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被误读了
来 源:正和岛商业洞察
作为一位低调、务实、敢为人先的民营企业家,张近东在企业家和媒体圈中一直都很受尊重。
上周至今,关于“苏宁股权质押”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有投资界人士称,外界对该事件有过度解读之嫌。
就笔者多年以来的观察和了解,作为巨头背后的掌舵者,张近东一直以来都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关于转型创新、关于坚守服务、关于垄断竞争、关于企业家精神……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格局”,他相信“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张近东有句名言,他说:“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
很多人和事,今天看起来似乎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把眼光放的长远些,你会发现,曾经的质疑,无非是一场认知上的误解,因为那些善于谋变之人,他们着眼的是未来,而不是当下。
苏宁面临的转型,是中国数字经济大幕开启的典型样本,苏宁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没有人能给出绝对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谋变的张近东,不需要误读,这种误读背后,反映了对中国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尺度。在商业浪潮中浮沉三十载的苏宁,值得你的客观解读。
本文是张近东历年来经典言论的整理,他的这些观点,不光在总结苏宁的过去,也在指向苏宁的未来,同样对于别的企业如何转型创新、如何突破困局,也会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企业成功蝶变的密码:转型+创新
不管是在传统零售,还是在互联网领域,苏宁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经过近十年的蝶变,它成功的从一家传统连锁零售商,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零售企业,更在今年全面向“零售服务商”升级。
大多数传统企业之所以转型失败,都是因为快死了才想起转型;而苏宁的几次转型,虽然每次看起来都像是“壮士断腕”,但毋庸置疑,转型后苏宁正变得越来越好。
苏宁在转型过程中做对了什么?我们从张近东过往的发言中,总结出5点“独门秘籍”:
1.要在技术的快速变化中始终把握住行业的本质
在技术飞速跃进的年代,完全追逐技术,最终可能会被眼花缭乱的新技术搞晕头;而完全拒绝技术,最终将被淘汰。
技术归根结底是个工具,但每个行业都有它不变的内核,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它的客户。
比如零售业从本质上讲是从事商品流通服务,互联网带来的最大转型是提高流通效率、更好地满足顾客个性需求。
2.转型要有超前规划,你能看多远,你的事业就会有多大
我们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把既有的资源不断地优化和配置,来实现更高的目标。
从上线苏宁易购,到推出O2O模式,再到推出开放平台,所有这些,都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更多的是着眼于未来的布局。
3.在压力面前,需要坚持创业精神
我们可以直面挫折,可以承认错误,但绝不轻言失败,更不容许放弃!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如果一味地求稳怕输,那就很难成功了。
很多企业之所以转型不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没看到趋势,而是无法承受短期的诱惑和压力,从而左右摇摆,瞻前顾后,不能用创业的决心去转型。
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坚持的精神。
4.要注意节奏,谋定而后动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生存和发展是前提,创新太早会成为先烈,太迟会被时代抛弃,只有在恰当的时候发力,方能既不伤及本身,又能创新成功。
就如同转弯,一列高速飞驰的火车与一辆小轿车转弯的节奏完全不一样。小轿车可以轻松转过的弯,对于火车来说,则需要早转、慢转,急了不行,那是要翻车的。
5.所有的转型最后都要固化成团队的文化
只有文化上的转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传承。企业处于不同的时代,会形成时代文化的印记;企业运用不同的技术工具,会形成不同思维文化的定势。
所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企业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固步自封,也不能全盘否定,推倒重来。互联网企业的文化特征是注重用户的体验,用开放分享的思想重塑价值链,用平等的企业氛围促进创新。
骨子里的精神底色:
坚守服务,是立身之本
我们说,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而服务作为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在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张近东曾在不同场合中多次强调服务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服务是烙在苏宁骨子里的精神底色,或者说,是苏宁的立身之本。
那么,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究竟有着怎样的服务理念呢?下面这段文字或许是最好的诠释:
无须讳言,苏宁发展到今天,也遇到一些问题。
面对用户的需求,我们的响应速度是否够快?我们有没有创造更多惊喜感?我们是不是在追求增长时,脱离了服务的本质?
服务用户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总是在斤斤计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KPI,还是用户的满意值?是解决用户问题,还是超预期的解决用户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在全新的消费时代,什么才算是好服务?形式千千万万,但内核只有一个。
好服务不是没有感情的流程正确,而是能给用户带去信任感的“非标品”。服务满意度没有“比较好”,只有0分和100分,没有99分的概念。做到了,用户就会信任你,做不到,用户就转身离开。
抓住好服务,这是我们做好一家零售企业的精神信仰,也是苏宁从诞生那一刻起,烙在骨子里的精神底色。
经历过专业零售、连锁零售、互联网零售的苏宁更应明白,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社会如何变革,服务永远是零售的立身之本。
零售即服务,服务即战略。
追求好服务,我们的终极目标在哪里?
让用户易得,让员工获得,让伙伴值得。
公司将持续加大对一线员工的激励,并将薪资与用户满意度挂钩,用户越满意,薪资就越高。
如果没有给我们的员工创造价值,所有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没有物质,谈什么理想?
我曾经说过,民营企业小的时候是个人的,大了就是员工的、社会的。苏宁,不但要让自己强大,更要具备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能量。
流萤提灯引路,身后万马千军。
怎样的苏宁,就会有怎样的苏宁人。做用户需要的苏宁,做社会需要的苏宁,我们责无旁贷。
踏准时代节拍:趋势,一定会取代优势
商业世界里,我们常讲的一句话是,得势者得天下。当然,这个势指的不是优势,而是趋势。
张瑞敏曾说,企业要踏准时代的节拍,同样,张近东对此也有深刻的感受。他认为,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任何优势在趋势的大潮面前都终将被淹没。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趋势一定会取代优势。
很多朋友说,苏宁这几年动作频频,似乎踩上了风口。但我们绝不会仅仅满足于踩上风口,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再造风口。
首先,趋势一定会取代优势,而变革最重要是要看得清方向、顺应潮流,而企业家则要敢于放下过去的成功。
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任何优势在趋势的大潮面前都终将被淹没。企业不怕选择艰难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确的方向。
我们在2009年转型互联网零售时,可以说是在传统连锁最巅峰的时候,也是我们业绩最好的时候。
但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一系列通信网络产品的爆发式增长,我们预感到消费习惯一定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所以,我们决心突破自我,上线电商,义无反顾的拥抱互联网。
其次,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
所有的转型都有时间窗口,变革如果缺乏一条明确的路径,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进而错过变革的最佳时机。
在我们转型初期,因为没有标杆可以参考,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坚信一点,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一定是未来零售业的大势,因此我们坚定的将线上线下的商品、服务、体验等全流程打通。
苏宁不追求垄断,竞争不是你死我活
最近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仅仅14个字,却流露出意味深长的信号。
可以明确的是,在互联网行业富足而强大的今天,国家希望它能更多地承担起经济和社会义务,而非仅聚焦于自身的利润增长。
2017年,在一次内部交流会中,张近东也提到了“做大不是唯我独尊,不是逆我者亡顺我者昌”,今天来看,不失为一种先见之明。
在年初的供应商大会上我曾讲到,一个企业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能够释放多少,我们有数万家的商户和供应商,我们逐步在开放,很多品牌商和平台商户都希望与我们在物流等方面建立合作。
今天的电商不仅是线上线下的平台之争,大家开始比物流,比服务,比供应链。可以拿报表去看一看,无论是周转率还有账期,我们都是优于对手的。
企业之间本身就存在竞争与合作等各种关系,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发展大了,还是要顾及一些社会形象和社会价值。
竞争不是你死我活,实际上竞争是竞合,中国消费市场去年是18万亿,而且消费占中国的经济比重越来越重,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体量越大,越要包容,越要开放。
做大是一种能力,我们一定要学习,但是做大不是唯我独尊,不是逆我者亡顺我者昌。
苏宁的发展不是追求寡头垄断,我们希望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市场上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在竞争中,竞争对手正是推动自身企业不断发展的标杆。
面对非议无需惧怕,行动是最好的回应
针对近日“苏宁股权质押”一事,有投资界人士称,外界对该事件有过度解读之嫌。
每到年末,大部分企业的资金调度本来就紧张,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资金腾挪,股权质押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而我们也能从张近东的内部讲话中,感受到苏宁不惧舆论风波的底气和信心。
从11月份以来,外部陆续有一些关于公司的失实报道和炒作渲染,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在集团过去十年的转型中,我们围绕零售基础设施的建设,做了大量的超前投入,过程中虽然也付出了成本,但是我们最终走出了自己特色的智慧零售之路。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苏宁不做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事,只要我们服务好用户,我们就扛得住任何舆论攻击,只有用户的口碑才是对我们最终的评价。
有什么问题我来顶、我来解决,大家只管聚焦把工作做好,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不要被外部杂音所干扰,我们要用行动做出有力回应。
所谓企业家精神,
无非是走出舒适区的魄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企业家就是那些愿意过不舒服日子的人,或者说不愿意过舒服日子的人。这一点放在张近东身上来看,尤为贴切。
2018年,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互访活动中,张近东对企业家精神做出了如下定义,他说,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敢于走出自己舒适区的魄力。
不得不说,二者对企业家看法,有着诸多的共性。
我认为,任何企业的成长壮大,有一种东西是共通的,这也是让我们心有灵犀的聚在一起、成为中企俱乐部理事的原因之一,那就是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一个企业事业的大小和长短,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有人讲是创新,有人讲是冒险。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敢于走出自己舒适区的魄力。
当然,走出舒适区不是指要另起炉灶、拼命折腾,而是要打破故步自封的藩篱,了解时代的脉搏,努力做时代的企业。
当前,时代在快速的变化,企业总是处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今天的优势终究会被明天的趋势代替,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难以跳出的惯性思维、传统思维,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立足行业与时俱进,要把握趋势迎接挑战,其实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敢于走出舒适区。
坦白的说,苏宁28年(今天已经30年了)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走出舒适区的过程,始终在建立自身发展的时代感。
结语:多一些耐心,给真相时间
30 年来,苏宁是世界零售业的一个秘密。苏宁的成长一直充满着质疑,它的成功转型也充满了神秘性。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苏宁的一举一动,无论好坏,都是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完成的,都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些许的风吹草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被无限制的放大,让苏宁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
这往往是企业最难熬的时期,些许的动摇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坚定不移的守住行业本质、耐得住社会非议。
回首30年,苏宁的转型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各种质疑与非议,但他们也的确拥有着那样的决心与意志。如今看来,正是因为那时的决定和坚持,为苏宁赢得了转型的时间,也赢得了战略回旋的空间。
而苏宁今天的被误读,完全是苏宁在执着探索数字化转型所遇到的阶段性困难。
我们不但不能看笑话,更应该给予支持和肯定,更重要的是思考我们每个企业的转型和求变是否应该更坚决。
如果苏宁不去做这些转型的探索,也许他也可以轻松的看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误读,但中国少了一个勇于探索的企业。
一秒地狱,一秒天堂。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绝不能因为只看到事物的片面就急于下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武断的。
多一点耐心,离真相就能更近。
参考资料:
《张近东:苏宁转型期间,3次创业成功的几点经验》 大咖约
《新书前言 || 张近东X华祥名:苏宁为什么能》华祥名
《张近东内部交流会讲话:苏宁是一个技术企业,要做互联网零售》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5万年薪连带赔偿1.23亿!花瓶秒变煤气罐?康美案冲击波:一周内19家A股公司独董辞职
作者丨朱艺艺李致鸿杨坪曾几何时,号称“钱多事少”的独立董事被市场吐槽为花瓶。但如今,这一抢手的职位正在变成随时有爆炸隐患的煤气罐。“不正规公司独董风险大,自己必须认真对待”,11月19日,一家A股公司董事看到康美药业(600518.SH)的5位独立董事被判决承担上亿元的连带赔偿责任,不禁发出如此感叹。0001腾讯股价创新高 市场看中了什么?
文/欧成榕理逻昨日腾讯股价继续上涨趋势,按除权后价格计算已经突破2018年1月29日的历史高点,今年以来涨幅超过28%。此前历史高点后腾讯股价曾大举下挫,此次重回高点历时两年半,上涨速度明显慢于2008年金融危机、2011年欧洲危机导致的腾讯股价大幅下跌之后的回撤。虽然过程缓慢,但腾讯股价仍得以攀升至历史新高点,不禁让人发问,市场到底看中了腾讯的什么?0001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专家:左晖开创的楼市规则重建之路将越来越宽广
{video=1}新浪财经讯5月20日消息,对于链家和贝壳创始人左晖的突然离世,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称,左晖是我国楼市长效机制建设的先行者,也是构建行业健康秩序而迈出第一步,且一直没有回头的潜行者。0001特斯拉启动英国能源计划 可能推出大型“虚拟发电厂”项目
【TechWeb】10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已经启动了英国的能源计划,其中可能包括推出大型“虚拟发电厂”项目。{image=1}一封关于特斯拉能源计划的邮件显示,特斯拉与英国的OctopusEnergy合作,为客户推出能源管理计划。0000太阳马戏“独苗”生存记:全球惟一复演项目踏上自救路
开源节流演出继续太阳马戏全球“独苗”生存记来源:北京商报“一代传奇”太阳马戏申请破产保护一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了全球旅游演艺市场。而刚刚复演不到一个月的全球唯一重启太阳马戏演出项目的杭州《X绮幻之境》,也随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就此,7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太阳马戏《X绮幻之境》总经理、杭州新天地集团文旅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夏小钰,了解这根“独苗”目前的生存境况以及未来规划。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