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年底“突击花钱”歪风抬头
原标题:天上飞,地上跑,年底忙得不得了:年底“突击花钱”歪风抬头
随着各级财务制度更加规范、监督更加有力,近年来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明显减少。半月谈记者近期走访发现,受疫情影响,刚过去的2020年,各地各部门年底扎堆培训开会,“突击花钱”歪风有所抬头。专家及一线基层干部建议,一方面要狠刹歪风,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经费管理办法。
1
上半年忙疫情,下半年忙开会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各类线下活动大幅减少。临近2020年年底,一些地方财政支出进度较慢,一些原本用于差旅、会务或培训等线下活动的预算还趴在账上。
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采访了解到,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只有1/3左右的县区财政支出达到时序进度要求。进度最慢的县只完成58.5%,这意味着如果要完成年度预算支出,这个县需要在1个月内花掉全年四成的钱。
一般来说,每年10月份是地方举办各类会展、论坛的高峰期。但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采访发现,2020年这个省举办会展、论坛的高峰期竟然一直持续到了年底。
{image=1}
同样,部分高校也存在年前以密集讲座、各种会议等形式“突击花钱”的情况。
北京某985高校一名受访教授告诉半月谈记者,随着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2020年11月、12月各类会议特别集中,包括学术研讨会、交流会、讲座、论坛等,主要以线下形式为主,线上也有。尤其是有头衔、有职务、有身份的资深教授,例如掌握硕士点、博士点评判权的专家,各类学会会长、副会长等,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在赶场参会,“天上飞,地上跑,年底忙得不得了”。
“很多评选按年度来计算,一些工作和项目有论证环节,涉及评估、考核、专家评审及鉴定,还有各类评奖。其中不少会议都是临时召开的,没有提前计划。”这名受访教师说,这是导致年底“突击花钱”的重要原因,包括专家费、劳务费、交通费、食宿费等。
以各种会议、培训形式进行的“突击花钱”,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一位基层干部吐槽,各级财政要求单位账户零余额,年底为了“突击花钱”,各部门开始疯狂培训,有的培训前一个刚结束,下一个紧随其后。同样的培训班,省市县都在办,基层干部只能一遍遍重复学习。
一位基层干部抱怨,年底工作本就繁忙,叠加各类培训、会议、评比,忙得焦头烂额,甚至对过去颇受欢迎的外出培训等活动,大家都避之不及,相互推让。
{image=2}
2
花钱变成“技术活”?突击花钱危害多
“有钱不花,过期作废”“今年花不完,明年就减少,还可能翻倍扣除”“不把核定的钱花完,说明今年工作没干好”……受访人士指出,这些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潜规则是各地各部门的“紧箍咒”。
“2020年参与的一个科研项目,原定邀请多名国外专家来学校作讲座,但受疫情影响,只有5名专家采取线上方式授课,一共花费6万元。由于差旅费、餐补等费用都没有了,经费实际执行度只有20%,远低于预算30万元,剩下的钱我们也拿不到。虽然给上级部门写了情况说明,但还是会担心可能影响学院以后再申请此类项目,或被压减经费。”一名高校教师说。
此外,多位受访教师介绍,由于大部分科研经费、项目经费下发时间晚,有的甚至到下半年才发放给学院,这相当于把原本一年的时间压缩在半年、甚至几个月来完成。“上半年忙着垫钱,下半年忙着报钱”,一年到头围着钱转,花钱变成了“技术活”。
据了解,为加快花钱进度,有的学校会采取多种变通方式。例如,学校会将讲课费提前支付给专家,约定好在第二年春季学期来学校开讲座;还有些会议沦为高校、院系之间的“人情往来”,双方相互邀请,为彼此花钱找出路,但实际意义不大,造成学术资源浪费。
对高校而言,年底过于频繁的培训、会议挤占了教师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学生的课程可能因此不得不调整,或者让其他老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来代课,给科研进度和教学质量造成影响。
有些人甚至年底专盯预算有结余的企业、单位“找活儿”。一位省属国企工作人员说,不久前他们承办了一场大型行业会议。往年开幕式主要是领导讲话和签约、发布等仪式,2020年在主办方的要求下,签约仪式后特意增加了歌舞表演环节。不到1个小时的演出,就花出去300万元。半月谈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其实在签约仪式结束后,不少人就陆续走出了会场。
3
把阶段性考核变成日常“晒账本”
中部地区一位副县长表示,年底预算资金结余下来的钱,大体可分为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结转资金可以转到下一年度接着花,但结余资金一律收回,还会影响到下年预算。他建议在2021年财政预算管理中,综合考虑疫情影响因素,进一步保证财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部分基层干部建议,资金监管考核除了阶段性的进度考核外,也需要重视对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给予基层落实者更多宽容。他们希望能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项目大项的考核,放松对具体小项的限制,让资金使用更加灵活,加强运管资金占比,为项目建设和基层治理加上“润滑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水雄建议,对于基建、维修、设备采购等有较长周期的经费,逐步推进3年预算滚动支持等举措,实现年度经费之间的合理调配。
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根除年底“突击花钱”的关键在于优化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和公开制度,提高经费开支的透明度,把阶段性“突击考核”变成为日常“晒账本”,让政府花钱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7月1日广东无新增本土病例 新增境外输入“8+8”
来源:健康广东7月1日0-24时,全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广州报告7例,2例来自柬埔寨,其余5例分别来自菲律宾、缅甸、阿曼、也门和加纳;肇庆报告1例,来自阿联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8例,广州报告5例,2例来自刚果金,其余3例分别来自菲律宾、缅甸和也门;江门报告2例,分别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肇庆报告1例,来自马来西亚。新增出院10例。0000美利用疫苗威逼利诱中国周边国家?外交部回应
8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近日有报道称美国政府高层正在以疫苗援助为筹码对中国周边国家威逼利诱,换取后者帮助炒作中国病毒源头论,分化中国和周边国家,维护美国的地区主导权。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0000北京将现强降雨 近3000人备勤防汛保障工作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北京地区将出现强降雨,为积极应对本次降雨,北京排水集团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汛保障准备工作,全面布控防范措施。按照特级响应模式备勤,共部署大型抢险单元32组、中型单元46组,小型单元143组备勤,泵站、水厂值守人员全部在岗,累计备勤人员2906人,后续将根据区域降雨情况随时出动巡查;与此同时,动态管控水厂运行,11座再生水厂按照最大处理能力、全力抽升,预计为管网腾容40万立方米。0000清华大学高考评卷点:评卷进入复核 每题都已出现满分
新京报快讯(记者冯琪)7月16日,位于清华大学的北京2020年高考数学评卷点开放。记者了解到,目前每题都已经出现满分试卷。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数学评卷点实施全封闭管理,所有评卷老师及安保人员均集中入住清华,入场前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据悉,由于今年是北京市新高考改革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为了严把评卷质量关,数学评卷点增加了试评时间段。截至目前,评卷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正在进行复核。0000牡丹江市公布七名无症状感染者轨迹 包括一家三口
无症状感染者4行程轨迹张某,男,25岁,职业:个体,现住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东新荣街工商1号楼。系无症状感染者1的密切接触者,父子关系。来源:牡丹江政府网站5月11日9时45分,打车到宝丰装饰城,中午11时30分到胡同烧饼羊汤吃午饭,16时30分离开宝丰装饰城打车返回家中。5月12日10时05分,打车到宝丰装饰城,中午去附近胡同烧饼羊汤吃午饭,19时35分离开宝丰装饰城打车返回家中。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