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954

2020年GDP达3.9万亿元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

贝果财经2021-01-02 04:40:234

  2020年GDP达3.9万亿元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

  上海“十四五”新棋局:“谋定后动” 城市多中心化发展

  本报记者/刘颂辉

  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自贸区临港新片区GDP在2018年基础上翻两番,强调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等5个新城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造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20年12月10日,正式发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迥暝毒澳勘甑慕ㄒ椤罚ㄒ韵录虺啤肮婊?ㄒ椤保┨岢觯??021~2025年的发展基础上,再奋斗10年,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

  规划建议还明确,进一步巩固上海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枢纽地位,进一步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建议对于上海为实现第二个百年计划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特殊的含义,规划建议对于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布局也有着深远影响。

  多中心化发展

  不论从精细化管理还是产业规划,上海都以现代化城市样本的形象存在。

  聚焦到市域空间格局,记者注意到,规划建议不仅提到提升主城区的服务能级和辐射功能,还提到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主城区之外的5个新城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

  具体来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要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运用最现代的理念,集聚配置更多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建设优质一流的综合环境,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十四五’期间,5个新城空域发展结构的变化,与几个因素有关系。首先上海中心城区集中度未来会越来越高,进一步导致上海和苏南地区呈现马鞍形经济态势,上海中心城区和苏南县级城市发展水平高,中间则是‘低洼地段’。”杨建文认为,5个新城发力,则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这一格局。

  杨建文认为,5个新城中,尤以松江区发展基础最好,增速比较快,嘉定区启动比较早,奉贤和青浦区次之。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表示,此次特别强调上海整个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5个新城发力,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将使得全市城市空间结构得到优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表面上看是重塑上海城市空间格局,但实质却是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服务于国家战略,紧扣发展新格局。”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郝志运告诉记者,当前新城对中心城区依附率较高,在资源集聚、服务配置、产业集群等方面发展相对不足,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度不够。需要重点发力,可尝试推动政策扶持、资源服务向5个新城转移和倾斜,使5大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承诺“说到做到”

  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格局,除了新城建设之外,规划建议还提到中心辐射、两翼齐飞和南北转型。

  其中,“两翼齐飞”,就是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商务区要发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区域。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城市,长达2万余字的规划建议里,多处提到“长三角”。上海将会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一体化的思路举措为突破口,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比如,持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配置全球资源。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做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更好地发挥G60科创走廊、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等跨区域合作平台作用,构建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在更广区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良性循环。

  聚焦打造一体化市场体系,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圈,推动长三角各地发展规划协同,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

  事实上,关于上海都市圈建设,社会各界早有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曾撰文建议,制订围绕上海大约50~70公里半径的上海都市圈规划,并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规划相对接。以上海都市圈为空间单元科学预测人口,淡化上海管辖范围内的人口控制目标,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沈立新表示,规划建议强调谋划确定性的事,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布局和举措,都将是“说到做到”的承诺。

  与此同时,上海还将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做强“五个中心”核心区功能。根据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表述,要把上海打造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举全市之力,显全局之效。各部门要把支持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作为重大任务,放手让浦东去大胆试、大胆闯。

  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规划建议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上海发展取得的成就,预计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0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3000美元。

  当前,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既首当其冲受到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冲击,也面临着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变动。

  在杨建文看来,上海要满足未来发展的愿景目标,不仅仅要在自身发展方面比如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提速,还要发挥必要的经济功能。从最近几年来看,上海经济增速在全国来看并不突出,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因此管理部门在工作上还存在压力,迫切希望谋求推进。

  如何完成这一愿景目标?上海试图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切入,来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经济形态呈现出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这“五型经济”的特征。

  李强强调,这是必须做强做优的重点领域。创新型经济重在打造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关键看人才;服务型经济重在辐射和赋能更广区域,关键看品牌;总部型经济重在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关键看头部企业;开放型经济重在提升经济联通性,关键看通道;流量型经济重在推动要素高效流动增值,关键看平台。要量身定制一批精准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五型经济”集聚区。

  其中在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方面,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相较于传统的上海工业领域六大重点产业,受访专家认为,“3+6”产业,是上海具有基础优势,同时也具有先发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引领性的战略前景。将推动上海形成创新型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为中长期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同时在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引领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其他产业以及长三角各地高质量发展。

  浦东图片.jpg

责任编辑:王婷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