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疫情之后我们的问题还是“老问题” 是结构问题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0年12月17日-18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服务”。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出席会议并演讲。
{image=1}
以下为会议实录
刘胜军:我想三位谈得比较专业,我从更宏观角度谈一些个人看法。我想在明年中国和国外情况区别还是蛮大的,欧美国家现在疫情处于高峰。中国情况比较乐观,我比较同意终南山的判断,中国已经找到了控制疫情的路径,所以中国会有零星案例,但是不会有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中国体制、政府能力决定了我们的控制力,但欧美情况很难预料。
如果说疫苗比较顺利的话,也许最乐观的情况到明年下半年可能欧美国家情况会得到控制。但是这也是百分之百有把握的,因为到底会有多少人接种疫苗,疫苗效果如何,包括说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二次三次感染的病例。所以,我想简单来说,对于欧美国家来讲,2021年决定因素还是疫情,中国相比疫情是次要因素,总体来讲已经恢复比较顺利了。
这并不代表说我们没有问题,我们的问题还是“老问题”,老问题就是结构问题。我们在2009年、2010年增速到了10%和11%,也是没有意思的。今年疫情之后看到老问题的反弹:第一,货币增速重新反弹,货币增速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升,尤其是房价的上升。第二,比较依赖政府刺激,包括基建,包括国有企业,我们看到国有经济扩张速度超越了民营经济扩张速度。从数据来讲国有企业效率比民营企业低,所以国有企业扩张不是好事情。第三,产能过剩压力非常大,这个原因很容易理解。因为企业要复工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消费复苏比较难。为什么消费素比较难呢?因为我们知道影响消费变量很多,除了生活场景是不是恢复正常之外?很重要的是工作是不是稳定?你的收入未来预期如何?总体来讲,现在消费相对于其他指标还是令人担心的。
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多年来没有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另外,债务问题。我们的债务水平在疫情之后又创了新高,无论政府、企业、家庭债务都令人担心,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意味着经济复苏是不可持续的。到了一定阶段时,政府一定会重新解决问题,所以就会面临新一轮压力。所以,对中国经济是谨慎乐观,比欧美国家要好,但是老的结构性问题是没有解决的。
另外,我们也有一些新问题,新问题是没有完成暴露的。新问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问题:
第一,因为疫情,中国变成了“绿洲”,其他国家都是“汪洋大海”,就像一个人走在街上,只有你是有钱人,其他都是穷人,你是很危险的。所以,未来当这些国家疫情控制住后,等他们腾出手之后,中国和其他国家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很难预料。唯一幸运的是特朗普下台了,如果特朗普在的话更加难以预料,特朗普下台会好一些,但不代表没有问题。
第二,这次疫情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贫富分化,我们知道穷人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三次打击:第一穷人收入水平较低,第二次是穷人容易失业,工作不稳定,收入受影响较大;第三次所有国家都有印钞票,印钞票之后资产容易膨胀。所以,贫富分化在疫情之后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知道贫富差距太大对消费不利,更加担心这种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会进一步升温,这是大格局比较担心的地方,但是没有人有准确的结论,我们只是表达一些顾虑。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我想现在中央把资本市场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说当成了最重要的一件工作来抓,比其他任何工作都重要,就是推进注册制改革。比如说,改变了很多上市标准,过去很多不能上的,现在能上了,也有很多新技术、新模式出现。
但对资本市场未来要关注两点:
第一点,如果我们的注册制推动比较顺利,资本一定会扩容,IPO供求关系一定会改变,过程改变本身就是集水分的过程。我们A股平均市盈率水平比海外市场高很多,现在中央就是要扭回来。
第二点,资本市场未来风险有比较大的分化。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动不动上万亿市值,也有很多“独角兽”出现。另外,很多旧企业会被淘汰,最近讨论中国南北经济分化,还包括新旧分化,旧的传统产业结构比较旧的产能过剩产业压力会很大,甚至说在同一个行业内部,比如说汽车也会分化。大家对资本市场讲有没有机会过程当中,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还是要看结构,哪怕好不代表所有公司都好,有些公司会死得很惨,未来一定是大分化的过程。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蒋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