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牛”之下“机构抱团”会否瓦解?需关注三大指标
“基金牛”之下,“机构抱团”会否瓦解?需关注三大指标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原创 红刊社
2020年A股主要指数大多在全年最高点附近完美收官,光头阳线彰显多头掌控大局,其中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重仓股表现强势,尤其是以白酒为代表的消费股以及新能源板块,几乎所有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都重仓这两大赛道。在给持有人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针对机构持股集中的“抱团”现象是否瓦解的担忧也在升高。比如近期中信证券一篇研报就提出,要“警惕机构抱团瓦解”,认为年末基金“排名战”结束之后,这种局部投机性的“机构抱团”现象会瓦解。如果这一判断成立的话,投资者是否还要继续参与这些机构重仓股,就值得谨慎斟酌了。
笔者认为,相关板块内部分缺乏基本面支持的品种出现恶炒之后的大幅回落,很难和“机构抱团”瓦解划上等号,未来“基金牛”的正回馈效应仍有望使“抱团”现象延续。但如果“抱团”带来的上涨速度过快,引发估值泡沫,难免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过度追高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选择。
“机构抱团”将成长期现象
中信证券的研报提到两个可能造成“机构抱团”瓦解的迹象,一是公募基金年末“排名战”落幕,新一年的考核周期来临,基金拉升手中原有重仓股的内在动力有所下降,甚至可能会获利了结、调仓换股,对相关板块形成较大的抛压,带动股价调整;二是和“机构抱团”重仓股同行业的股票出现大幅上涨,这种“纯市场炒作行情”也很难持久。笔者认为,研报提出的这两方面可能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值得投资者关注相关板块和个股大涨之后的波动风险,但却很难和“机构抱团”瓦解划上等号。基金进入新一年之后进行局部调仓换股属于常见现象,其中有新一年对市场的判断、基金经理更迭等因素,但基金和中小投资者可以“一键清仓”不同,减仓注定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原先持股如果长期投资逻辑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基金也不太可能从重仓直接砍到轻仓。况且,适度的减仓之余,还会有新基金成立之后建仓需求带来的购买力的支持。在好公司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基金的“抱团”现象还会延续下去。
另一方面,一些投机性品种的大幅炒作,也很难作为支持“机构抱团”瓦解的证据,因为参与这些品种的炒作主要是游资,基金很少参与其中,它们股价的大幅波动和机构没有太多关系,更不用说会引发“机构抱团”瓦解。比如2020年四季度炒作最猛烈的白酒股,包括金种子酒、皇台酒业,其三季报的十大股东除了少数指数基金外,基本没有公募基金的身影。这种游资借同行业板块的龙头公司大涨“蹭热点”的炒作行为,这与“机构抱团”存在本质区别。
“基金牛”的正回馈有强大惯性
笔者认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使机构重仓股出现阶段性的调整,也很难认为“机构抱团”就会马上瓦解。首要的原因就在于“基金牛”所形成的正回馈有强大的惯性。所谓的“基金牛”,指的是过去两年公募基金的投资绩效较好,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超越指数的相对收益都不错,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炒股不如买基”。在公募基金赚钱效应逐步发酵的情况下,场外资金以及原本自行炒股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加盟基金,“爆款基金”一再出现就是明显的例证。这种由“基金牛”带动资金源源不断入市,迭加国内居民储蓄向权益类资产配置倾斜的历史性拐点,这种强大的惯性绝非短期内季节性的调仓换股可以终结。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是市场流动性比较充沛的阶段,在连续两年“基金牛”之后,不排除2021年春节前后会有一波“年终奖金入市潮”的出现,这种增量资金的季节性效应,将会在相当程度上缓解调仓换股对个别板块造成的压力。
事实上,资金向行业龙头集中的“机构抱团”现象绝非A股的专利,而是国际上许多市场的惯例。对公募基金来说,在掌握越来越多资金、持股占比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也只有将资金集中投资在龙头公司身上,才是投资效率最高的选择。因此,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即使部分行业的龙头因为估值过高或其它偶发性消息引发一波调整,但只要长期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调整到一定阶段必然会被机构资金再度进场买入,“机构抱团”更多体现在不同板块龙头公司的轮动,彻底瓦解的可能性不大。
局部瓦解与否关注三大指标
当然,如果把部分机构重仓板块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定义为“局部瓦解”,那么也是可能出现的市场现象。对后期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来说,这种“局部瓦解”意味着账户市值出现较大幅度的缩水。笔者认为,出现“局部瓦解”存在一些迹象,投资者不妨针对三大指标进行重点观察:
一是全球宏观流动性是否出现拐点。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美国等许多国家都祭出货币宽松政策,释放出的巨量流动性是各国股市大涨的重要推手。未来如果出现经济企稳,为了遏制通货膨胀,这些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存在被部分回收的可能。这一情况对A股的整体流动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抱团股”持续大涨之后,投资者可关注美元指数走势的影响。
二是“抱团股”自身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笔者认为,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来看,在营收和净利润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如果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超过50倍,净利润的增长率不到20%的话,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是否重仓买入值得商榷。而相对估值则是和全球市场特别是美股的行业龙头进行估值比较,如果明显超过的话则高估的迹象将比较明显。
三是高价股的走势。A股超过百元的高价股一般是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的品种,如果这一群体出现高位做头、逐步走弱的迹象,则机构减仓导致局部“抱团”瓦解的可能性将会大大提升。笔者认为,通达信软件编制的“百元股指数”可以作为参考指标,目前该指数还处于2020年三月底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当中,一旦有效跌破则需要高度警惕“抱团瓦解”,投资者针对手中持股需要进行有效甄别。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杨红卜
[新基]上投摩根慧见两年持有发行:李德辉掌舵 过往年化27.44%
9月2日,上投摩根慧见两年持有期混合(009998)将正式发行,募集期为2020-09-03至2020-09-16。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7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中证港股通指数收益率*10%。0005太火爆:新年仅两个交易日 超680亿资金涌入5只新发基金
2021年新基金销售依旧火爆异常!新年仅仅交易了两日,1月4日至5日,就有超过680亿元资金涌入5只新发行的基金中。其中,1月4日发行的17只新基金中出现了4只基金“日光基”,共有超过550亿元资金进行了超额认购。而1月5日发行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又因超130亿元资金蜂拥抢购,而提前结束募集。0000诺德基金顾钰:中长期看好高端白酒公司 医药行业中,相对更看好cxo和民营医疗服务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顾钰对白酒和医药板块的后市观点问:去年白酒行情较好,今年经过了回调、反复震荡后,后续白酒的操作思路上应该有什么变化?0002泰达宏利刘欣:A股市场不悲观 当下关注低估值股票投资机会
6月8日下午,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举办2021年下半年市场展望及投资策略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财富大时代,投资新征程”。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刘欣出席会议并分享了对市场的观点。>>点击观看视频{image=1}0000基金投资能力出众 中欧精选6月1日起打开申购
近年来,位于历史估值的三分之一分位。资料显示,基金持股较为稳定,周蔚文拥有超过20年证券投资经验,从中欧精选披露的信息来看,从业以来斩获金牛奖等多项荣誉。在此背景下,大幅跑赢市场,实力出众基金经理有望为投资者分享A股市场成长机遇。以中欧基金旗下中欧精选为例,据Wind数据显示,周蔚文追求长期回报,中欧精选年内上涨7.36%,整体换手率较低,中欧精选定于6月1日打开申购。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