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整容、上课都分期:动辄贷款,谁来买单?
原标题:租房、整容、上课都分期:动辄贷款,谁来买单?
蛋壳公寓的暴雷,让一众赶赴场景金融盛宴的金融机构们发现,看似的美食或许暗含着苦果。
12月4日,不断遭到蛋壳租户投诉的微众银行发布了租金贷用户贷款结清方案:租户与蛋壳公寓解约后,蛋壳欠租户的预付租金抵偿租户欠银行的贷款,租户贷款结清。微众银行对租户的债权转移到蛋壳公寓身上,后者当前资金链断裂,偿付能力成谜。
近年来,教育分期、医美分期、新车/二手车分期纠纷不断,不少金融机构因此利润、品牌双双折损。作为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场景金融正面临考验。
在新网银行副行长刘波看来,“场景金融的本质是将场景的交易风险与金融的信用风险叠加到了一起”,当场景出现交易风险,极易引发信用风险。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就曾公开表示,很多人认为,场景本身可以让资金流向更可控,那么风险就降低了。事实上,风控能力如果过于依赖场景,就会忽略了B端所带来的欺诈和信用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均向《财经》记者表示,对B端商户的风控已经成为场景金融风控的关键。“(在场景金融中)会有50%以上的概率都是从商户那边出现问题,所以说很多公司会有内控跟反欺诈部门,他们主要就是针对商户端的监测和检查。”某头部消金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时说道。
但对B端场景的把控并不容易。“金融机构在拓展场景的过程中是被动的,具体到某一个场景里,金融机构与场景提供方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北京市网络法学会副秘书长车宁告诉《财经》记者:“表面看来它好像触达了最终客户,实际上它对客户的了解和风险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场景提供方。”
蛋壳破碎,微众“躺枪”
房东强制换锁后,余森自己写了一份清退证明,上面写着,他已经通过微众银行分期贷款的方式向蛋壳公寓缴纳房租至2021年5月16日,但房东以“未按时收到蛋壳公寓交付的租金,并已超过最晚付款日15天”为由,要求他在2020年11月22日搬离。搬家那天,房东代理人给了他房东本人身份证和房产证的复印件,并在清退证明上签字。
余森此前租住的蛋壳公寓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头部长租公寓运营企业,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在中国13个城市运营着43.83万间公寓,其中超过一半位于北京、上海和深圳。蛋壳的商业模式主要为与分散的个人房东签署房屋委托运营协议,获得房屋运营权,对房屋进行统一装修后,出租给22岁至30岁的年轻人,并通过房租价差和收取服务费获利。
2020年11月,蛋壳公寓资金链断裂,停止向房东支付房租,迟迟无法收到租金的房东开始驱赶租客以减小损失。余森就是被驱赶的年轻租客之一,不同的是,他与银行间的分期贷款仍然有效,这意味着,他不仅被迫搬离住所,还要继续归还租金贷。
蛋壳公寓租金贷服务合作方主要是微众银行。据微众银行公告,截至12月1日,有161,845名蛋壳公寓租户是该行的租金贷客户。《财新》等媒体报道称,截至2020年11月,微众银行尚未收回的租金贷余额超过15亿元。对此,《财经》记者向微众银行求证相关情况,对方回复一切以公告信息为准。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前述报道数据基本属实。
“与之相比,2019年微众银行净利润为39.5亿元,租金贷一旦无法收回,对其业绩影响不可谓不大。”有金融业人士直言。
但租金贷回收阻力不小。余森对《财经》记者表示,他无法接受再继续归还贷款。与他具有相同想法的租户不在少数,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向监管部门举报微众银行,《财经》记者获得的一份举报材料显示,举报者认为微众银行存在违规发放贷款的行为,希望监管对其予以查处。同时,余森坦言,举报主要还是为了解决贷款问题。
微众银行的压力显而易见。11月16日,微众银行公告出台征信保护政策,被迫搬离的租金贷用户在2021年3月31日前,征信将不受影响;12月2日,该行公告将征信保护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并承诺期间不扣款不计息;12月4日,进一步出台债务转移方案:租户与蛋壳公寓解约后,蛋壳欠租户的预付租金抵偿租户欠银行的贷款,租户贷款结清。
据《财经》记者了解,业内人士对于蛋壳公寓偿还该笔贷款普遍不太乐观,“主要现在没人愿意接盘(蛋壳)”。据此,不少人将微众银行主动转移债权的行为解读为“兜底”。债务转移方案出台之前,新网银行副行长刘波曾如此评价:“蛋壳公寓暴雷了,躺枪的却是微众银行。”
祸起场景
微众银行为何“躺枪”?业内人士的判断基本一致,问题主要出在场景端。
微众银行租金贷业务依托于蛋壳公寓这一住房租赁场景,但蛋壳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较大风险。
根据蛋壳财报,其大量运营资金来自租户缴纳的租金预付款,租户按季度、半年或一年向蛋壳公寓预缴租金,蛋壳又按月或季度向房东支付房租。长进短出的模式让部分租金预付款沉淀在蛋壳平台上,蛋壳又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收储更多房源进行扩张。
具体到租金贷上,租户经蛋壳公寓推荐向金融机构申请租金贷款,后者将剩余租金(通常为11个月房租)一次性支付给蛋壳公寓,租客按月向金融机构归还贷款,蛋壳收取11个月的租金预付款后,按月或季度向房东支付租金,同时承担相应贷款利息。2017年—2019年,其通过租金贷获得的预付款分别为9.4亿元、21.3亿元和27.5亿元。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也向《财经》记者表示:“蛋壳公寓规模扩张后亏损反而越来越大,亏损额占收入的比重在50%左右,如果扣除折旧,则在35%左右。用明斯基的三种融资类型来分类这已属于庞氏融资。”
“在行业疯狂扩张的背景下,这就是一场现金流赛跑的游戏。一旦长租公寓公司资金断裂,是无法继续支付房东房租的,房东没有收到房租,当然会收房。”刘波撰文指出。“而尴尬的是,租客已经付过了房租。这个时候,你的贷款还怎么收得回……”
另一方面,租金贷的业务模式也让资金最终去向成为机构风控的盲点。车宁告诉《财经》记者,租金贷模式中,最核心的风险点在于长租公寓平台、房东、租客和金融机构四方利益互相关联,但实际操作上是两两签约,四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在法律上得到体现。“场景方和金融机构更多是一种合作关系,实质发生信贷关系的还是客户和金融机构。”
事实上,微众银行并非首家踩雷租金贷的金融机构。早在2018年,多家长租公寓暴雷,包括海尔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持牌消金机构均陷入风波。
对此,晋商消费金融首席市场运营官赵巍敏曾反思称,之前晋商消费金融在深挖场景上,光考虑了C端的风控,没有考虑好B端的风控,没有跟产品直接做对接。
“由于业主、租赁公司、及租客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本来合规的‘租房分期’容易被租赁公司利用,成为‘套路贷’,具体表现在,对业主隐瞒信息,保理融资;对租客,利用上下游账期差异,占用沉淀资金;部分‘放贷’机构的‘纵容’等等。”消金行业资深分析人士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租公寓事件的爆发,正是市场尚未成熟的表现。
场景之难:B端风险
长租公寓的教训引发业内人士对场景金融的又一次反思。刘波发文直言“场景金融是个伪命题”,赞同者有之,反对声浪亦不小。
自2017年末现金贷整顿以来,场景金融代替现金贷成为持牌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教育分期、医美分期等一度是市场热捧的明星产品。广证恒生发布相关研报认为,消费金融最关键的风险是借款人的信用违约风险,而带有场景的消费信贷限制了特定的资金用途,借款人违约几率不大,这也是当时的主流观点。
以医美分期为例,刘波指出,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由于医美市场毛利润比较高,除了贷款利息收入,还可以向导流的医疗机构收取客户分成。但实际市场拓展中,却并非如此。消费者信赖的大医院,很难与其达成合作,或者说即使合作也无法向医院收到后端的客户引流分成(实际上,由于竞争激烈,有时还需要向医院付费,以便医院优先推荐你的分期产品)。为了市场拓展的需要,医美机构难免会和中小医院合作,而这部分机构运作是不太规范的,有些机构的员工甚至会和骗贷者勾结。市场这么乱,控制住分期贷款的风险又谈何容易。
《财经》记者2018年走访市场发现,市场上的主要医美连锁机构均有向用户提供医美分期服务。如美莱医疗主要与百度金融旗下“百度有钱花”、凡普金科旗下“任买”等合作,向用户提供医美分期业务;艺星医美则主要与“百度有钱花”、即科金融旗下“即分期”、米么金服旗下“么么贷”等合作。不过,目前部分第三方平台均已暂停相关业务。
对于医美场景的风险,有持牌金融机构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最初对医美场景进行调研时,就发现这个场景风险很大,因此果断拒绝接入这个场景。“如果要进入,就得找头部的医美机构,但实际上在这些机构面前,我们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医美行业纠纷比较多,可能会存在部分用户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贷款的行为,从而导致坏账出现。”
有金融行业资深律师曾向《财经》记者透露,自己接触的医美分期领域的纠纷包括骗贷纠纷、对医美整容后的效果不满意、医美整容后毁容的纠纷、办理医美分期后没做手术,可否取消的纠纷,以及相应的维权事项。此外,政策性风险也需要考虑。目前国内医疗美容市场的监管政策并不健全,后续监管政策是否趋严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场景金融中)会有50%以上的概率都是从商户那边出现问题,所以说很多公司会有内控跟反欺诈部门,他们主要就是针对商户端的监测和检查。”某头部消金公司风控部门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一名从事一线反欺诈的工作人士则告诉《财经》记者,他主要的工作就是针对骗贷行为,通过搜集证据,证明商户或者贷款中介参与诈骗。
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就曾公开表示,很多人认为,场景本身可以让资金流向更可控,那么风险就降低了。事实上,风控能力如果过于依赖场景,就会忽略了B端所带来的欺诈和信用风险。所以,狭义的场景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场景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场景金融路在何方?
如何破解场景风控难题?
有人选择谨慎为之。“场景金融到底是‘砒霜’还是‘蜜糖’,要看每家机构怎么去考量风险了。我们在接入场景时非常谨慎,之前曾接触过医美、租房、装修等场景,之后观察到一些不太好的苗头,于是都陆续退出。”某消金公司高管向《财经》记者直言,B端风险和C端风险不是一码事,我们的核心能力在C端,所以不会盲目地去碰B端。
尽管如此,建立B端风控能力仍然是大部分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课题。“金融业务发展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今天,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经营方式,即便最谨慎的机构也不能不拓展场景金融。”车宁对《财经》记者说道,“如果看不懂就不做,大中型金融机构还能承受,对中小型机构来说,它能怎么办呢?”
谈及场景风险,监管是首先被提及的话题。
刘波在前述文章中指出:“现阶段,在信贷领域,我们对消费者的保护一方面是不足的,但另一方面又是过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之前让大量的非持牌机构长期处于缺少强有力监管的状态,最后让很多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犯;另一方面,针对持牌机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又是过度的。一旦客户投诉到相关监管,只要金融机构的服务有任何一点瑕疵,都会被纠正。若是有效投诉多,金融机构还会被监管处罚。社会是同情弱者的,但弱者有理的逻辑,让金融机构反而处在了弱势地位。”
“如果消费金融要做场景离不开监管。这里的监管不光是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还包括住建委等,一定要与具体行业监管进行紧密配合,而不应该隔离开一些真实的第三方平台。”晋商消费金融首席市场运营官赵巍敏在反思长租公寓场景风险时说。
车宁亦认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是解决难题的一方面。“监管不能各管一块,场景金融一定是要跨出金融业务去的,好多风险不在金融本身,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组成协同监管机制。”此外,他补充道,行业自律组织、司法机构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也是公共产品的一部分。
事实上,监管已经采取行动。2019年12月,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和国家网信办共同发布《关于整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的意见》,其中规定,住房租赁企业租金收入中,住房租金贷款金额占比不得超过30%,超过比例的应当于2022年底前调整到位。蛋壳在2019年年报中曾披露,其预备在2021年底前达到监管要求。
前述接近央行人士则对《财经》记者强调:“从责任来说,应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在他看来,监管措施需要跟上,但实施风控的主体依然是金融机构本身。“钱是金融机构放出去的,政策风险、合规风险、被诈骗的风险都有可能发生,监控资金流向的主体责任仍在金融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告诉《财经》记者,场景金融的场景也存在差异,租金贷模式下的场景方其实也是资金池方,如果租客的借贷直接由银行打到房东账上,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但长租公司之所以合作开展租金贷一定程度上就是冲着资金池来的,银行在这块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嫌疑。而教育分期,则是由于预付费的模式,可以通过学员借款形成的资金进行银行监管、根据培训进度分批打入教育机构账上解决。出大问题,根本还是资金池问题,也需要从强化资金监管、防止资金池形成的角度做工作。
“场景金融要回归消费场景本源,要掌握贷款真实用途,确保信贷资金用于消费,防止资金用于投机。”华北某头部消金公司风控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场景金融的核心和意义是不会因为一件事情就发生变化,就像我们不能因为P2P而否定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一样。同时,场景金融的风控又是复杂的,它不仅需要对C端风险进行把控,还需要在消费场景中把控B端场景服务机构、交易环节欺诈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它的风险体系是系统化的,需要渗透到整个消费链条的全过程。需要在消费全链条上对信息流、资金流都具备可视和可控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融机构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场景金融的风险。某互联网银行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蛋壳公寓曾经找到该银行谋求合作,但其所在银行在评估后选择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