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看后市: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大 但需降低收益率预期
公募基金看后市: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大,但需降低收益率预期
原创 黄慧玲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明年可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年。一方面是经济情况表现很好,另一方面是估值在提升
{image=1}
图/Unsplash
文|《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陆玲
临近岁末,各家公募基金纷纷开展投资论坛,展望明年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的表态来看,降低投资预期已成为业内统一口径。
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部分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在盈利继续修复的预期下,明年系统性风险不大,但需降低收益率预期。与此同时,对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经理们需要更努力地去寻找投资机会。
“我要给大家泼点冷水。”近日,“15年只管一只基”的投资老将朱少醒难得在公众面前露脸,为富国基金的年度策略会做了开场致辞。
他直言,“过去两年的市场收益率实际上是非常好的,但大家不能把非常好的市场收益率当成对未来预测的选择。未来在权益市场去获取收益的难度和对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素养要求更大,挑战更大。这需要更好的管理人、花更大的努力去获取资产来适应。”
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冯波在直播中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明年可能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年。一方面是经济情况表现很好,另一方面是估值在提升。对于明年,我们应该降低投资预期,回到正常的预期状态。”
“每一类资产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权益市场2019年、2020年涨比较多,所以明年对权益市场来说,出现系统性大行情的概率比较小,因为宏观政策已经处在边际收紧的状态,资产的估值水平很难进一步提升,但是有结构性机会。”广发基金基金经理谭昌杰告诉《财经》记者。
多位受访基金人士均表示,宏观政策将是影响明年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
“今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再次提高,大约比去年底提高了20个百分点,达到260%以上,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变化。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突然暴发,我国和世界经济都陷入严重的衰退。作为应对措施,我国和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导致阶段性的杠杆率高企。”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日前在财富50人论坛发言指出,目前我国控制疫情和恢复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非常时期的财政货币政策正在考虑有序退出。
“宏观杠杆率应稳住,并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乱象虽取得重大成果,但远未成功,‘资金池’清理、资产净值化、取消刚兑、高风险机构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础设施紊乱等现象,还要继续整治。二是,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外溢性明显,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加大,而我国正加大金融开放,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楼继伟表示。
“无论货币环境是否收紧,明年再抬估值的概率都是较低的。”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康乐告诉《财经》记者,市场已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抬估值行情,从历史上看,连续两年的抬估值是极限。“我们投研团队的判断是2021年盈利确定性增长更重要,市场将从赚估值抬升的钱到赚盈利增长的钱。”
他认为,当前各指数、行业的估值水平均不低,在盈利继续修复的预期下,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大,但需降低收益率预期。行业间的估值收敛仍在进行中,背后的原因是顺周期行业的盈利修复带动相对业绩走势向上。
“今年前三季度行业间严重的估值分化带来内在收敛的动力(科技、消费极高估值VS周期金融极低估值),事实上,估值分化指标在7月达到历史高点之后,8月-11月已明显回落,但目前仍在市场相对高位。而引导行业估值分化与收敛动力是行业盈利的分化与收敛,随着经济复苏持续推进,传统行业(主要是顺周期方向)业绩显著改善,业绩离散程度也在收窄,进一步驱动着市场风格更加平衡。”康乐表示,展望明年,估值进一步收敛是大概率事件。从配置层面来说,当估值分化达到极致之后,不论随后是走牛还是走熊,低估值板块都是相对收益更高的方向。因此,明年的行业配置,较低估值+盈利仍在改善,是核心思路。
冯波也表示,虽然整体市场是高估,但也能找到很多估值水平合理的公司。“通过价值增长能看到比较好的投资回报,所以明年也存在很多结构性机会。现在很多基金都可以投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这两个市场是不同步的,明年我们会通过不同市场的资产配置把握住企业的投资机会。”
今年收益超过120%的绩优基金经理诺德基金罗世锋表示,在流动性驱动下,当前部分行业的龙头公司估值提升较快,例如消费、科技等板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我们认为在业绩复苏的主线下,估值驱动大概率将逐渐弱化,高景气度行业以及盈利高速增长的优秀公司将是明年关注的重点。”
谭昌杰告诉《财经》记者,他认为明年的结构性机会主要看哪些需求能回升。他把需求分为三个方面: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海外需求。“居民消费在国内疫情结束之后,已经大体释放完毕,当然,一些细分行业还有进一步拓宽的空间,比如演艺、体检等可选消费。我相对会更看好政府消费和海外需求这两个板块。政府消费方面,军工的订单已经好转了,未来可能看到基建投资的加速。另外,疫情毕竟是一次性的冲击,明年全球疫情控制后,传统的海外需求肯定能显著恢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杨红卜
逼近23万亿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 业绩排名战正激烈
原标题22.9万亿!又飙新高!记者方丽逼近23万亿!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继续4月份开启“吸金”模式,一个月大涨9475.15亿元之后,5月份继续了这一步伐,一个月规模增长4022.54亿元。这让全行业规模刷新历史新高,总规模已经逼近23万亿,达到22.91万亿。0000基金年排名进入“肉搏战” 广发高端制造三只重仓股遭“砸盘”
基金年排名进入“肉搏战”,广发高端制造三只重仓股遭“砸盘”!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原创周晓娜每到年末,基金排名无疑是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最关注的,而伴随着基金的年终排名之战接近尾声,机构却出现了由抱团添柴变成了互相砸盘现象。12月29日,广发高端制造三只重仓股集体重挫,原本在股基中排名第一如今也未料可知。有意思的是,今天各大基金中的重仓股均出现大幅下跌的情况。0000规模不一定是业绩的敌人 百亿级权益基金大象起舞
原标题规模不一定是业绩的敌人百亿级权益基金大象起舞来源上海证券报今年以来,百亿级权益类基金业绩可圈可点。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今年之前成立的偏股混合型、普通股票型百亿级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涨幅超过33%,而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涨幅不到6%、23%。业内人士认为,“规模是业绩的敌人”不可一概而论,挑选明星产品也有一定的窍门。0000百亿级基金经理持仓大曝光:邓晓峰、冯明远、朱少醒最新隐藏重仓股也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曹雯璟首批基金半年报出炉!8月17日,恒越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2021年度中期报告,相比于二季报仅披露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期报告则披露了各只基金的完整持仓组合,该公司新晋“百亿基金经理”高楠的隐藏重仓股得以浮出水面。此外,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百亿级基金经理最新持仓曝光。面对近期市场的震荡调整,多位受访基金经理表示,牛长熊短或成A股常态,成长股将是长期投资主线。0000创金合信基金2022年度投资策略会主题赛道专场举行 十位基金经理研判A股主要行业赛道和港股投资机会
2021年12月30日起,创金合信基金2021-2022跨年投资策略会以全网直播的方式在线举行,本次策略会分为六个专场,包括宏观策略、权益投资、固收投资、量化投资、资产配置和主题赛道等,创金合信基金投研团队联袂三大券商首席,回顾2021年市场,展望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挖掘投资机会。查看视频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