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保目录结果出炉 119种新药入围平均降价50.64%
原标题:新版医保目录结果出炉 119种新药入围平均降价50.64%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医保谈判结果。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同时,还有29种药品被调出目录。最新一版医保药品目录内共计2800种药品,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中西药比例基本持平。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医保谈判将2020年上市的新药也纳入其中,这是一大亮点,有助于创新药获批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药物研发创新的鼓励。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将可替代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被调出的药品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同时,这些药品的调出,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了空间。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出炉 119种新药入围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年一度的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正式公布,七成药品谈判成功,平均降价一半。三个国产广谱抗癌药PD-1抑制剂进入目录,但此次尚未考虑将天价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
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0年医保谈判结果。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共对162种药品进行了谈判,119种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率为73.46%。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同时,还有29种药品被调出目录。最新一版医保药品目录内共计2800种药品,其中西药1426种,中成药1374种,中西药比例基本持平。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基于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有限,没有考虑将天价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三个新入目录的国产PD-1价格都低于去年进入目录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对于进口PD-1全部没有谈判成功的原因,熊先军认为,主要是企业的价格预期与国家医保局的预期不一致。
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预计将在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包括抗癌药专项准入在内,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开展了3次医保目录调整工作,今年是采用“申报制”以来的第一次调整。从今年起,我国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建成。
与往年相比,本次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谈判降价调入的药品数量最多,惠及的治疗领域最广泛。最终谈判调入的96种独家药品,加上直接调入的23种非独家药品,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患者受益面更加广泛。
不同于前几轮调整将“所有已上市药品”纳入评审范围的做法,今年首次实行申报制,即符合今年调整方案所列条件的目录外药品才可被纳入调整范围。目录外药品的调整范围实现了从“海选”向“优选”的转变。根据申报条件,共计704种目录外药品申报成功。最终23种(非独家)药品被直接调入目录范围,138种(独家)药品被纳入谈判范围。
今年医保谈判的另一个特点是首次尝试对目录内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评审专家按程序遴选了价格或费用偏高、基金占用较多的14种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这些药品单药的年销售金额均超过10亿元。经过谈判,14种药品均谈判成功并保留在目录内,平均降价43.46%。
此外,为了支持新冠疫情的防控,本次调整已将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最新版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所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与往年相比,今年医保谈判成功率较高,药品降价幅度略低。熊先军表示,医保谈判不追求药品降幅,也不追求谈判成功率,谈判成功率高的原因是谈判前期和企业沟通到位,专家组将测算的要点让企业掌握,这样企业所出的价格会靠近医保局的价格,同时也有一些企业对药品的自主定价本来就不是很高。这样下来,谈判的降幅就不会很大。
“医保局没有将一些定价较贵的药品纳入目录是向药企发出明确信号:即便不在医保目录中,药企也要基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来制定合适的药品价格。”熊先军说。
奥咨达医疗器械服务集团东区市场总经理詹金城认为,从全局来看,此次医保目录针对162种的药品进行针对性的降价谈判,是坚持了“保基本”的原则,以使得医保基金支出稳定、可控,而手段则是把价值不高的药品调整出去、再降低费用过高的药品。
一位药企销售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医保谈判将2020年上市的新药也纳入其中,这是一大亮点,有助于创新药获批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药物研发创新的鼓励。
全新谈判模式推动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
央广网报道,据专家介绍,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创下了谈判药品数量之最,新入围的药品在降价幅度和临床效果上实现了“较高性价比”。这次调整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与前一次调整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我国自2000年第一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制订以来,先后于2004年、2009年、2017年进行了调整,从2009年到2017年,调整间隔时间长达8年。此后于2019年进行了一次调整,一年后又进行了这次调整。
从相隔8年到相隔1年,调整的节奏之快让业内很多人为之惊叹。这得益于今年7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可见,这种快节奏调整将会成为常态。
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医保局指出,从患者负担情况看,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幅为14.95%,其中个别一线抗癌药降幅超过60%。经测算,14种抗癌药降价,预计2021年可为癌症患者节省30余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保中心副主任蒋成嘉也指出,国家医保局成立以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对医保目录进行了调整,确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有进有出,实现了腾笼换鸟,能够及时将临床急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调整目录,药品结构更加合理,用药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连续参加四年国家医保谈判的阿斯利康代表黄彬表示,他感受最深的便是中国创新药准入速度明显加快,国家医保谈判过程更加公正、科学、透明,力争实现患者、医保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任何外企公司都不能忽略医保价值,医保谈判使药品可及性提升。”他说。
实际上,此次也有29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主要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被药监部门撤销文号成为“僵尸药”等品种。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将可替代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被调出的药品目录内均有疗效相当或更好的药物可供替代。同时,这些药品的调出,为更多新药、好药纳入目录腾出了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就有不少从高临床价值、“药品审批与医保评审‘无缝衔接’”等方面考量。
如诺华肿瘤(中国)泰菲乐?(甲磺酸达拉非尼胶囊)联合迈吉宁?(曲美替尼片)双靶组合产品均通过国家医保谈判,正式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上述两个创新药分别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3月在中国获批。截至目前,加上2020年医保续约,诺华肿瘤在中国已上市的13个产品已全部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据了解,泰菲乐?联合迈吉宁?不仅是中国首个双靶药物双适应症纳入国家医保的产品,其辅助治疗适应症的成功纳入,也成为黑色素瘤辅助治疗领域首个进入医保的靶向产品,为黑色素瘤的精准治疗和辅助治疗带来创新、可及的解决方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诺华肿瘤了解到,该双靶治疗药物4月27日已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出中国的首张处方,同时在全国37个城市全面铺货。
中国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教授指出,BRAF基因突变是黑色素瘤发生发展的驱动基因突变,使得黑色素瘤的发展速度会非常快,过去化疗对于BRAF V600突变的患者几乎没效,但现在有了双靶药物,有效率将近70% 。从生存期来看,过去患者生存期不到一年,现在仅双靶治疗的患者活过5年的超过1/3。
GSK三款创新药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注射用贝利尤单抗、安立生坦片通过直接调入及医保谈判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注射用贝利尤单抗于2019年7月获批上市,为60年来中国首个红斑狼疮新药。
对于此次医保调整,GSK中国处方药和疫苗总经理齐欣表示,这不仅体现了国家持续推进医疗改革的决心,也极大提升了创新优质药物的可及性,在为广大民众降低医疗负担的同时不断改善诊疗结果,进一步提高相关疾病领域的诊疗水平。
责任编辑:戴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