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猪暂停北京服务背后:疫情防控不力被约谈 尚未取得运营资质
原标题:独家丨花小猪暂停北京服务背后:疫情防控不力被约谈 尚未取得运营资质
作者:白杨
日前,滴滴旗下的花小猪打车发布公告称,为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全面保障花小猪乘客安全,将于2020年12月30日16点到2021年1月5日24点全面升级防疫措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花小猪在北京暂停服务之前,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交通安全组曾于2020年12月29日发布一则“关于个别网约车平台疫情防控存在问题的通报”。
通报称,近日,滴滴公司所属“花小猪”打车平台连续发生非法网约车驾驶员感染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同时有网民反映“花小猪”平台个别网约车驾驶员不戴口罩运营,违反了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存在很大风险和漏洞。
通报还指出,经核查,“花小猪”打车平台是滴滴公司所属的未经本市有关部门批准的网约车平台,该平台及其网约车在本市的运营行为属违法违规经营。
针对近期出现的新冠确诊病例和网民反映的个别驾驶员不带口罩运营的情况,12月29日,北京市交通委组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再次联合约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及北京分公司、“花小猪”平台负责人,并提出三项整改要求:
一是滴滴公司要依法依规依要求进行整改,堵塞疫情防控漏洞;
二是滴滴公司要严格落实平台“四方责任”中的疫情防控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驾驶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再发生类似问题,将追求企业主体责任;
三是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会同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对“花小猪”打车平台及其网约车的执法检查,对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
1月4日,花小猪宣布,截至1月3日23点,27788名花小猪网约车司机已做完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并上传核算检测证明17066名,全部呈阴性结果。同时,花小猪打车称,在北京将于1月5日全部完成司机核算检测,未完成核算检测的花小猪司机将无法接单。
实际上,加强疫情防控并不是花小猪一个平台的事情,通报中也提到,各网约车平台公司要汲取“花小猪”打车平台的教训,以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而真正让花小猪头疼的,或许是资质问题。自2020年上线以来,花小猪虽然以更低的价格快速抢占了一部分网约车市场,但围绕其产生的争议也从未间断,针对运营资质问题,包括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天津、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的交管部门都对花小猪进行过约谈。
对此,花小猪打车总经理孙枢在2020年11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花小猪是滴滴旗下的出行产品,在滴滴拥有的资质下运营。目前花小猪在持续加强沟通,已得到越来越多城市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可从记者获悉的这份通报中来看,北京市对花小猪的运营资质仍未认可,花小猪在北京的运营仍属于违法违规经营。
近日,还有消息称滴滴计划于2021年上市,而用于抢占下沉市场的花小猪,无疑是滴滴要为资本市场讲述的一个新故事,但是,资质问题迟迟未解决,这或许也会成为滴滴走向资本市场道路上的一个隐患。
责任编辑:蒋晓桐
民航局:第七版防控指南在机组入境隔离、冷链运输等有调整
2月9日,中国民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民航春运期间疫情防控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表示,民航局参照往年安排,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成立了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保障方案,在疫情防控、安全运行、运力保障、航班正常和旅客服务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春运工作的组织领导。0001热搜第一!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 创始人还称爱要不要 网友:好的我不要
{image=1}钟薛高是一家近年崛起的中式雪糕品牌,被称为“雪糕界的爱马仕”,同时其一支至少16元的高价也遭到网友质疑。近日,在《艾问人物》节目中,钟薛高创始人林盛表示:“钟薛高的毛利和传统冷饮企业毛利相比,其实略高。最贵的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块钱,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节目视频被发上微博后,话题#钟薛高雪糕最贵一支66元#冲上热搜第一。0001三星近三年来首次击败苹果 夺回美国手机市场冠军宝座
【TechWeb】11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及咨询公司“策略分析公司”(SA)9日发布的一项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电子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33.7%,环比增长逾6个百分点,近三年来首次赶超苹果夺回销量第一。{image=1}0000国药新冠疫苗明年产量可达30亿剂
证券时报网讯,据中国之声10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表示,今年下半年国药集团疫苗产量预计突破10亿剂,明年将可以达到30亿剂。按此数据,明年,仅国药集团的疫苗产量就可满足全国接种需求。责任编辑:王翔0001原材料芯片供应紧缺 全球医疗器械设备面临价格普涨压力
在全球原材料和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医疗技术行业近日对半导体供应中断再次发出警报。包括碧迪医疗(BectonDickinson,下称“BD”)、美敦力(Medtronic)和飞利浦(Philips)等医疗技术公司就供应链风险发表评论,并警告成本增长和假冒产品的威胁。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