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58.41亿元买个与光伏巨头“牵手”的机会 高瓴资本相中了啥?
花158.41亿元买个与光伏巨头“牵手”的机会,高瓴资本相中了啥?
林淙
花158.41亿元买个与光伏巨头携手成长的机会,高瓴资本直言:对隆基股份的未来发展有信心!
隆基股份12月20日晚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李春安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向高瓴资本转让其持有的公司6%股权。
上述权益变动后,李春安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司控股股东李振国、李喜燕夫妇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22.99%;高瓴资本持股比例跃升至6%,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发生变化。
{image=1}
本次交易总对价约158.41亿元,每股转让价格70元,较隆基股份最新收盘价77.65元折价约10%。
{image=2}
尽管在现价基础上打了九折,但对于即将冲击3000亿元市值的隆基股份而言,这一价格仍已接近历史高位。
{image=3}
隆基股份近半年以来股价走势
好货不嫌贵。公开资料显示,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之一。
与一路看涨的股价相对应的是,公司亮丽的业绩表现。
今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实现营收338.32亿元,同比增长49.08%;归母净利润63.57亿元,同比增长82.44%。截至今年6月末,隆基股份单晶硅片年产能约55GW,单晶组件年产能约25GW。按照规划,今年底,公司硅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超过75GW、30GW。
{image=4}
对于这笔近160亿元的投资,高瓴资本表示,是基于对隆基股份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希望能借此获取这些股份的增值收益。
事实上,今年以来,高瓴资本在中国这片“投资沃土”上已多次出手,目标集中于新能源产业链,广泛覆盖新材料、电池、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7月17日,宁德时代抛出197亿元定增名单,其中高瓴资本就认购了100亿元。
9月1日,高瓴资本旗下基金在锂电隔膜龙头恩捷股份的定增中,再度认购15亿元。
12月9日,通威股份近60亿元定增大单的配售结果中,高瓴资本旗下的中国价值基金又一次“上榜”。
敢于“高位”下“重注”,这与中国日益明确的“碳中和”路线图息息相关。刚刚结束的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八项重点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在此背景下,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两大方向,无疑是大势所趋。近160亿元重仓隆基股份,高瓴资本买的是该公司股票的增值空间,也是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杨红卜
新力控股降本增效提升发展质量 看好江西、长三角三四线
8月31日上午,新力控股(2103.HK)举行了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半年,公司在危机中把握机会,面对行业下行,业绩稳定增长。发布会上,联席董事长、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陈凯、首席财务官许进业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管理上寻求创新,向经营要业绩,重点关注精细化管理;在发展战略上深耕江西和长三角地区的三四线。收入利润稳步增长精细化管理提升发展质量0000明星股康华生物回应一季度疫苗批签发量下滑:与外部审批环境有关
投资研报制药设备领跑者利润暴增200%,产品已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新产品多点开花+新冠疫苗制造设备需求大增,制药设备明星即将迈入收获期供给格局重塑,锂精矿价格创近20个月新高,2025年全球碳酸锂缺口13%,把握锂资源端的强阿尔法机会全球什么都在涨价,煤炭、有色、钢铁遭疯炒后,油价上涨可能超预期,新一轮化工行情或将开启,掘金4条主线(名单)0000光伏屋顶登官网:特斯拉要推太阳能业务?3条投资主线(股)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财联社日前,特斯拉更新了其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新定价,声称其价格“比太阳能行业的平均价格低三分之一”。随着太阳能电池板配置的更新,特斯拉还更新了其网站,突出其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服务,这可能是在特斯拉的网站上首次出现汽车以外的产品。{image=1}0000中金A股发行市盈率突破23倍:对H股溢价8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作者:李隽市净率跟行业平均大致持平。10月19日,中金公司(601995.SH,03908.HK)发布A股IPO发行公告,本次发行价格为28.78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31.98亿元。发行市盈率为33.89倍,突破了过去券商上市23倍市盈率的界限,但发行市净率为2.19倍,跟行业平均水平相当。0001股权斗争“熄火”带走想象空间,300多个交易日“等来”股价腰斩,这家百年老店如何迈向“新世界”?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中国证券报“十里南京路,一个新世界。”对于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上海零售业知名品牌新世界而言,公司过去几年的发展多少有些“黯淡”:新消费模式冲击传统百货零售、疫情加重主业颓势、估值持续低位引来“野蛮人”敲门。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