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2582

方正策略:流动性是行情的胜负手 一季度依然保持乐观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1-31 16:51:250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方正策略】拨云见日—2月月报

来源: 策略研究

胡国鹏 S1220514080001

袁稻雨 S1220519030001

刘阳 S1220520080004

核心观点

1、2月份市场的主要矛盾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其中流动性是行情的胜负手,短期流动性紧张对市场影响属于阶段性扰动,更加关注中长期利率变化的方向,时间点预计在3月中下旬,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美股调整的性质。

2、流动性方面,去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复苏,信用风险没有进一步蔓延及部分城市楼市火热共同导致央行操作由暖转冷。央行基调是“稳”字当头,既包含“不急转弯”的节奏指向也包括不引发金融风险的政策底线。流动性回收节奏过快不符合政策要求,下周有望迎来缓和窗口,14天逆回购重启以及MLF操作值得关注。

3、风险偏好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美股的调整性质,从2018年以来美股四次10%级别的调整来看,均由利率快速抬升、经济增长不确定加大导致。近期美联储流动性投放保持平稳,美债收益率在升破1%之后并未陡峭上行,初步判断美股本轮调整的幅度较为有限,不构成对风险偏好的持续压制。

4、1月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回撤但幅度有限,需求回落的幅度大于生产回落的幅度,在被动补库存的情形下,“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可能整体偏负面,从2020年报业绩预告看,全A 2020年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29.48%,延续了2020年Q1以来逐季改善趋势。科技、周期板块盈利年报预告盈利增速最高,上游资源品与中游制造业业绩修复边际最为陡峭。

5、一季度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参与,不负春光,建议关注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同时业绩可以持续验证的板块,2月首选行业化工、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摘要

策略:拨云见日,流动性是行情的胜负手,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美股调整的性质。2月份市场交易的核心依然是估值的变化,流动性方面,去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复苏,信用风险没有进一步蔓延及部分城市楼市火热共同导致央行操作由暖转冷。央行基调是“稳”字当头,既包含“不急转弯”的节奏指向也包括不引发金融风险的政策底线。流动性回收节奏过快不符合政策要求,下周有望迎来缓和窗口。风险偏好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美股的调整性质,从2018年以来美股四次10%级别的调整来看,在2018年的加息周期之中,利率快速抬升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但在加息周期的尾声,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尤其敏感。在2020年超常规流动性投放边际放缓的时期,市场也有调整的压力。近期美联储流动性投放保持平稳,美债收益率在升破1%之后并未陡峭上行,初步判断美股本轮调整的幅度较为有限,不构成对风险偏好的持续压制。经济方面,1月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回撤但幅度有限,需求回落的幅度大于生产回落的幅度,在被动补库存的情形下,“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可能整体偏负面,从2020年报业绩预告看,过半公司披露年报预告,整体预喜利率接近六成。全A 2020年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29.48%,业绩延续2020年Q1以来逐季改善趋势。科技、周期板块盈利年报预告盈利增速最高,上游资源品与中游制造业业绩修复边际最为陡峭。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保持乐观,积极参与。虽然宽松预期反复扰动市场情绪,但对二月流动性仍保持乐观,叠加国内外经济保持复苏趋势,宏观偏暖环境支撑市场估值修复,阶段内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同时业绩可以持续验证的板块,具体包括1)周期板块中,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行业格局优化的有色金属、化工、建材;2)消费板块中,关注耐用消费品中的家电、汽车零部件。3)成长板块中,关注产业趋势明确,订单饱满,景气度可维持的医疗服务、新能源汽车、军工以及面板等细分领域。2月首选行业化工、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风险提示:国内流动性显著收紧、中美关系急剧恶化、全球疫情蔓延超预期、外围股市大幅下跌等。

正文如下

策略:拨云见日,流动性是行情的胜负手,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美股调整的性质。2月份市场交易的核心依然是估值的变化,流动性方面,去年四季度经济超预期复苏,信用风险没有进一步蔓延及部分城市楼市火热共同导致央行操作由暖转冷。央行基调是“稳”字当头,既包含“不急转弯”的节奏指向也包括不引发金融风险的政策底线。流动性回收节奏过快不符合政策要求,下周有望迎来缓和窗口。风险偏好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美股的调整性质,从2018年以来美股四次10%级别的调整来看,在2018年的加息周期之中,利率快速抬升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但在加息周期的尾声,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尤其敏感。在2020年超常规流动性投放边际放缓的时期,市场也有调整的压力。近期美联储流动性投放保持平稳,美债收益率在升破1%之后并未陡峭上行,初步判断美股本轮调整的幅度较为有限,不构成对风险偏好的持续压制。经济方面,1月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回撤但幅度有限,需求回落的幅度大于生产回落的幅度,在被动补库存的情形下,“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可能整体偏负面,从2020年报业绩预告看,过半公司披露年报预告,整体预喜利率接近六成。全A 2020年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29.48%,业绩延续2020年Q1以来逐季改善趋势。科技、周期板块盈利年报预告盈利增速最高,上游资源品与中游制造业业绩修复边际最为陡峭。

1、 流动性是行情的胜负手

经济超预期复苏,信用风险没有进一步蔓延及部分城市楼市火热共同导致央行操作由暖转冷。回顾当前与2020年四季度的核心变化,有三大因素导致近期央行操作持续偏鹰。首先是经济的超预期复苏,1月18日公布的2020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超出预期的6.3%,站稳前期中枢。结构层面,生产端及出口链条持续高景气,工业及制造业继续走高,地产、基建触顶回落,消费端连续多月恢复偏慢。总量层面增速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经济恢复态势良好。在春节“就地过年”的政策倡导下,生产端有望继续走强,导致2021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在基数原因影响下进一步走高。整体来看,经济的超预期复苏给与了央行边际收紧的“底气”。其次,11月下旬在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后,“维护市场稳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政策定调明确,市场迎来紧缩周期中的宽松窗口,央行超预期在月底投放MLF以及连续开展OMO操作呵护市场流动性,防止信用风险蔓延。参考“包商银行”处置经验,在连续一个半月的流动性投放后,信用风险没有进一步蔓延,央行自然由前期偏宽的政策操作向中性甚至是“中性偏紧”回归。三是近期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地楼市火热,房价上升较快,引发政策关注。参考以往流动性回收经验,房地产始终是政策的核心关注也是触发调控升级的重要观察指标。且房地产价格与核心CPI正相关,在CPI由于猪周期有效性下降的背景下,房地产过热有引发温和再通胀加速向全面通胀转化的风险。

央行基调是“稳”字当头,既包含“不急转弯”的节奏指向也包括不引发金融风险的政策底线。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政策保持连续性,“不急转弯”的基调明确,流动性温和回收的政策预期逐步确立。但突发的“永煤事件”对政策节奏形成明显扰动,阶段性的政策宽松导致隔夜资金利率快速下行,与之伴生的还有银行间市场杠杆的快速放量,2020年12月质押式回购成交量高达9.4万亿,仅次于2020年4月,资金“空转套利”,结构性存款规模激增的月份。特别是在1-2月缴税、缴准、春节取现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市场形成了春节前流动性易松难紧的一致性预期,导致银行间市场加杠杆的行为可能进一步加剧。在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打击空转套利的大前提下,央行在月中的MLF/TMLF缩量操作中已经显示出了收紧信号,在上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得到确认。整体来看,央行的偏紧操作可能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前期过于宽松的一致预期的纠偏。二是警示由于过低的资金利率引发的空转套利加杠杆的行为。

流动性回收节奏过快不符合政策要求,下周有望迎来缓和窗口。从流动性缺口来看,随着缴税、缴准压力的分阶段释放、财政存款的拨付,以及就地过年对春节取现压力的缓和,今年春节前的基础货币及流动性缺口要低于往年。从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来看,下一周将迎来短期的政策观察窗口,虽然资金缺口低于往年,但从近期历史新高的短端资金利率来看,银行间流动性仍然偏紧。央行有在春节前及时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必要,以平抑资金价格,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价格层面没有改变的空间及需要,更多是体现在量的“及时”与“充足”。预计下周央行将采取14天逆回购+提前超额续作2月17日到期的2000MLF方式投放中长期流动性,预计总计投放量在1-1.5万亿之间,市场将迎来阶段性的缓和窗口。第二个观察时点在于3月初开幕的两会前后,随着疫情的好转,经济逐步进入旺季,长端利率可能较快上行,最终引发市场估值调整,届时需要紧密关注经济的需求侧以及央行对于经济复苏性质及力度的判断。与此同时,3/4月将迎来大量城投债到期以及3000亿再贴现到期,届时流动性环境及信用环境可能趋紧。第三个观察时点在4月政治局会议,届时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政策如何对基数影响下的经济复苏定调值得密切关注。整体来看,在没有强约束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快回收不符合当前的政策要求,温和回收仍是未来的主旋律。

{image=1}

{image=2}

{image=3}

2、风险偏好重点关注美股调整的性质

风险偏好的后续演绎需要关注美股的调整性质,初步判断本轮美股调整的空间比较有限。1月最后一周风险偏好的下行和美股的调整密切相关,标普500指数周跌幅超过3%,美股调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疫情持续好转的背景下,市场对美联储预期的“宽松”有所落空,1月28日公布的利率决议声明措辞相对中性,并且没有做出加码刺激的承诺;二是近期WSB概念股集体大幅上涨,成交量大幅放大,资金的分流效应使得指数成分股受到影响,以游戏驿站和AMC娱乐控股两家公司为例,近期最大单日成交量接近500亿美元,占全部美股成交量的7%左右。因此,我们选取了2018年以来美股阶段性调整超过10%的阶段,梳理其调整的原因。综合来看,在2018年的加息周期之中,利率快速抬升是市场调整的主要原因,但在加息周期的尾声,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尤其敏感。在2020年超常规流动性投放边际放缓的时期,市场也有调整的压力。近期美联储流动性投放保持平稳,美债收益率在升破1%之后并未陡峭上行,因此美股本轮调整的幅度较为有限。

2018年2-3月美股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加剧。2018年2月初美股在经过2016-2017年两年的大幅上涨之后进入调整周期,2018年2月2日-2月8日五个交易日标普500跌幅达到8.54%,核心原因在于非农数据公布后,通胀预期持续升温,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加剧,此外,程序化交易也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跌幅。美联储于2015年底开启了加息周期,2017年加息三次,2018年加息四次,当加息频率开始变快之后,美股高位波动率有所加大。

2018年10-12月美股调整的主要原因先是货币政策收紧,随后是经济增长见顶。2018年10月初开始美股进入持续调整,10月4日至12月24日标普500阶段跌幅达到19.63%,10月份美股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长端利率快速上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3.2%的七年以来高位,美联储“鹰派”的表态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的紧张情绪加息;二是中期选举临近,政策不确定性增加。12月份美股开始新一轮的加速下跌,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在经济增长几乎见顶的背景下,美联储依然在12月20日加息,长端收益率不再上行,但短端收益率快速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3个月国债收益率接近倒挂,衰退担忧此外,12月FOMC会议不如市场预想的鸽派;二是围绕特朗普所要求的50亿美元美墨边境“修墙”拨款问题,美国政府关门危机愈演愈烈;三是悲观情绪叠加拥挤交易下主动型基金仓位的调整形成了“自我实现”的负反馈,前期不断增加的ETF规模也放大了市场的波动。

2020年2-3月美股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2020年2-3月美股大幅调整,标普500阶段性最大跌幅达到近34%,美联储于3月3日紧急降息50bp,随后于3月15日一次性降息100bp,并推出史无前例的宽松计划,疫情先引发对经济增长的担忧,随后带来流动性危机,美股在流动性危机期间跌幅巨大,10天之内4次熔断。

2020年9-10月美股调整的主要原因先是刺激法案受阻,随后是疫情再度蔓延。2020年9-10月美股在经历了疫情“宅家牛”之后开始进入调整周期,9月3日至23日标普500跌幅达到9.6%,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新一轮财政刺激方案受阻;二是美国总统大选临近,政治不确定性提升。10月中下旬美股再次进入调整,主要原因在于第三波疫情的蔓延,欧美封禁举措有所收紧。9月份是美股风格转换的分水岭,顺周期的工业、金融开始跑赢,而前期涨幅较大的信息技术、可选消费开始跑输。

国内风险偏好重点关注各部委年度工作会议以及地方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部委陆续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随着1月28日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闭幕,主要部门年度工作会议基本结束。从基调上来看,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需求侧管理,支持科技创新,是多部委2021年工作中的重点,基本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急转弯”的政策总基调以及对科技创新的重点支持。另一方面,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是地方两会集中召开的时期,大部分省份的地方两会将在1月底之前开完,从目前已经召开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省对于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均定在6%以上,部分省份如湖北、海南将目标定在10%以上。此外,“十四五”时期各省均明确自身定位,聚焦新发展格局与区域一体化战略,在2021年重点任务上则是强调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绿色发展等领域。

{image=4}

{image=5}

{image=6}

{image=7}

{image=8}

3、经济有所回撤,业绩延续改善

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回撤,但幅度有限。从最新公布的1月PMI数据来看,1月PMI回落0.6个百分点至51.3,大部分分项指数均回落,但库存有所回升,表明需求回落的幅度大于生产回落的幅度,在被动补库存的情形下,“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可能整体偏负面。从1月的高频数据来看,生产端开工率相比于去年11月份峰值均有下降,部分领域较12月低点有所回升,主要集中在因环保原因限产的轮胎等子行业。需求端方面,1月前三周汽车销量转负,1月休假时间较长以及防疫措施的强化是主要原因。总体来看,现阶段国内疫情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

过半公司披露年报预告,整体预喜利率接近六成。截至21年1月31日,A股共有2386家上市公司发布年报业绩预告,整体披露率达到57%。分上市板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业绩预告披露率分别达到50%、62%、69与55%。多数行业披露率超过50%,其中,前五的行业分别为休闲服务(89%)、传媒(72%)、综合(71%)、通信(66%)、电气设备(66%),而银行、钢铁、建筑装饰、公用事业、房地产等行业披露率较低。在已经披露业绩预告的2386家公司中,有1366家公司业绩略增、预增、续盈或扭亏,预喜率达到57%,999家公司业绩略减少、预减、续亏或首亏,预亏率达到42%,另有21家公司业绩不确定。分板块看,主板有535家公司预喜,预喜率52%,中小板有377家公司预喜,预喜率61%,创业板有366家公司预喜,预喜率59%,科创板有88家公司预喜,预喜率71%。

净利增速扩大,业绩持续修复,分行业看科技、周期占优。可比口径下,全A 2020年报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长29.48%,增速环比2020年Q3继续扩大,上市公司业绩延续2020年Q1以来逐季改善趋势。分上市板看,主板2020年报预告净利润增速-33%,环比Q3略有下滑;创业板预告净利增速355%,中小板预告净利增速2218%,科创板预告净利增速122%,增速均环比Q3存在大幅上升。从行业看,科技、周期板块盈利年报预告盈利增速最高,金融地产与消费板块相对较弱,2020年Q4上游资源品与中游制造业业绩修复边际最为陡峭(由于样本数据量有限,测算值与实际值或存在偏差)。

{image=9}

{image=10}

{image=11}

{image=12}

4、大类资产配置:看多商品与权益,债券或现拐点

1)经济基本面整体偏暖,疫情或对春节需求端形成扰动。12月国内经济延续了稳健复苏趋势,虽然增速边际明显放缓,但整体环境依然偏暖,为一季度金融市场奠定了友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具体来看,12月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7.3%,增速环比扩大0.4PCT,制造业内生动能不断增强。1-12月,固投增速2.9%,环比窄幅上升,社消增速4.6%,环比小幅下降,外贸出口增速18.1%,环比小幅回落,整体看需求端保持稳定。12月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其中社融与人民币贷款增速延续此前缓慢回落趋势,M2增速下降0.6PCT至10.1%。从通胀数据来看,12月价格仍保持较低水平,CPI增速转正至0.2%,PPI增速维持升势至-0.4%,预期CPI在一季度将持续负增长,所以目前货币政策转向基础较弱。从海外来看,1月欧元区及英、德制造业PMI环比不同程度回落,但整体仍处于扩张区间,但服务业PMI持续运行在收缩区间,表明第三波疫情防控对生产端影响正逐渐淡化,全球经济复苏趋势不变。

2)宽松预期反复扰动市场情绪,对二月流动性仍保持乐观。1月央行流动性投放出现两次明显波动,对市场情绪造成较大影响。最近一周,央行共收回近5700亿元流动性,大幅拉低了市场对短期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导致股债双杀。我们认为近期央行超预期收紧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并且针对前期市场形成的宽松效应进行预期指导,避免资金面宽松而进一步激发债市、楼市加杠杆行为。然而,我们认为二月难有政策基调上的转向,核心原因在于一季度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国内疫情的反复,以及“就地过年”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导致利率持续上行的动力并不强。其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急转弯”的政策定调后,下一个评估经济形势与政策的时间点应在3月份的两会和4月份的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这期间大概率不会有显著变化。所以整体来看,春节前资金面紧张状态大概率不会持续,后续建议关注央行的投放情况和市场利率变化,包括是否启动14天逆回购,以及2月份MLF续作情况。

3)流动性改善支撑风险偏好回升,关注地方两会等超预期政策目标。近期流动性的超预期收紧导致风险偏好持续恶化,但我们认为货币政策短期难以出现明显转向,而是市场前期对“政策不急转弯”的过度乐观解读所导致。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复苏,政策转弯是必然,“不急转弯”只是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调整将以更加缓慢温和的方式,所以正如我们此前认为不应过度乐观解读“不急转弯”一样,我们也不应对短期流动性收紧过度悲观,二月由于春节的原因,流动性大概率仍将维持较为宽裕状态,短期风险偏好将逐渐修复。除此之外,二月地方两会以及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将在二月陆续公布,基建投资计划、经济增速目标等是市场关注重点,政策端超预期也将助推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

股市方面,货币流动性仍是短期内市场主线,虽然对风险偏好形成一定压制,但并无系统性风险,建议关注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同时业绩可以持续验证的板块。具体包括1)周期板块中,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行业格局优化的有色金属、化工、建材;2)消费板块中,关注耐用消费品中的家电、汽车零部件。3)成长板块中,关注产业趋势明确,订单饱满,景气度可维持的医疗服务、新能源汽车、军工以及面板等细分领域。2月首选行业化工、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债市方面,1月底受资金面收紧影响,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债券市场情绪恶化。但相信随着二月流动性的边际改善,预计债券行情或将回暖。

商品方面,2021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复苏势头,大宗商品走强具备基本面支撑。

{image=13}

5、2月行业配置:首选化工、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行业配置的主要思路:保持乐观,积极参与。1月主要股指先扬后抑,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等均创2015年底以来新高。其中,创业板指上行边际最为陡峭。从行业表现来看,1月化工、银行、电气设备等顺周期、高景气板块领涨,国防军工、商业贸易、纺织服装等行业领跌。整体来看,2月流动性仍是市场主要逻辑,春节前资金面紧张状态大概率不会持续,在国内经济与货币政策环境继续维持友好背景下,短期回撤仍是较好布局良机,高景气与顺周期仍是行业配置主线。具体来看,近期央行超预期收紧主要目的是防范风险,并且针对前期市场形成的宽松效应进行预期指导。在一季度经济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利率持续上行的动力并不强,货币政策基调大概率不会有显著变化。其次,二月地方两会以及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将在二月陆续公布,政策端超预期也将助推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流动性短期或存在扰动,但并无系统性风险,建议关注行业处于持续高景气,同时业绩可以持续验证的板块。具体包括1)周期板块中,关注受益于经济回升,库存回补,行业格局优化的有色金属、化工、建材;2)消费板块中,关注耐用消费品中的家电、汽车零部件。3)成长板块中,关注产业趋势明确,订单饱满,景气度可维持的医疗服务、新能源汽车、军工以及面板等细分领域。2月首选行业化工、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化工

标的:万华化学、玲珑轮胎、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新洋丰、阳谷华泰、新和成、三友化工、华鲁恒升等。

{image=14}

支撑因素之一: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化工品需求大幅回升。随着新冠疫苗的推出,国内外需求持续复苏,预计化工各细分领域的需求都有较大幅度的回升,景气也会大幅提升。

支撑因素之二:龙头企业具备长期成长性,有望迎来估值持续提升。部分龙头企业在高盈利的情况下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具备了横向扩张的能力,成长为平台型公司,打开了成长的天花板。未来成长将会成为估值分析的主导因素,市盈率有望从10-20倍提升至30倍以上。

支撑因素之三:行业龙头强者恒强,业绩存在比较优势。由于化工行业的大部分技术进步和诀窍主要是由各企业独立研发,各企业具有累积效应,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其相对于整体行业的超额收益大幅提升。

医药生物

标的:我武生物、安图生物、南微医学、康龙化成、凯莱英、普洛药业等。

支撑因素之一:部分公司年报预告超预期,业绩利好助推板块估值抬升。近期以CRO/CMO为代表的药企年报业绩预告超预期,带动了医药板块业绩修复预期。此外,由于医改政策、带量采购逐步常态化以及去年的低基数效应,预计一季报业绩也将造好,板块景气度的回升成为行情最强催化剂。

支撑因素之二:疫情反弹叠加春节返乡防疫要求,导致相关医药服务需求猛增。1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其中对于返乡人员需持有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要求,或将显著拉动核酸检测试剂与相关检测服务需求。

支撑因素之三:医改倒逼行业供给侧改革,资金抱团高景气龙头。三医联动作为中国医改的基本方略,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为突破口,倒逼国内药企加快创新药研制,原研药龙头凭借先发优势将持续享受机构资金青睐。

国防军工

标的:鸿远电子、睿创微纳、航天发展、中航高科、航发动力、紫光国微、中航沈飞、景嘉微等。

支撑因素之一:业绩走势决定趋势性配置机会不变,坚定看好十四五第一年业绩的持续性。当前市场关注点逐步转向对十四五装备采购情况的预判,关注装备采购价格,关注景气向上持续时间与空间。

支撑因素之二:军工板块的弹性源主要自四点:军品利润纯度&列装速度、国产化替代空间&节奏、渗透率提升空间&速率、规模经济效益。大部分的核心赛道的优质军工标的趋势性配置机会正当时,仍时间&空间兼备。

支撑因素之三:关注行业景气向上的确定性,关注采购量增加的幅度。强调信息化、新材料等核心上游细分龙头的竞争多格局佳,毛利率整体稳定的确定性较高,有望集中享受行业景气,市场应该更关注采购量增加的确定性&幅度。

{image=17}

{image=18}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