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 上投摩根再交亮眼成绩单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正更加深入地参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而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100%持股的公募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举一动均被市场所关注。
凭借出众的主动管理能力和前瞻性,上投摩根旗下管理的基金表现不俗,2020年再次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旗下股票基金近2年的算术平均收益率达176.8%,在参评84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
上投摩根总经理王大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投摩根的核心战略是,第一,扎根中国,第二,让世界走进中国,第三,让中国走向世界。“从外资角度来说,不是做多中国一年,而是做多中国很多年,我们应该以外资思维做前瞻性的布局,持续把握中国核心资产和未来趋势。”
事实上,自2020年4月1日基金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众多外资机构都在对中国公募基金业投来关注的目光。2020年4月初,贝莱德、路博迈等外资巨头便已向中国监管机构申请设立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随着这些海外资管巨头的涌入,国内基金行业势必将发生更多新变化。
扎根中国
随着开放进程的加快,上投摩根的外资独资步伐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在2020年4月2日,摩根资管与上海信托初步达成了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
尽管上投摩根带有强烈的外资“标签”,王大智认为公司和其他外资公募相比还具有鲜明的差异性。
上投摩根率先提出“和世界一起做多中国”,上投摩根坚信下一个十年,甚至三五十年,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17年前,摩根资产管理在中国以中外合资形式成立了上投摩根。
据王大智表示,摩根资管很早就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也因此将中国定位为全球版图下非常重要的战略布局,并且未来会继续坚定地加大对中国的投入。未来在投资上,上投摩根基金会与摩根资管进行更为紧密的整合,实现自上而下、全方位的融合。
作为扎根中国17年的上投摩根,实际上不能以单纯的用“外资”去定义和审视。相比其他外资公募,上投摩根的差异化在于,17年来,截至2020年9月底,其已在内地发行超过70只公募基金产品,拥有超4700万的客户。“有系统、有客户、了解法规,这是我们的资源,我们了解国内的情况,我们明白本地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什么,也有信心跟头部的基金同业竞争,还有信心吸引国外投资人。”王大智强调道。
权益风格多元 业绩领先业内
用望远镜看,中国资管市场未来的潜力更值得期待。据波士顿咨询预测,2018-2025年中国资产管理规模增速预计达到15%,预计总规模还将增长一倍以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王大智表示,未来,上投摩根基金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坚定做多中国,并持续投入中国,这也是公司未来十到二十年,甚至一百年会坚定持续下去的想法。
目前上投摩根倾力打造的高研值投研团队,该团队成员各有专长,且平均研究经验超过7年。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杜猛认为研究团队人员是“贵精不贵多”的。“投研人员之间的沟通质量和团队人数可能是成反比的。所以,我们这边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研究员的质量。”杜猛表示。
与此同时,上投摩根基金把研究团队分为宏观大宗、大消费和新兴产业三大组,研究覆盖了全市场范围,能够出色应对市场周期变化,把握防御和进攻等各种投资风格。
纵观上投摩根旗下众多中长期业绩出色的产品,例如精耕医药行业这一优质赛道的医药“双子星”——上投摩根中国医药生物基金(QDII)和上投摩根医疗健康基金;又如专注于高端制造业成长性投资机会的上投摩根卓越制造基金;还包括风格相对稳健、股债资产均衡配置的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整体而言,上投摩根旗下权益基金呈现出风格多元、主题鲜明的特征,力争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满足其个性化的投资需求。
而除了传统的主动管理权益及固定收益的业务线以外,据了解,上投摩根下一步会大力发展被动产品、多元资产、绝对收益和量化策略等。而无论是在投资理念、投资方法,都将会密切地与摩根资管进行分享与整合。
责任编辑:谭艳
长城基金:A股全线反弹,继续关注四大产业链
上周二,央行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精准发力,靠前发力。随后,央行很快分别小幅调降MLF与LPR。然而,降息落地未能阻止A股继续震荡下跌,尤其是本周二市场全线下挫,各大指数均已跌破心理和技术的关键点位。0000上海证券俞辰瑶:支付宝代销战配基金,理论上不涉及利益冲突问题
近期蚂蚁集团上市以及相关5只战略配售基金引起投资者关注,新浪财经特邀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俞辰瑶解读。以下是问答实录:新浪财经:若蚂蚁集团上市生变,刚募集结束的600亿蚂蚁战配基金如何运作?是否面临过去的CDR基金的窘境?00075178点六周年|博时3只基金负收益:第三产业成长亏30%?内需增长亏6.6%
上证指数在2015年6月12日攀升至5178.19点,六年弹指一挥间,截至今年6月15日收盘,上证指数停留在3556.56点,较六年前高点下跌31.32%。六年时间里,公募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数从691人扩张到2629人,壮大3.8倍。同时收益率、管理规模等也发生显著分化。0000中信保诚基金1月宏观策略月报:市场或将出现春季躁动行情
中信保诚基金1月宏观策略月报:市场或将出现春季躁动行情海外环境短期整体良好,疫苗尚属有序,宏观政策相对宽松,地缘政治整体可控。国内经济短期韧性较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定调重心转向调结构,但政策转弯可控,不会急转弯,预计明年政策环境整体前松后紧,年底至21Q1仍相对缓和。短期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政策不确定性有所消除,结合往年春季躁动的历史规律,预计市场短期出现一波风险偏好提升推动的躁动行情的概率较大。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