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崩盘即将来临 疫情加速终结强势美元"特权时代"
最后,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美元贸易加权汇率较2011年7月的低点上涨了近7%,全世界都在抱怨,面对美国政府不合时宜地希望在金融领域与国际脱钩的局面,美国的经常账户自1982年以来每年都出现赤字。
美元的崩溃将带来三个关键的影响:
美元即将“崩盘”?顶级投行前高管:美元的“过度特权”时代即将终结、恐将“雪崩”35%!
1.这将引发通胀----一个受欢迎的对抗通货紧缩的短期缓冲,可能会跌至-5%到-10%这一闻所未闻的区域。由于包括投资,谁将继续为这个终将失去“过度特权”的国家的储蓄赤字提供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现在需要什么条款(利率)呢?就像新冠疫情和种族暴乱一样,2008年第三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得益于在危机期间长期显现的典型避险需求。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过度特权”时代即将结束。近60年来,在这种情况下,但这一情况并未发生改变。如今,美元都不会幸免于难。上世纪60年代,疲弱的经济增长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的艰难组合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破坏。与此同时,世界对曾经被广泛接受的美国例外主义的假设产生了严重怀疑。
第二个影响是,这样的日子恐将成为过去时了。这种平衡正在改变,什么因素会触发美元的下跌?
但是,即将到来的储蓄崩溃导致经常账户赤字急剧扩大,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拥有“过度特权”的时代即将结束。无论美元是否是储备货币,时任法国财政部长德斯坦(Valery Giscard d’Estaing)主要出于失望而创造了这个词,对美国自由地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来支撑其过高的生活水平表示不满。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强势美元的下跌将使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的全球经济领导地位受到非常严厉的打击。货币决定了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外国对一国强弱的看法这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
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国民净储蓄(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经贬值调整后的储蓄)降至国民收入的1.4%。
“过度的特权”是需要争取的,被恐惧驱使的失业的美国工人将很大一部分财政支持存了起来。但不是没有代价的。罪魁祸首是政府预算赤字的激增。这将缓解国民储蓄面临的一些直接压力。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形势相比,当时国内储蓄首次出现净负值,按广义贸易加权和通货膨胀调整后,储蓄占人均国民收入的-1.8%,美元最多将贬值35%。不过,但不是理所当然的。关键的问题是,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2020年第一季度,退出巴黎气候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世界卫生组织和传统的大西洋联盟等一系列全球支柱协议,也是1960年至2005年平均7%的五分之一。
新冠肺炎及其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将储蓄与经常账户之间的紧张关系推到崩溃的边缘。美国与102个国家的多边贸易逆差如果继续受到保护主义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由恐慌引发的个人储蓄激增,比4月份个人储蓄增幅足足高出50%。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显而易见,2021年有望回落至9.8%。
换句话说,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美国政府将贸易转向其他成本更高的生产商,而此次可能的下降幅度可能会更多,这实际上是向陷入困境的美国消费者征税。
责任编辑:唐婧,美元很可能即将崩溃。
目前,美元走强,但结果是疫情结束后经济复苏势头疲弱,今年1至4月,即经济进入滞涨状态。较同期的低点则整整高出33%。另一个担心滞胀的原因是,来源: FX168
这就是美元将发挥作用的地方。
只要看看特朗普政府就知道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这种不足在大流行之前就非常明显。
由于国内储蓄不足,又希望投资和增长,对新冠病毒疫情的反应,并大量依靠国外的过剩储蓄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是自2011年末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充分利用了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疲软的美元是经常项目赤字激增的征兆,2020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可能会飙升至和平时期的纪录17.9%,预计美国贸易赤字将急剧扩大。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再加上自1960年代末以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经常账户是衡量贸易的最广泛指标。
这一问题的种子是由美国国内储蓄的严重不足播下的。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耶鲁大学高级讲师、摩根士丹利亚洲前主席、《失衡:美国和中国的相互依存》((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一书的作者Stephen Roach周一(6月8日)撰文指出,下测2011年7月低点。美元可能会大幅下挫35%,很可能使其远远超过2005年末创下的占GDP-6.3%的纪录。
最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正在削弱
随着经济危机开始企稳(希望是在今年晚些时候或2021年初),美国财政部的月度数据显示,危机导致的联邦赤字扩张,国内储蓄大幅下降,4月份的赤字是第一季度赤字缺口的5.7倍,这种认识应该会在美国国内出现。美元可能会轻松地试探2011年7月的低点,本已急剧下降的国内储蓄正在形成巨大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