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文:高校人才称号不是划分等级的标准
原标题:光明日报刊文:高校人才称号不是划分等级的标准
光明日报12月22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正确理解人才称号内涵,人才称号是在人才计划或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人才的入选标识,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授予和使用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激励和引导人才强化使命担当。
给人才称号,但不贴标签,不将称号利益化,这是此次发文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破除“唯帽子”论的重要内容,强调不能再以学术头衔、“帽子”论人才。我国推出各项人才计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给入选计划的学者一定的资助,让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对于入选的学者,当然要评价其教育能力和学术能力是否能达到计划的要求。但是,不能把入选计划视为学者的荣誉,把学者称为“某某学者”,授予“学术称号”。如果在入选计划和获得人才称号之间画等号,不可避免会引导所有学者关注相关计划和项目的“入选”。照此,只要入选,还没有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就已经获得相关荣誉,也就功成名就了。这样就不难理解,当前在人才计划、科研项目中,所存在的“重入选(立项),轻研究”的普遍性问题了,也就不难理解在入选阶段存在的“跑要”“包装”等弄虚作假问题了。
将入选计划作为人才称号或学术荣誉,非但不能激发学者的荣誉感,还会加剧争名逐利。显然,这与设立人才计划的初衷相背离。相对没有人才称号的其他学者,有人才称号者会得到更好的激励,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把入选计划、获得项目作为评职称的前置条件。在现实的学术评价体系中,仅仅靠“帽子”定薪酬,不仅会影响到其他人才的积极性,而且客观上,也在引进人才和非引进人才、有称号人才和其他人才之间人为地制造了不公平。
按理,人才计划都是有周期的,即便入选计划就授予学者人才称号,但人才计划到期后,人才称号也就应中止。可是现实是,只要入选一次人才计划,人才称号就终身持有。要做到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首先,必须要明晰设立人才计划的初心是什么。那就是,对人才进行资助,重要的不是给学者荣誉,而是促进研究者更好地成长,更专注于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要聚焦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学术创新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此外,还应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对不能按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履行岗位职责的,解约退出并不再提供计划支持;对有违反师德师风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强制退出并撤销称号及入选资格,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有媒体统计,21世纪以来,日本已有19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技类奖项,有分析指出,这得益于日本从2001年起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计划。日本的诺贝尔奖计划,不是给入选计划的学者“诺贝尔学者”的称号,而是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为所有学者创造更好的学术研究条件。这提示我们,要破除“唯帽子”论,应加快人才称号回归学术的本质和“初心”,用扎实的科研成果,不断提升高校科研水平。
责任编辑:祝加贝
发律师函和报警有何区别?专家释疑
新京报快讯(见习记者展圣洁)吴亦凡事件发生以来,争议不断,波及了娱乐圈的其他明星。近日,潘玮柏、林俊杰工作室发表律师声明,表示网络非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井柏然、包贝尔、何炅等则选择了报警。明星发律师函有无法律效力?报警和发律师函有何区别?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律师。0000香港连续13天本地零确诊 防疫措施有望松绑
{image=1}海外网6月21日电截至6月20日,香港已连续13天本地“零确诊”。香港政务司司长张建宗20日表示,会认真检视是否有空间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尽快公布有关详情。此外,香港特区政府拟在现行防疫措施期满后,或会放宽食肆营业时间及每桌人数的限制。0000生产生活恢复常态 广东有序开放室内公共场所
截至7月3日24时,广东省连续12天无本土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报告。7月3日零时起,广州、佛山取消“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出省”管控措施,目前全省生产生活恢复常态。0000宝莱坞演员讨说法,中国大使回复
“中方将尽最大努力支持印度抗击疫情。据我了解,目前中国至印度的货运航线运行正常。过去两周,中国飞往印度的货运航班共计61趟。”5月1日,印度演员索努·苏德(SonuSood)发布推特称,“我们正试图把数百台制氧机运到印度。遗憾的是,我们的大量货物在中国受阻,而在印度,每分钟都有人丧生。我请求中国驻印大使和中国外交部帮助我们的货物通关,这样我们才能拯救生命。”{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