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可从两大方面入手优化
1月23日消息,第六届中国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论坛在线上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冠疫情下的创新—中国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发表演讲。
{image=1}
巴曙松表示,从试点情况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市场表现还有待改进,公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优惠流程操作比较繁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未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优化,一方面实施产品和账户的双重管理,在分类所得税之下,个人养老账户既是个人连续几十年的投资工具,也是终身纳税的依据,个人养老账户的编码和使用具有唯一性,通过密码进入个人账户,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账户系统,产品管理可以考虑建立合格、默认投资产品,就是QDIA制度,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账户内进行交易和投资的只能是产品,通过备案的产品,将列入产品目录清单予以公布,列入清单的产品就是合格默认投资产品,这个也是值得我们研究重要题目。可以参考美国2016年颁布的《养老金保护法案》……QDIA…个人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受托人默认养老金投向合格默认投资工具。
另一方面,实现保险与投资的双重功能,个人养老账户兼有保险和投资两种功能,保险功能主要体现为可以购买保险产品,特点是收益低,但是稳定,……一个保险特征符合年龄偏大、收入水平有限和风险偏好偏保守的产品。投资功能主要体现在基金产品上,产品特征是收益率透明、高风险、高收益,带有明显的市场进取性,适合年纪轻、受教育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主要就是由个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经济条件来自主决定,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第六届银色经济的会议,这次会议我们学会和中国银行(维权)、清华大学一起共同举办。实际上人类寿命不断提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长寿时代到来的时候,同样也需要经济资源配置的创新来适应长寿时代的现实需要,所以这就自然需要在长寿时代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刚才中国银行的田总,包括清华大学的几位老师都提到了,一方面实体经济、实体层面巨大的变化必须要求金融业做出调整,同时没有金融业的积极参与,我们应对的能力可能也会受到制约。2001年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第一次迈入到7%的水平,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中国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么一个圈子。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的1.53发展到1929年的5.65,老年人口的增加速度越来越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会达到26.9%,这已经达到了深度老龄化的水平,老龄化、长寿的变化必然要完善养老金融服务,来发展养老红利,也需要一大批像中国银行这样优秀的领先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我们这一届的理事会里面就有不少的金融机构代表。所以这个主题就成为当前人口结构迅速变化背景下经济转型的重要着力点。
为了进一步发挥老龄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金融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养老金融应运而生,在金融界都清楚,现有的框架下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就是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就是企事业单位提供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最近企业年金允许投资港股,就是指这块;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的养老保险,包括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等。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制,第二和第三支柱为积累制,由于企业职业年金覆盖面还不是太广,个人的储蓄养老保险处于试点阶段,到目前看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主要依靠第一支柱。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第一支柱面临比较大的支付压力,积累制,也有叫它至人账户制来源于在职期间部分收入积累,不受老龄化程度增长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的养老金体系就正逐步由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或者个人账户制转型。
再讲的简单点,现收现付制就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人交的养老金,其实不是你将来退休以后养老金来源,而是养了现在退休的人员,账户积累就是你现在……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主要就围绕这么一个个人账户制下的积累制展开,所以这个有巨大的空间。我相信能抓住这个机会的机构能在长寿时代到来时获得金融优势,而中国养老金体系正在从依赖第一支柱逐渐转变为三支柱均衡发展这么一个趋势,可以预见中国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重点估计就主要在第二第三支柱上。
从世界范围来看,长寿时代的金融创新主要可分为以个税递延为改革方向的制度设计放心,以金融机构为主导的投资方式创新,以及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方面的创新。下面我想谈一谈以上的这些金融创新方向在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实践,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第一个我们谈制度设计创新,就是个税递延,从国际上来看激励家庭参与养老金的就是税收,养老金缴费模式大家知道可以分为税前缴费和税后缴费,EET模式具有个税递延特征,享受税收优惠,美国就是这样,以美国为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方案把养老金缴费模式从T1转到EET,先后推出了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和雇主养老金计划,在税优的激励下美国家庭参与养老金的热情大增,它也成为支撑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什么美国在疫情冲击下那么关注资本市场,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资本市场通过这些养老金账户跟千千万万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息息相关。中国的银保监会等四个部门在2018年4月25号颁发了个人税收递延型………也就是大家业界熟知的22号文,要求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按照这些指引和相关规定去开发设计顺延养老保险产品,来满足……22号文里面明确提出了第三支柱和个税递延的概念,22号文试点下的第三支柱实际就是EET模式。结合当下2019年个税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中等收入群体作为新个税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会拥有比之前更多的可支配收入,EET模式也就相应更具有吸引力。
从试点情况看,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市场表现还有待改进,公众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我们学会,需要中国银行的这样金融机构,需要清华大学这样的科研机构继续呼吁、推动。从具体操作角度来看,……扣除额度计算方式非常复杂,所以说优惠流程操作比较繁琐,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未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优化,一方面实施产品和账户的双重管理,在分类所得税之下,个人养老账户既是个人连续几十年的投资工具,也是终身纳税的依据,个人养老账户的编码和使用具有唯一性,通过密码进入个人账户,在全国建立统一的账户系统,产品管理可以考虑建立合格、默认投资产品,就是QDIA制度,来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投资风险和道德风险。账户内进行交易和投资的只能是产品,通过备案的产品,将列入产品目录清单予以公布,列入清单的产品就是合格默认投资产品,这个也是值得我们研究重要题目。可以参考美国2016年颁布的《养老金保护法案》……QDIA…个人你不知道如何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受托人默认养老金投向合格默认投资工具。
另一方面,实现保险与投资的双重功能,个人养老账户兼有保险和投资两种功能,保险功能主要体现为可以购买保险产品,特点是收益低,但是稳定,……一个保险特征符合年龄偏大、收入水平有限和风险偏好偏保守的产品。投资功能主要体现在基金产品上,产品特征是收益率透明、高风险、高收益,带有明显的市场进取性,适合年纪轻、受教育程度高、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人……主要就是由个人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经济条件来自主决定,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第二个是投资方式的创新,怎么由金融机构来主导推动退休之后怎么颐养天年,来把长寿时代安排好,既是普通老百姓考虑的大事,也有赖于政府的养老金制度的持续完善,还需要专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养老金进行配置管理,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所以需要投资方式的创新。近几年,我们刚才前面讲了人口结构在变化,老龄化现象也在加速,所以国民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养老金投资它的持续良好运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民生福祉,实际上这些年我们看到为了解决国民养老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出台指导政策,来扶持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2016年五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专门强调要创新保险资金运营方式,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多种渠道开展投资。从国际经验看,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基金经过改革之后,基本上都是采用市场化的投资运营方式。比如日本,日本是我们学习借鉴老龄化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案例,……专门负责公共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把养老基金技术专业化管理,在执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减少政府非势场化的运营干预。美国的共同基金为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原来传统美国国内的股票基金之外,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指数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退休计划发起人的青睐。
从国际经验看,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基金经过改革之后,通过市场化运营,从期限类型上来看,养老金属于长期资金,长期资金入市需要长期资产,所以就需要拓展投资范围,所以金融业的排放也需要以比较稳妥的方式来进行,为了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一方面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立对长期资金管理人的业绩评价、风险评估和后续考核的机制,以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还需要发展权益和另类投资,对相应差别提供税收优惠,提供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养老资金的利用率,吸引外资流入来扩大资金的来源。目前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养老金投资领域的主力军,基金作为一个标准化产品,门槛低,多样化,小额账户管理经验丰富,操作灵活,所以它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推动第三支柱建设的关键点就是要把客户和账户体系连接起来,打通资金端和投资端形成资金闭环,目前第三支柱规模难以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几个方面,销售渠道有限,目前只是将保险业和基金业纳入试点,银行在中国还是主渠道,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网点,没有哪个基金证券公司可以媲美的,还没有纳入到养老金投资体系。第二是第三支柱刚起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普及,所以我们学会分会也和老年大学和中行这样的金融机构进一步合作推动普及。第三就是近几年公募产品两极分化很明显,要么是收益波动大的股票和混合类产品,要么是收益较低的货币基金产品,缺少对于养老金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类似银行理财这些中间型产品,我们做投资的经常开玩笑说一年翻两倍的很多,两年翻一倍的不多,为什么?它不稳定。
因此如果可以考虑到银行理财纳入第三支柱,就有可能促进第三支柱的增长储蓄的利用效率,比如从资金端从客户角度出发,在银行就表现为田总所在的部门变得更加重要,他的规模不断超过其他管理的资产规模。其次银行理财在投资端主要布局现金管理和固守+产品,注重产品的稳定性,降低波动性。理财子公司如果能加入的话,会有比较大的推动。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金融科技的应用,智能投顾的应用,来推动创新,便利创新,使投资更多普惠,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总是受到时间和经验的限制,工具的限制,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出现,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决策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但是传统的投资顾问有他的局限性,认知的偏差,信息的偏差,从成本收益来说,能够享受专门投资的服务是高净值服务,咨询服务费用也相对高,普通投资者享受的难度就较高。智能投顾通过人工智能可以降低投资理财咨询的服务费用和资金门槛,覆盖中产及以下的长尾客户群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历史数据和财务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能够降低个人投资者和传统投资顾问可能出现的投资行为偏差,并依靠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和动态的投资组合再平衡机制,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益。
所以合格专业的智能投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投资顾问的局限性,智能投顾在中国国内的应用和推广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国内发展的智能投顾有几个优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养老金注重发展二三支柱,也对养老金投资收益有新的要求,对投顾的需求也在增加。第二个,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财富管理也逐渐被年轻人接受,所以90后、00后财富的积累、理财需求延伸,就会带动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重视智能投顾的研发和推广。再一个就是我们根据城乡居民家庭负债调查,其实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的家庭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产品的均值是平均水平的1.4倍,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水平,如果再加上老年人拥有的房地产投资和其他可以转化为投资金融投资产品的意愿,我们怎么把他服务好,对安全性、流动性的要求……体现在我们的金融产品上,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根据老年群体的特征和投资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资产服务,并且简化使用流程,提高投资效率,这些都大有可为,这也需要大量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同时也可以带来新的业务的增长。
这就是我今天想重点强调的三个方面,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谭兆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