讯的TAD Sim平台,利用自动驾驶仿真技术完成测试任务,可以大大节约测试时间和成本,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落地。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对行业整体而言,开放合作是自动驾驶应用推进的一个大前提。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总裁陈黎明表示,目前整个产业的变革,呈现出“软硬件分离”和“软件定义汽车”的特点,随着生态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肯定需要有很多玩家一起来做这件事。对于未来量产应用,腾讯也表示,将分场景、分需求地推动自动驾驶落地,比如城市快速路等场景,与车企合作推进应用量产。
智能汽车快速走进生活
□记者 吴涛 陆浩 广州报道
在广州黄埔区约14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医院、地铁站等近200个上下车点,市民通过手机App,就可以一键呼叫自动驾驶出租车,享受自动驾驶汽车的乘坐体验。
这是今年6月广州市首批2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带来的改变:智能汽车已真实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总经济师谭虹说,广州市智能汽车产业已构建起涵盖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产业链,集聚上百家代表性企业;全市数十条道路上开放了道路测试,长度超过135公里;已颁发道路测试牌照24张,投放80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并启动了自动驾驶公交应用示范线。
记者在12月4日闭幕的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了解到,不仅在广州,智能汽车在全国也在快速发展。在北京、上海、长沙、苏州、武汉等地,各种智能汽车新项目不断涌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说,截至今年6月,全国17个城市已累计发放约282张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五年内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在十年内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40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四分之三是智能驾驶的车辆。
高健认为,到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被业内视为汽车产业颠覆性技术革命。其代表性的无人自动驾驶技术因自身特性也面临着“毫秒延迟、生死两隔”的挑战。
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看,当前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智能汽车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多重制约与挑战。需要继续以开放姿态开展智能汽车国际合作,构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高健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说,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海量数据支持,但目前单一车型的数据远不能满足未来L4级以上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数十亿级的数据积累。此外,行业目前还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生态,企业间还处于数据孤岛的状态。
芯片和系统仍面临“卡脖子”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认为,我国智能汽车在底层技术层面还需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标准化汽车技术系统和架构体系,解决芯片、软硬件和系统零部件等各类瓶颈。
但市场对我国智能汽车产业依旧充满信心。在与会嘉宾看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交通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正让自动驾驶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宽广,智能汽车产业正迎来风口期。
会上发布的《2020智能汽车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将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包括传感器、计算平台和软件在内的自动驾驶系统成本在2023年后将迅速降低,自动驾驶出租车预计将在2025年到2027年之间迎来商用拐点。
以“世界工厂”广东来看,作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广东正在形成相对完整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在整车领域,依托广汽集团、小鹏汽车、比亚迪等企业,智能汽车龙头效应在不断增强;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初创企业相继落户,正推动L4级别技术的数据快速积累……
未来的出行,可能只需在手机上进行预约,无人驾驶车辆就会出现在你面前,并自动规划最优路线,将你送到目的地。
而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的探索向载货、多功能车领域不断拓展,承担最后一公里运输的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洁车以及矿山、港口等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也开始显现。
“展望未来,智能汽车的商业化应用不仅能弥补劳动力缺口,更是将单纯的运输工具变成承载更多属性和智能的移动生活空间,让人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叶盛基说。
责任编辑:邓健
商务部:定于7月7日收储今年首批中央储备冻猪肉2万吨
{image=1}商务部7月5日发布公告,为切实增强中央储备猪肉应急保供能力,更好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近日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定于7月7日公开竞价收储本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2万吨。(总台央视记者徐宁宁)责任编辑:张亚楠0001华为回应:不管有没有Play商店,都会持续更新
华为近日针对网络流传的华为安卓手机系统因美国临时协议到期而面临断供的消息进行回应,称会继续提供系统更新。他们将继续提供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所有预装了GooglePlay的华为手机仍可以使用Play商店下载和更新应用。没有预装GooglePlay的华为手机则可以通过AppGallery来获得应用及安全更新。责任编辑:李思阳0001研究发现:扑热息痛近乎无疗效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5日报道,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大多数病症,对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的镇痛效果仅略优于安慰剂。《澳大利亚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对扑热息痛药片与安慰剂的药效进行了对照测试,结果发现这种常用止痛药的效果并不理想。报道称,尽管扑热息痛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止痛药,但这份报告显示,其药效只在少数情况下优于安慰剂。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