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原标题:国际能源署: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作者:郑青亭
1月28日,丹麦驻华使馆在北京为国际能源署《2020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举行线上发布会。
两份报告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可再生能源已准备好在能源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尽管新冠疫情提出了挑战,可再生能源仍然具有发展韧性,并将在未来十年内引领全球电力部门发展。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逐渐成为能源系统的支柱。
国际能源署副署长大卫·图尔克(David Turk)在致辞中说,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是不言自明的,中国有全球最大的能源体系,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在疫情受控后迅速走上复苏之路。”
因此,图尔克认为,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进程中,中国可以向全球发挥表率作用,以推动全球的长期减排努力。“世界的目光总是会投向中国,特别是谈到气候问题。现在,说到清洁能源的问题,大家也是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国际能源署愿意进一步深化同中国的合作。”
丹麦气候、能源和能效部常务副秘书长安德斯·霍夫曼(Anders Hoffmann)在致辞中指出,2005年,中国安装了1000兆瓦的风能,此后,中国持续拓展风能装机容量,去年一年就增加了72吉瓦,再加上13吉瓦的氢能和48吉瓦的太阳能,中国有望在2030年实现12吉瓦的可再生能源总体装机目标,这是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霍夫曼说,去年,中国领导人做出的碳中和承诺让“中国站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舞台的中心”。在中国一步步地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丹麦非常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共同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也在致辞中称赞中国在减排方面做出的明确承诺。他说,这些承诺说明中国已准备好在全球减排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参与推动气候变化议程将对国际社会产生难以被低估的影响”。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正在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将优先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让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
任育强调,新能源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中国也是这样。去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历史性地超过1.2亿千瓦,经济性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基本实现了平价上网,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也得到提高,风、电、光伏还有水能的利用率都超过了95%,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规模超过了4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报告2020》时指出,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国应该在2050年前就实现清洁、低碳、安全、有效的绿色能源转型,而从技术上讲这是可以实现的。
赵勇强强调,能源转型将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并培育出一些新兴经济产业,包括电动汽车、绿氢、创新产业和智能产业等。未来10年是中国碳达峰的关键时期,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不单是在新能源领域,也要在建筑、交通、土地管理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可再生能源将成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国际能源署可再能源部高级能源分析师Heymi Bahar在发布《2020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时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下降5%,但可再生能源需求总体增长1%,展现除了一定的韧性。去年,虽然在工业和运输领域的生物能源受到较大冲击,但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增长近7%。
此外,他指出,尽管经济笼罩在不确定性的阴云之中,但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的偏好仍然不减。2020年1月至10月,在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引领下,世界各国拍卖的可再生能源容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5%,创下新纪录。
同时,上市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的股票表现优于大多数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和整个能源行业,这主要归功于对此类企业业务增长和财务状况在中期保持健康的预期。“2020 年10月,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公司的股价比2019年12月翻了不止一番。”
IEA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在新冠疫情逆境中创下新高。在中国和美国的推动下,202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净装机容量将增长近4%,接近200吉瓦。2021年,在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之下,欧盟和印度的发展提速,来自中美欧印之外其他国家的增长造就了2015年后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虽然在新冠疫情中显现韧性,但IEA警告,可再生能源无法承受政策不确定性。在主情景预测中,关键市场中激励措施到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导致可再生能源增量在2022年小幅收缩。他说,“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追溯性调整已经影响了许多国家陆上风电装机增长,造成了新增装机‘涨-落’的交替循环。”
展望未来,IEA预测,风电和光伏的总装机容量将在2023年超过天然气发电、在2024年超过煤电。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年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届时,预计可再生能源将提供世界上电力的三分之一。水电将继续提供全球将近一半的可再生电力。目前水电是世界上明显最大的可再生电力来源,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位居其次。
未来15年是中国能源转型关键期
对于中国能源转型的路径,赵勇强指出,根据估算,中国2050年的GDP将是2019年的3.8倍以上,非化石能源比重要从2019年的15%到提高到78%,而煤炭消费要下降90%,碳排放要下降至少76%。
“未来,中国能源系统结构要发生重大的转变,风电和光伏将不光在电力系统成为支柱,还将通过电能替代成为能源系统的支柱,这才能够实现整个能源系统的结构转型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的间接替代。”赵勇强说道。
与此同时,他指出,天然气对中国来说还是一种清洁低碳的燃料,在未来20年还要继续增加,另外,核电将保持一定规模的发展。
他展示的PPT显示,2020年,风能、光能、天然气、核能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分别为3.2%、1.8%、8.8%和2.0%;到2050年,它们的比例将分别增长到38.5%、21.5%、9.8%和3.7%。
“我们能源系统转型应该说是具有一定成本的,但这个成本多是近中期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特别是电力系统。”但他指出,“长期来说,到2050年,中国电力系统成本应该是可以比当前下降20%的。”
他强调,未来的15年将是中国能源的加速转型阶段。“去年,我们的风电、光伏新增装机是1.2亿千瓦,未来的年增风电、光伏装机应该努力超越这个数字,到2035年实现年增规模高峰,大概是1.5亿千瓦以上的水平。”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提高,他预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中的占比应该超过30%,到2035年超过40%。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巨大潜力。他说,中国可再生能源成本有望成为全球最低水平,现在中国某些区域的风电、光伏成本已经可以做到0.2-0.3元以下,未来15年,实现0.15元的成本将不局限在极个别的地方。
关于炙手可热的氢能,他说,“我们认为,氢能必须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绿氢,才具有经济社会能源效益。随着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光伏的发展,低成本风电光伏将带来一些广泛的效益,不单单是电力,而是通过氢能把这些经济社会效益带到钢铁等其他行业。”
他指出,当风光制氢的电能成本可以控制在0.15元以下的时候,那么它将具有竞争力。我们同时也希望电解槽等方面的成本加快下降,这样绿氢将为全面脱碳,特别是一些难以减排的工业、交通行业,带来一些新的路径。
责任编辑: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