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数字化金融跟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2020上海金融论坛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改革与开放:双循环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image=1}
李礼辉表示,工业数字化金融各位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有很多非常专业的看法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里我不再一一引用。“我个人认为数字化金融跟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依托数据要素广泛应用数据,深度依赖数据,因此我们很需要可以监督,又可以信赖的数据管理。第二,依托链接,广泛利用立体角度,深度发掘客户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可穿透、可触达的金融监管。这里我分别做一些探讨。”
第一,如何保护数据隐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法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强调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可以把数据区分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数据,具有所有权属性的著作数据,还有具有隐私属性的个人数据。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发展,越来越多信息被纳入电商、通讯运营商、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库,这一方面给金融业带来了宝贵的数据资源,另外一方面产生了数据孤岛的问题。万物互联因为数据集合,但集合并不能够自动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甚至会形成数据垄断,数据垄断当然可以成为数据占有者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也应该看到可能会因为利益的驱动以及安全管理的疏漏发生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他指出,我国网络安全法民法准则、电子商业法等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一些具体法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对于公共数据界定、归属和管理,关于个人隐私数据的界定和它的商业利用,我们现在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这种规范。
李礼辉称,2020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最近也出台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金融信心数据保护实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这些法规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的具体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数据经济时代更需要切实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他个人认为立法和执法焦点在于如何协调数字经济社会的宏观稳定及微观动力、如何区分数据资源固有的商业价值以及数据的挖掘应用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如何平衡数据所有者的基本权利与数据占有者的商业利益,保护数据隐私既需要制度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
一是强调数据所有者对于数据的基本权利,中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不宜照办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等等西方法律具体条文,但是应该强调数据所有者对于隐私数据的基本权利。同时,借鉴关于隐私默认、数据最小化、数据全等原则。例如规定企业收集处理数据必须得到数据所有者明确的同意。规定企业不得超越约定范围,收集处理和使用数据,同时基于数据所有者要求数据占有者删除涉及本人隐私数据的权利。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要素运用和安全保护。有一批科创机构正在探讨技术创新可行路径和解决方案,已经取得初步成就。例如集成应用多方计算两大学习、数据脱敏、拆分、计算等技术,构建金融业数据要素如何运用系统。这一类系统基于数据安全协议可以运用多个参与方的数据,落在不同区域数据联合起来转化成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可以保护数据隐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形成一个支持安全多方检索,安全多方计算,安全多方学习,安全多方推理的智能化应用框架。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同时保护数据安全。
第二,如何降低监管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许多专业性领域国家的金融监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能够有效管控和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金融业务的性质是赚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金融行业特征是存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险,金融的社会属性是经济枢纽百姓的钱包。金融服务涉及资产方、负债方、委托方、管理方、审计方、中介方等不同角色,统一客户业务通常会横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财富管理等等金融机构,所以必须达成多方实施共享共管。
他指出,目前我们国家金融监管短板主要是多少有一点滞后于金融创新、协调性弱、穿透力不足。可以考虑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建立集中统一金融数据库。建立标准统一公共统一制度,建立集中统一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在金融口应该共建跨区域信息共享金融数据库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整合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能够支持数字化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第二,加快构建穿透式金融监管。银行于2019年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他们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于建立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初步覆盖9个省市,60多家金融机构。这个金融监管系统可以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的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也可以执行一致化合规标准,可以通过数据挖掘释放数据价值,可以自动生成监管报告和监管方案。
“数字化集成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来组建,共享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成果。也应该覆盖所有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领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智能化和自动化,超越流程复杂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被监管成本。”他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