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050

连平:2021年中国预计全年GDP增长8.8%

新浪财经综合2020-12-28 21:37:505

原标题:连平:2021年中国预计全年GDP增长8.8%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经济复苏、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波动,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

12月28日,新湖财富旗下植信投资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潮平岸阔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乘风破浪?》。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教授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指出,在经济复苏、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波动,呈现出“前高后低”走势。2021年前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将迎来高速增长,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达到12%至14%,此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性运行轨道。预计2021全年GDP增长8.8%左右。

主要经济体复苏进程不同步

连平认为,2021年随着疫苗问世并普及投放,全球疫情很可能在年中前后出现拐点。拜登执政后,中美经贸摩擦将会趋于阶段性缓和。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还将受到一定拖累,但下半年可能走向较为稳定的复苏,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并不同步:美国经济下半年有可能出现中度复苏甚至强复苏,有望于2021年底回到疫情前水平;受疫情反复和英国脱欧影响,欧元区经济上半年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下半年逐步开始弱复苏;日韩经济2021年回温可能持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东盟国家经济复苏确立,但力度偏弱,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则依然不容乐观。

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前景,连平分析指出,2021年四重深层次因素将产生共振效应,协同支持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宏观政策“三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效应显现。已落地的宏观政策,其效果在2021年将逐步显现;未落地的项目将进一步实施。这些都将支持2021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

二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开启未来5到15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序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隐含要求未来15年中国每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上下,相关政策将会陆续出台。

三是从被动去库迈向主动补库带动企业盈利改善。中国目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2021年将迈向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预计将延续7至17个月,带动企业利润上行。

四是美元走弱推动全球经济回暖。从美国“双赤字”等先行指标判断,2021年美元大概率趋势走弱。弱美元下全球贸易有望加速复苏,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回暖,给中国带来新的出口需求。

国内需求复苏更加稳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对此,连平判断,2021年国内需求复苏将更为稳健。

从投资需求来看,制造业投资有望接棒成为新的发力点,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新基建”投资亦会加码。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1%,房地产投资增长6%,基建投资增长5%。

从消费需求来看,随着疫情被持续有效地控制、经济的继续复苏和中国构建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消费有望明显加快,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0%。

从外部需求来看,考虑到2020年月度基数变化,2021年出口或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预计以美元计,全年出口增长12%。内外需求复苏将驱动库存回补支撑工业景气度,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增长9.5%。

财政赤字率将小幅回落

对于市场尤为关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部分,连平指出,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赤字率将小幅回落至3.2%左右,地方专项债增量也很可能较2020年有所减少。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可能成为税制改革的重要选项。

在社融各个分项中,政府债券融资在2021年变动可能最大。由于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显著减小,预计2021年的社融余额增速将从2020年末的13.6%左右降低至12%至12.5%,信贷增速将小幅放缓至12.2%至12.5%区间,M2增速将回落至8.5%左右。

此外,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可能正由年初美元指数主导,切换至中国贸易顺差等多种因素。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中枢为6.4,上半年最高可能冲至6.1左右,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阶段性走强可能最低回落至6.6。

仍有风险不可忽略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表述,连平也进一步做了解读。他认为,货币政策“不急转弯”可能具有双重含义:一是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急着转弯;二是不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不应该出现大幅收紧和调整。

报告同时认为,尽管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已无悬念,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如银行业不良资产压力可能局部增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可能出现断裂、债券市场局部违约仍有发生等,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记者 王莹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5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