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纷纷踏上归途 港股市场谁主沉浮?
来源:财华社
哔哩哔哩(BILI-US)已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请,计划3月份上市。此前已有消息指,哔哩哔哩计划回港二次上市筹资30亿美元。受此带动,哔哩哔哩美股股价再创新高,截至2021年1月13日收报119.31美元,市值412.13亿美元。
除了哔哩哔哩之外,关于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传闻不绝于耳。
最近盛传中国最大的在线音乐服务平台腾讯音乐(TME-US)、名牌折扣电商平台唯品会(VIPS-US)以及直播和短视频平台欢聚(YY-US),正寻求回港二次上市,筹资规模或分别达到35亿美元、25亿美元和12.5亿美元。
在更早之前,与吉利合作加入造车行列的百度(BIDU-US),及其参与投资的携程(TCOM-US),回港上市的风声再起,传闻筹资规模分别达到35亿美元和10亿美元。
汽车互联网平台汽车之家(ATHM-US),有传将在今年第一季在香港二次上市,已在接触相关银行家。
另外,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IMAB-US)据报也将回流,上海科创板和香港均有可能为候选上市地。
已经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表现
当然,前人的激励是中概股们纷纷回归的最大动力。
目前已经在港交所(00388-HK)成功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已有10家。
先拔头筹,率先在2019年结束之前回港上市的阿里巴巴(09988-HK)就不用说了,2020年港股股价扶摇直上,市值规模曾一度直逼港股一哥腾讯。即使在2020年结束之前受到诸多负面因素的冲击,其当前的港股价仍较上市价高出27.16%。
其他中概股的表现也异常理想,最火热的要数生物科技公司再鼎医药(09688-HK),上市至今累计上涨了1.1倍。
科技巨头们自然毫不逊色,网易(09999-HK)和京东(09618-HK)分别上涨32.85%和52.83%。
毋庸置疑,港股市场可为这些优质中概股提供一片翱翔的天空。
南向通输活血
然而,投资者可能担心美国对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会影响到港股市场的交易氛围。外资撤离,而这些体量不小的中概股回归上市争夺资金,是否会加重港股的估值压力?
事实上,已有外媒指,多家美国银行计划将在香港上市的500只结构性产品退市。
而港股交易量最大、跟踪恒指成分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盈富基金(02800-HK),前身为特区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大量买入港股稳定利率的救市基金,却因为由美国基金管理人管理,而表示不再对特定中资股进行新投资。彭博报道,该基金近日录得数十亿的资金净流走。不过,该基金表示将于2021年1月14日起恢复对有关中资公司的投资。
此外,多家美国机构投资者不得不抛售相应的股份。
不过,这边厢外资撤离,那边厢内地资金正大量涌入。
港交所的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沪港通的港股通道,日均成交额(买盘+卖盘)为130.74亿港元,成交额的最高纪录发生在2020年7月7日,为328亿港元。深港通的港股通道,2020年日均成交额(买盘+卖盘)为112.98亿港元,成交额最高纪录发生在7月6日,为282亿港元。
财华社汇总了2021年截至1月12日合共7个交易日的港股通数据之后发现:踏入2021年,不论深市还是沪市,港股通的成交金额均倍增。
2021年前7个交易日,沪港通港股通道的日均买入成交额为189.78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121.54亿港元,合共为311.32亿港元,是2020年全年日均总额的2.38倍;深市的港股通道,日均买入成交额为172.59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104亿港元,合共为276.63亿港元,是2020年日均总额的2.45倍。均接近两市2020年港股通的成交额最高纪录。
见下图红框的显著反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被退市的三大电信商在港股市场获得正面的支持,见下表。
这其中,内地投资者的信任一票至关重要。
以服务涵盖大半个中国人口的中国移动为例,在2020年的单月港股通数据中,该公司仅在5月和12月入选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份,这两个月的买盘和卖盘总成交额分别为53.73亿港元和54.65亿港元。
但是到2021年,中国移动立刻成为大热门。在前7个交易日,每一日都名列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跃股份。这7个交易日的港股通买盘和卖盘总额达到了382.27亿港元,其中买盘占了90.75%,买盘成交额达到了346.91亿港元,可见内地投资者对中移动的后市表现相当乐观。
2021年1月12日的数据显示,港股通于中移动的持股占比由2020年末的0.98%,升至3.61%。
港股通投资者钟情哪类型港股?
统计港股通的多年数据,笔者发现港股通投资者喜欢以下几种类型港股:
1)大型科技股,例如腾讯、小米(01810-HK)、美团(03690-HK)等。2020年,这三家公司在港股通十大成交榜单中排名前四。
2)香港公司和外资企业,例如港交所,是港股通十大成交榜单的常客,根据中央结算系统的数据,2021年1月12日港股通的持股比例达到了5.95%。再譬如汇丰控股(00005-HK),港股通的持股比例达到了9.35%。
3)没有在A股上市的中资公司,例如安踏(02020-HK),从新三板退市赴港上市的思摩尔国际(06969-HK),中海油(00883-HK),中移动等。
4)同时在AH股上市,但AH股价差距甚大且基本面稳定的大型国企,例如国有四大银行、大型火电企业等等。2021年1月12日的数据显示,华能(00902-HK, 600011-CN)和华电国际(01071-HK)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名列前四,分别达到了43.47%和42.16%,其中华能的H股折让值高达45.36%,华电的H股折让值则达到48.69%。工行(01398-HK, 601398-CN)和农行(01288-HK, 601288-CN)的港股通持股比例分别为29.35%和27.34%,对应的H股折让值分别达到16.96%和21.93%。
结论
最近投资者或担心,美国机构的投资计划变更,可能会从港股市场撤走部分资金,而中概股的回归,港股投资标的扩容,可能会令这些资产的估值受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经由港股通的活水显著上升,或可局部缓和以上的负面影响。
而且,笔者相信,资本市场唯利是图。美股屡创新高,潜在的收益增长空间已越来越小,而港股的整体估值,不管是相对于美股还是A股,都处于低洼水平,回流的中概股皆为盈利前景可观的独角兽企业或行内优秀企业,拥有其天然的吸引力。
同时,在利润的驱使之下,机构最终会选择对机构受益人最有利的资产,而资本市场多的是创新,聪明的华尔街总有办法做得到
责任编辑:陈诗莹
汇丰环球:晶苑国际目标价降至2.5港元 降至持有评级
汇丰环球研究发表报告,上调晶苑国际(02232)目标价13.6%至2.5港元,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报告中称,根据该行对美国服装市场零售额及主要服装商营运趋势的分析,看到有明显迹象显示行业业务稳定,其中发现销售价值持续反弹,虽然仍未恢复公共卫生事件前水平,但库存水平现已回复正常水平,其次是很多主要服装商的最新季度收入趋势大幅改善,尤其是日本Uniqlo,该公司母企为晶苑主要客户。0000瑞银:看好啤酒需求及加价空间 华润啤酒目标价90港元
瑞银升华润啤酒(00291-HK)目标价至90港元,看好啤酒需求及加价空间。华润啤酒近期公布盈喜,根据对集团于2020年12月31日的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以及董事会可获得的最新资料作出的初步评估,预料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盈利按年增加至少50%;2019年同期盈利13.12亿元人民币。责任编辑:李双双0000交银国际:中国人寿目标价升至23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交银国际研究部发出报告,指上半年国寿(02628-HK)税前利润同比下降9%,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19%,较1季度降幅显著收窄,符合我们和市场预期。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符合我们和市场预期,显著领先同业。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与1季度持平,优于同业,业务结构优化,保障型占比提升。个险队伍代理人较年初小幅增长,量稳质升。投资收益率小幅下降,总投资收益率仍处较高水平。0001蚂蚁集团科创板IPO更新为“已问询” 从受理到问询仅隔5天
蚂蚁集团科创板IPO有了最新进展。8月30日,蚂蚁集团科创板IPO动态更新为“已问询”,距离受理仅仅过去了5天。{image=1}该审核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此前有知名投行人士预计其最快的IPO进程为:受理当周给问询函,本周一回复,本周二通知上会,9月10日前后过上市委,14号前后之后申请注册,当周批下来,10月20日可能前后上市。0000中视金桥回购82.8万股 涉资69.91万元
中视金桥(00623-HK)公布,于2020年11月10日回购82.8万股,每股回购价介乎0.84港元至0.85港元,涉资69.91万元。本年内至今为止(自普通决议案通过以来)累计购回证券数目为1642.9万股,占于普通决议案通过时已发行股份数目的3.37%。责任编辑:李双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