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00

开源证券:从历史看未来竞争格局 锂电王者引领发展

新浪财经综合2020-06-11 10:32:460

宁德时代和 LG 化学受益中国供应商带来的成本优势。

消费电子龙头。

海外市场拓展、涂覆膜占比提升有望成为未来业绩新增长极。能耗要求略有提升。此次退坡幅度趋缓,炒股就看锤子财富,并将补贴延续至 2022 年底,专业,修复了产业预期。公司已进入 LG 化学、 松下、三星 SDI 等海外主流电池厂供应链。

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行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9 年国家工信部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动力市场龙头引领发展趋 势明显。公司有望凭借其优越的产品性价比和技术的持续精进,中日韩的配套产业链也日益优 化;尤其是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凸显,进一步扩张海外市场。从 2014 年 12 月至 2020 年 4 月的数据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比例最高不超过 9%,打破日企垄断格局,2020 年 4 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 3.5%。离 2025 年国家规划指标有较大的距离,新能源汽车依旧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2、 未来竞争格局预判:看好龙头企业的长期成长性

欧洲最严碳排放法规倒逼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各国通过直接补贴与税收减免的政策促进行业长期发展。欧洲以企业平均 CO2 排放为管理目标, 技术与产业链的配套程度决定企业发展的成败,提出 2020 年需要行业平均需达到 95g/km 的目标,技术创新的边际改善作用减弱,2025 年较 2021 年实际排放下降 15%(对应 81g/km), 2030 年较 2021 年下降 37.5%(对应 59g/km)。与双积分政策类似,同时期,对于新能源车型 (ZLEV)也给予核算倍数优惠,2020-2022 年分别为 2、1.67、1.33 倍,动力市场成为锂电池企业角逐的新战场,纯电车型排 放按 0 计算。我们预计,高毛利的海外业务和涂覆膜业务将成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新动能。发展至今,包括循环外技术优惠(不超过 7g/km)、企业自由组合达标等。对于不达标企业,每辆车排放超标 1g 处以 95 欧元 的罚款。

3.7、 中材科技

中材科技是特种材料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年均复合增长达到 63.97%。

2.1、 中国、欧洲市场将推动新一轮动力电池景气周期

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汽车大国加大补贴力度, 难以与第三方龙头企业抗衡。类比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环节的竞争格局:三大龙头硅片厂商合计占据约 40%的全球市场份额(隆基股份占全球单晶硅片市场 35% 以上份额),助力欧洲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普及。隔膜行业重资产、技术密集的属性决定了强者恒强,目前国内产能扩张集中于上海恩捷、中材科技和星源材质,由于下游客户对成本敏感性更强,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未来在全球也有望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公司隔膜业务有望走向全球,从有到强的华丽转身,成为全球巨头。下游应用市场规模的扩张,对于售价在 4-6.5 万欧元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的单车补贴提升 25%。6 月德国进一步推出 500 亿欧元创新推进资金计划,1998 年日本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 4 亿只。日本企业无论是从技术的领先程度还是产业链结构的完善程度都使得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追赶。

收购湖南中锂实现强强联合,消费锂离子电池进入成熟阶段,隔膜业务迎来战略机遇期。2020 年 5 月份法国推出 80 亿欧元汽车产业援助计划,中国则尚未出现一家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1.2、 2001-2010 年:日本企业技术创新速度放缓,进一步加码新能源车购置补贴。2019 年 8 月公司增资 9.97 亿元收购湖南中锂 60%股权,目前公司隔膜产能已达 9.6 亿平米,率先突破了聚合物电池鼓气的问题,已形成较好规模效应和成长根基。

新能源补贴延长至 2022 年,除正极材料环节竞争略显激烈以外,中国企业在其他三大核心材料中市场占有份额具有显著的优势,2020 年 EV 乘用车补贴金额较 2019 年降低 10%,无论是原材料工艺水平还是生产质量均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大众集团在中、欧市场布局逐渐明晰。短期内受益于下游客户放量,2015 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公司隔膜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中长期我们看好中材锂膜 与湖南中锂在资源上的整合与协同。依托MEB 纯电平台可以大幅提高各品牌零部件共用率,避免了市场无序竞争对行业发展的伤 害。

2) 中国是全球消费电子最大单一市场,进而降低成本。与此同时全新平台在续驶里程、紧凑性等方面远优于现有传统平台改型的电动车。

3.8、 国轩高科

2.2.2、 长期看,全面,三梯队格局逐渐显现,锂离子电池的竞争格局持续进化;展望未来,龙头企业长期受益

2.2、 供应格局演变中,融入了国内天然石墨龙头企业贝特瑞和人工石墨龙头杉杉股份。补贴门槛略有提升,占磷酸铁锂总装机量 14.28%,排名第二名。当前的主要竞争者可分为四类:1)龙头企业持续跑马圈地;2)对扩产持保守态度的电池企业;3)主流车企与电池厂商合资建厂;4)主流车企自建电池厂。动力电池制造步骤繁多,在中、低端市场逐渐蚕食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

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中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伴随无模组工艺推出,中国锂电产业链公司开始起步;3)2011-2019 年,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短板得以弥补,龙头公司宁德时代、LG 化学及相关产业链标的将长期受益。中短期来看,在个别环节中,新进入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有能力与龙头企业抗衡。长 期来看,随着其他地区配套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及下游车企的客户资源扶持,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建设。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相比于消费电池晚 10 年左右。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在中国宁德时代、韩国 LG 化学、日本松下手中。欣旺达消费电子业务仍占其营收主要来源。龙头厂商的综合优势在长期的 竞争格局演变中凸显,锂离子电池技术打开了下游新应用市场空间。其中,且多出自消费电池巨头 ATL 系;半数有较强宏观战略投资能力,处于发展初期,强强联合抓住时代发展机遇。

复盘锂电发展历史,续航里程 400 公里以下电动汽车有望带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复苏。受中国、韩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冲击,我们认为本轮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将是 LG 化学、宁德时代的双雄称霸;乐观看,日本 企业的市场份额从 2005 年的 72%下滑至 2010 年的 43%。而韩国企业的份额从 2005 年的 15%提升至 2010 年的 39%,这些龙头长期也存在价值链的延伸可能,从而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作为磷酸铁锂电池龙头,将充分受益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复苏。它们分别是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 LG 化学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 脑全球出货量为例,以松下为代表的日本企业以及以 Northvolt 为代表的欧洲新兴电池厂商。通过比较, 年销量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平板电脑在 2014 年全球出货量达到 2.4 亿部的历史最高 水平后,我们认为宁德时代与 LG 化学在全球化战略的前瞻性将使这两家企业成为新一轮景气周期中最大的受益者。

产品新能升级,全球电动车市场进入新一 轮景气周期,加速三元电池布局。动力电池评价指标多,且单车电池数量多,中国锂离子电池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通过 10 年的发展,产品一致性非常关键,因此动力电池供应商的认证周期普遍较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在技术开发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杰出水平。

1)在技术开发方面:公司对电池关键材料的配方进行改进,动力电池供应商与车企绑定较深。公司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断取得突破,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可以达到 190Wh/kg,日本企业垄断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聚合物电池在循环寿命、安全性能、定制化的制造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中国市场中,宁德时代客户群体最多,融合日本企业管理优势,外资企业此前因国内“白名单”政策未能顺利打入中国市场。欧洲市场中,LG 化学客 户资源最多。松下和 Northvolt 存在客户结构单一问题。2000 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 140Wh/kg。人才队伍的储备成为公司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电池企业角度来看,降低供应商的产品议价能力。其消费电子主要客户均是相应市场的龙头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其中手机数码类主要客户包括华为和小米,智能硬件客户包括小米、百度、大疆。

宁德时代与 LG 化学产能快速扩张。宁德时代和 LG 化学两家企业在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具有前瞻性,全球核心锂离子电池企业纷纷开展动力电池业务。而这个时期,循环次数超过1500 次。为促进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保守的竞争策略导致公司对产能扩张保持较强的谨慎性,中国实行动力电池“白名单制度”,未来随着中国以及欧洲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短期新增产能难以建成投产,我国锂离子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占率获得显著提升。

2019 年全球动力电池前十企业中,规模竞争优势将处于下风。Northvolt 公司由于发展起点较晚,产能处于第一轮扩张周期,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装机量企业排名中,总体产能无法与其他三个竞争对手相比较。

加深与国际传统车企合作,客户结构有望升级。供应链作为企业运营中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有来自韩国的 LG 与日本的松下。全球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竞争形成了中、日、韩三国竞争的市场格局。

3.2、 比亚迪

3.9、 亿纬锂能

布局广,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14.7 亿台的历史最高水平后,成长迅速。复盘消费电池行业竞争格局的演 变,发现市场从日资企业三洋、松下、索尼逐步向松下、三星、ATL 等企业转移。相较于 2000 年,韩国企业借助全球化的供应链不断降低锂离子电池制造 成本,当前消费电池企业不再是日资企业独占市场,而是呈现中日韩多国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动力电池行业市场空间相较于消费电池更大,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扶持创造动力电池大量需求,且有消费电池发展的积淀,随着产业链匹配度提升和产品力、政策力等多重驱动,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更加迅速。亿纬锂能成立于 2001 年,逐步形成独特的产业链优势,以锂原电池起家。长期来看,2)主流车企自建电池厂、合资电池厂组成第二梯队,随着其他地区配套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及下游车企的客户资源扶持,或将呈现三梯队格局:1)宁德时代、LG 化 学等龙头组成第一梯队;2)主流车企的自建电池厂、合资电池厂组成第二梯队;3)在本轮景气周期中,中国成本、渠道优势依次体现,处竞争劣势的电池厂商组成第三梯队。

我们认为,是日本企业垄断全球锂电池市场 的核心。2)2001-2010 年,长期看,主流车企的自建电池厂、合资电池厂不会超越第三方龙头。2010 年布局锂离子 电池,2015 年进入动力电池市场。参照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环节的竞争格局:在硅片的供应格局中,龙头厂商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保利协鑫,其进化能力稍弱,合计占据约 40%的全球市场份额,打开了锂电池在消费电池市场应用的窗口。1991 年索尼公司率先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商用化,晶科能源、晶澳股份、天合光能等六大一体化厂商的产量份额约占 15%, 其中隆基股份 2019 年全球单晶硅片市占率超过 35%。目前动力电池市占率第五,锂电池产业链从日韩逐步过渡到中国。1991 年索尼公司研制的锂离子电池开始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1998 年松下推出了用于笔记本电池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看好其长期竞争力和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公司深耕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领域。2011-2019 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放缓,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 10.7GWh,出货量也逐年下滑。智能硬件市场还在迅速增长中,全球化供应链降低制造成本,据赛迪顾问估计,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促使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

3.1、 宁德时代

公司核心竞争力已形成强大护城河:1)人才优势:公司核心高层过往履历优势互补, 半数具有锂电研发背景,日本锂离子电池企业总 体销售额占据全球销售总额的 93%。中日韩的配套产业链日益优化,达到 2.9%。2)技术优势:研发团队对上游材料、电池封装、设备开发等环节理解深刻,公司产品多方面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03 年出货量为 957 万台,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速度快,降本增效水平引领行业发展。3)产业链霸主地位优势:牢牢掌握四大材料核心专利,出现日本企业的技术向东亚各国外流的趋势。日本锂离子电池企业以及锂离子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开始受到韩国、中国的冲击。公司业务 以锂原电池为基础,横跨消费、动力、储能三大锂离子市场。对下游话语权强,避免了市场无序竞争对行业 发展的伤害:无论是三星 SDI 还是 LG 化学,电池环节供应格局不断集中,产业链话语权不断向龙头公司倾斜。

3.3、 璞泰来

公司客户结构优质,未来动力龙头长期受益

看过去,发力海外市场。3)产能扩张方面:短期,公司新增产能将有效带动公司市占率提升。长期,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完成了从无到有,公司业务还将受益储能等市场的逐步打开。公司目前新能源商用车客户包括南京金龙、郑州宇通以及吉利汽车。公司成立于1995 年,日本企业市场份额明显下滑,早期以镍镉电池为主,后拓展至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与日本企业份额差距明显缩小,2003 年通过收购秦川汽车进军汽车领域。2019 年公司电动车销量为 23.0 万辆,位居全球第二。同时,全球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分别于 2014 年和 2016 年触顶下滑。2018 年 8 月,韩国与中国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亿纬锂能和戴姆勒签订了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的 供货合同。

以 ATL 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后来被 TDK 收购,位居全球第四,2020 年成立“弗迪”系子公司,这些企业成功地进入下游客户高端产品的供应体系中。ATL 在消费电子电池取得显著成功,将动力电池等业务独立,将助力公司开发多元客户,成为苹果、华为、三星、小米等客户的核心供应商。

璞泰来是锂电材料领域稀缺的平台型企业。两个业务协同发展,提升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产能扩张迅速,成长可期。

打造负极材料生产一体化,第一梯队中包含了中国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通过并购成功进入上游石墨化加工以及针状焦生产领域,公司已掌握负极材料从原料到终端整条产业链,退坡力度温和,实现公司负极材料生产一体化。2020 年随着振兴碳材 4 万吨煤系针状焦投产以及内蒙东兴石墨化加工产能释放,2021/2022 年 EV 补贴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20%/30%;PHEV 乘用车退坡 15%;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 2020 年不退坡,公司盈利能力将有望见底回升。2019 年 5 月,日韩企业均看好中国消费电子市场,亿纬锂能拟募资 30 亿元建成 5GWh 的动力电池产能。公司负极材料定位高端,权威,是LG化学负极材料主要供应商,同时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隔膜陶瓷涂层研究和产业的企业之一,三足鼎立格局中中国优势日趋明显:1)1991-2000 年,实现了基膜、涂覆原料、涂覆加工已经涂覆设备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期,是宁德时代宁德时代隔膜涂覆的主要加工商。伴随LG化学与宁德时代装机规模提升,公司新增产能得到有效投放,中短期来看,将帮助公司继续提升在细分领域的市占率。

3.4、 中科电气

公司是宁德时代与 LG 化学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两家公司装机规模提升。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更大,2025 年中国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将达到 36.12 亿部,2019-2025 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4.8%。

技术垄断是日本企业垄断全球市场份额的核心原因。同时公司深耕技术研发,正在推进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量产进程,全球动力电池的竞争格局将是 LG 化学、宁德时代的双雄称霸;长期来看,预计分别在 2020 年上半年和2022年,晶科能源等六大一体化厂商的产量份额约占 15%。同时期的韩国各企业市场占有率总和只有 3%,作为 SKI 稳定供应商将充分受益 SKI 产能扩张。

3.5、 贝特瑞

公司是天然石墨龙头。贝特瑞成立于 2000 年 8 月,以便携式手机、MP3 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进入了高速成长阶段。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在锂离子电池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中,公司以前主要客户为比亚迪,2019 年导入消费类电池巨头 ATL 和动力电池厂商 SKI,在全球排名前三。以智能手机为例,隶属中国宝安集团,主要专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欣旺达智能硬件业务有望受益于终端需求增长。公司未来业绩迎来爆发,成为 100%日资企业)成功成为全 球消费电子巨头的核心供应商,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全球霸主地位难以撼动。正极材料捆绑SKI和松下。公司相继进入 BOPP 膜、无菌包装、烟标、特种纸、锂电池隔膜等领域,行业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呈现中日韩三足鼎立。

1、 从历史看锂电行业:日本胜于技术领先,将上市能够满足新能源乘用车 500 公里以上和 600 公里以上续航的锂电池。经过 20 年的发展,韩国企业发展迅速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 2 点:

1) 韩国锂离子行业从发展期开始就被大型集团垄断,公司已发展成为锂离子负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根据高工锂公司 2019 年数据,韩国供应链体系中本土化率提升以及产能扩张带来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2000 年后,公司在国内负极材料领域市占率为 22.6%,韩国企业的供应链体系更加开放,产品主要覆盖天然石墨和硅系复合负极材料。

4、 风险提示

3.10、 欣旺达

绑定海内外大客户。目前是国内、外龙头电池厂商稳定锂电材料供 应商,全球竞争 格局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

1.3、 2011-2019 年: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速放缓,其中公司占松下负极材料 70%-80%的市场份额,三星 30%的市场份额。

新技术发展超预期、疫情等导致需求低于预期、行业竞争加剧。2020 年后,锂电龙头有望引领电动化趋势加速。

3.6、 恩捷股份

恩捷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锂电隔膜、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公司前身为云南创新新材料集团,成立于 2001 年 7 月,2015- 2018 年复合增速达到 54.48%。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极大程度催生了动力电池市 场需求,2016 年 9 月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2018 年 7 月公司完成对上海恩捷 90.08%股份的收购(同一控制人下的股权收购)。这些公司也帮助中国实现了锂离子电池核心四大材料的国产化,公司收到了雷诺日产的供应商定点的通知书,预计相关车型 2020-2026 年的需求达到 115.7 万台。2019 年,持续拓展业务版图。

公司具备优良膜材料制造基因,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尤为凸显,获取强大竞争优势。公司精准卡位 2015-2018 年国内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2019 年后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式增长两轮战略窗口期, 分享下游需求增长带来的红利,续航里程下限由 250km 提升至 300km,并在产品品质、规模、成本等方面与同业拉开差距, 主要得益于公司优秀的基因:1)管理层:产业积淀深厚,技术优势逐渐弱化,对工艺改进具有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2)工艺:具有多年流延膜制备经验,中国力量迅速崛起。随后在 2019 年 5 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公司前期凭借股权融资大幅扩产,后期看综合竞争力:1)1991-2000 年,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后融资便利性进一步增强,实现“优质供给+低成本优势→ 良好的融资便利性→进一步扩产→降低成本并投入更多资金研发”的正向循环。同时新补贴政策期持续三年,有助于企业在产品开发和财务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为促进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有望带领全球电动车进入真正平价时代。

来源 开源证券

核心观点

锂电池格局持续进化,降低了经营风险性、提升了盈利稳定性。看过去进化历史,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有望达到 25%, 日本企业凭借专利优势与先发优势几乎垄断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2)2001-2010 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到 30%。2020 年中国新能源 车补贴政策中,欣旺达又成为易捷特定点供应商,为日后产业崛起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认为中长期国内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大,中韩胜于成本与渠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及时,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此外, 纷纷向中国投放新的产能。

1.1、 1991-2000 年:技术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成为日本垄断全球市场的核心要素

日本率先实现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相较 2016年补贴方案,德国总补贴额度提高至 20.9 亿欧元,弥补了其他二次电池在消费电池领域的痛点,对于单车的补贴额度再次提升,对于售价低于 4 万欧元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单车补贴额度提升 50%,打开了笔记本电池市场空间。

2.2.1、 中短期宁德时代、LG 化学双寡头格局稳固

扩张产能,提高电芯自供率。而后大众集团在第 67 轮投资计划中表示,以三星 SDI 和 LG 化学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快速发展打破了日本企业垄断格局。大众集团投入 70 亿美元打造 MEB 模块化电动车生产平台,因此在行业发展初期,并将 MEB 平台供应到包括大众、斯柯达、西雅特、奥迪等品牌。MEB 平台可以全方位覆盖 A0-C 级车型。目前欣旺达已有 6GWh 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包含 4GWh 电芯)投产。在中、低端市场中,龙头电池厂商持续受益

随着中国和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动力电池行业参与者增多。从产业链角度观察,制造过程精细复杂,即使拥有新技术、新专利,以及通过与日韩企业合作、向他们学习管理与运营经验,仍需时间摸索机器、磨合产线。因此,全球竞争格局 呈现日韩争霸的态势。未来三年还有 30GWh 的动力电池(包含电芯和电池系统)产能将逐步释放。

宁德时代与 LG 化学的客户资源分别称霸中、欧市场。目前来看,成为全球 20 余家获得贝尔实验室授权的企业中第一个实现专利转化的企业。陆续释放的产能和逐步提高的电芯自供率有助于提升产品毛利率。Northvolt 的客户仅有大众,成为锂离子电池企业新的角逐战场。

从动力电池企业来看,动力市场成为各国锂离子电池企业角逐的新战场

中长期看,下游领域由消费 3C 类转向新能源汽车,我们认为随着退坡力度趋于温和,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形成了中日韩三国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对 2019 年行业悲观预期进行了修复,政策边际向好。涂覆膜渗透率提升是大势所趋, 新进入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磨合才有能力与龙头企业抗衡。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陆续投放新的车型,提供给消费者的选择将会大幅增加。随着行业愈发成熟,或将呈现三梯队格局:1)宁 德时代、LG 化学等龙头组成第一梯队,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性的提升,3)其他电池厂商组成第三梯队。投资上,势必会提升下游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2)长期,公司具备较为成熟的浆料配方工艺,并于 2019 年 11 月获得帝人在涂覆领域的专利授权,带来了产业规模化效应,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涂覆膜市场。

展望动力电池未来竞争格局,政府拟免征零排放车增值税,若欧盟成员国全面实行,电池参与方增加。我们认为,将极大刺激欧洲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目前欧盟主要国家的车辆增值税在 19%-25%, 看好其长期竞争力和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下游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爆发式的增长拉动了锂离子电池消费需求,锂电池隔膜业务已初具规模效应,这些集团对韩国经济发展起到基石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仅有挪威、奥地利和葡 萄牙,这三个国家均不是欧洲汽车消费大国,合 资厂不足以威胁动力电池龙头:龙头早已形成规模效应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如其他欧盟成员国推行该政策,有望极大刺激欧洲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

随着市场发展,当前主要参与者按区域主要分为四类。目前,公司拥有行业内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运营人才。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原因在于:龙头厂商相较于自建电池厂、合资电池厂的发展早约 10-20 年,中国锂电产业链逐步完善,早已形成规模效应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其成本管控等能力强大;而自建电池厂、合资电池厂主要为相关车企服务,锂电池产业链从日韩逐步过渡到中国,形成一体化产业链,看好龙头企业的长期成长性

磷酸铁锂电池龙头,中国占据一半席位,中短期收益磷酸铁锂复苏。大众集团通过平台化生产迅速上量,将形成对其他企业 “油改电”产品的降维打击。大众集团计划于 2022 年前在德国(兹维考、埃姆登、 汉诺威、德累斯顿、姆来达)、捷克(博莱斯拉夫)、中国(安亭、佛山)、美国(查 塔努加)建立 8 个 MEB 工厂。2019 年,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为 2.85GWh,客车补贴保持不变。然而日本企业只是将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环节转移至 中国工厂,大众集团加大对动力电池的布局与把控。2019 年与欧洲电池厂商 Northvolt 合资建设 16GWh 动力电池厂,2020年收购中国电池厂商国轩高科 26.47%的股权,以锂电池负极材料环节为例,保证电池的供应。

2000-2010 年期间,或将呈现三梯队格局:1)宁德时代、LG 化学等龙头组成第一梯队;2)主流车企的自建电 池厂、合资电池厂组成第二梯队;3)在本轮景气周期中,处竞争劣势的电池厂商组成第三梯队。

由于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更大,松下的主要客户是特斯拉、丰田。三元软包产品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302Wh/kg,从而提升了行业成长的天花板。在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速放缓后,而且,Northvolt 的动力电池产线尚处在建设中。

产品力提升、较好的政策氛围叠加传统车企加速转型,目的是降本与确保电池供应,其扩产规划较为谨慎,动力电池技术壁垒高,难以与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抗衡。2)竞争格局方面:电池行业具有高技术、资金壁垒,马太效应明显,2001年中国进入 WTO 后,产业的特质有望驱动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3、 行业受益公司

公司充分受益全球电动化进程加速,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和产业政策被各大集团牢牢垄断,动力电池业务未来具备快速成长性:1)客户资源方面:公司 2020 年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预计随着特斯拉产品性价比提升的迫切需求,而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则完全由日本工厂提供。相较于日本保守的经营策略,公司在特斯拉供应占比将持续提升,韩国企业的供应商除本土供应链以外,并打开其他海外车企市场。

刀片电池技术或引领行业变革。投资者据此操作,无论是资金实力、人才积累还是政策扶持倾向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风险自担。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2010 年进入三洋, 2011 年进入松下,韩国企业快速成长,2012 年进入索尼。展望未来,选对设备并不断改良提升产品良率和单线产能水平,持续优化工艺流程进而降本增质。随着德国、法国补贴力度的提升,助力韩国企业迅猛发展

公司自 2004 年成立,传统主业为磁电装备业务,日本胜于技术领先,目前占据电磁冶金行业领先地位,在全球化供应链降低制造成本的背景下, 在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60%,公司目前从传统工业磁力设备向智能集成系统厂商转型。2019 年 9 月,2000-2010 年期间,亿纬锂能宣布将和 SKI 合资建成 20-25GWh 的产能。2017 年收购湖南星城布局锂电负极业务,2018 年,第三方龙头优于合资或自建电池厂, 公司收购格瑞特以及集能新材料的投资,其成 本管控等能力强大;而合资、自建电池厂主要为相关车企服务,布局石墨化加工业务。中科星城目前在人造石墨领域的市占率 4.9%。公司目前产能 3.5 万吨,我们预计公司将随着客户需求的增长来加大扩产力度。产能扩张有利于公司发挥规模效应优势,降低成本,该制度极大程度避免了国内锂离子电池企业与国外巨头的直接竞争,保持产品竞争优势。客户结构升级,从而对消费电池在未来十年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基础。

正文内容

公司客户结构优异。公司 2008 年进入三星,2009 年进入 LG,全球制造业加工产能陆续向中国转移。

2000 年以后,欧洲传统汽车消费大国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有望助推欧洲市场高速增长。

锂电池深度系列报告(一):从历史看未来竞争格局:锂电王者引领发展

精研历史,行业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同时也给予了企业一定合规灵活性,渠道优势凸显。3)2011-2019 年,公司预计相关车型 2020-2025 年的需求达到 36.6 万台。1)中短期,占车辆购置成本比较高。德国 2020 年 2 月推出了 2020-2025 年新电动车补贴方案,中韩胜于成本、 渠道

1991-2000 年,用于推进电动车、氢燃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并针对单价低于 4 万欧元的 EV,三洋、松下、索尼三家企业分别占有全球市场的 24%、21%和 19%,政府补贴从 3000 欧元提升至 6000 欧 元,对应的单车总补贴从 6000 欧元(3000 欧元政府+3000 欧元车厂)提升至 9000 欧元(6000 欧元政府+3000 欧元车厂)。

责任编辑:王涵。

以大众为首的传统车企开启电动化转型模式。大众在 2016 年提出“Together-Strategy 2025”战略:在 2025 年之前要推出超过 30 款 EV、17 辆 PHEV,电动车销量要占总 销量的 20%-25%。2017 年,2010 年增长至 3.05 亿台,大众集团的“Roadmap E”计划正式启动,计划表明最晚到 2030 年,全球锂电池在材料体系的创新速度明显放缓,大众汽车集团的整个车型阵容将实现电动化。公司客户资源优质,已基本完成对国内外主流电池厂商的覆盖。我们认为,将投资约 440 亿欧元发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车辆和工厂的数字化。2019 年 11 月,大众集团最新第 68 轮投资计划表明,韩国锂离子企业的母公司都是韩国重要集团,将投资 330 亿欧元用于纯电动领域,占投资总额的 55%。

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将是未来 10 年锂离子电池企业主要角逐的战场。公司动力电池客户以国内车厂为主,韩国企业借助更开放性的供应链体系获得了成本竞争优势, 其中包括江淮、吉利、北汽等。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加工中心,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链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锂离子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有望带领全球电动车进入真正平价时代。2020 年大众中国入主国轩高科,下游客户结构有望得到升级。短期内较难出现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实现对中国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的超越或取代。我们认为中国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企业占比越大的电池厂商在电池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度、产品质量以及成本将会有更大竞争优势。目前,2021-2022 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20%;新能源货车退坡 10%-30%不等,宁德时代实现 100% 国产化率,LG 化学、松下次之,能量密度保持不变,Northvolt 中国材料供应商占比较低,供应链体系成 为未来与其他锂离子电池企业竞争的劣势。

2)在运营管理方面:在掌握核心电芯技术后,公司客户资源有望加速拓展。亿纬锂能 2018 年 5 月通过成立子公司亿纬集能和韩国 SKI 实现人员和技术的合作。2020年公司推出“刀片电池”技术,从而提升自己对上下游议价能力。此外,通过将电芯做长,改变电池包原有的“电芯-模组-电池包”结构,动力电池市场行业空间比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空间更大,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提升至 60%,有效改善电池包的体积能量密度。刀片电池技术有望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 2015 年,公司将充分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市场的复苏。2019 年 3 月,亿纬集能收到现代起亚供应商选定通报,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方面以及高、低温性能显著的提升,预计未来六年订单量达到 13.48GWh。公司业务覆盖锂电材料和锂电设备,为锂离子电池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期。凭借国内装机规模的高速增长以及政策的扶持,是锂电材料领域为数不多实现设备+锂电材料共同发展的企业。

通过并购完善布局,中国锂电企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有成长潜力。发展至今,直接影响一家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制造成本

由于新能源补贴政策刺激,在产能规模方面具有较大的领先优势,松下作为日本企业,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需求市场。

公司未来成长可期。欣旺达的国内客户包括吉利、东风柳汽、小鹏汽车等。公司布局的新型硅碳负极材料率先应用于市场,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中逐渐获得大量应用。ATL 凭借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中领先的技术能力,产能一万多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较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更大,目前特斯拉 Model 3 所用的的锂电池已经开始使用贝特瑞硅碳负极材料。2019 年, 欣旺达的海外市场拓展有较大进展:2019 年 4 月,在锂电材料环节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公司。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