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如果将来真有世界货币 技术适应能力不成问题
12月13日消息,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2020上海金融论坛上,对于未来全球货币的发展方向,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如果将来可能真有一种世界货币,技术的适应能力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很多方案具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可以及时调整,适合未来全球金融格局变化的需要。
“去年夏天的时候,Libra出台的时候,它有一些居高临下。”周小川称,Libra的出现,可能会取代很多国家的货币,以致于很多国家产生了担心,比如担心货币主权问题,以及担心宏观调控的一些基本措施是否能顺利执行。
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现在Libra修改后的第二版,是只盯住美元,因此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会担心美元化。”他提到,有一些属于极端美元化,比如津巴布韦在非常高额的通货膨胀之后,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美元化;也有许多国家属于局部美元化,美元的使用可能占百分之几十。他们抱怨了美元化带来的很多问题。
周小川认为,各个国家的宏观管理水平不一样,债务水平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因素会影响国家在外汇体制方面的选择。因此在这方面工作开展上,要尽量避免取代别人的货币主权,以免导致他们的货币政策、外汇政策不再生效。
在这个基础上,他阐述,如果零售交易瞬间,技术上能够实现兑换以及对兑换条件的审核,就给互联互通带来一种全新操作的可能性,“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以及云计算的处理能力,这些事就变得比以前更加有可能性了。”
“像香港搞了RTGS,香港监管局指定汇丰银行负责美元清算,渣打银行负责欧元清算,中银香港负责人民币清算,这样的话,他们可以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他特别强调,其实不一定要做像RTGS这样的全额结算系统,有些东西可以轧差以后再进行交易。
“由于时间的原因,你可以当天处理。如果大家汇率都比较稳定,也可以三五天到一个礼拜再处理。一方面,安排这样的交易汇率风险相对比较小;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利用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利用保险的能力都相对比较强。”周小川说道。
他表示,零售系统、支付系统是更基础的内容,如果零售系统做好了,同时又避免了对于美元化的担忧,那么汇款问题实际上也就变得更加容易解决,这些障碍不在技术方面,而是在于政策体制方面。(许旻)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