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225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选址北京海坨山 成世界难度最大比赛场地之一

新京报2021-02-01 07:53:251

原标题:雪道选址 登山40余次锁定海坨山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是最具观赏性的冬奥项目之一。过去,我国也曾在一些雪场修建过高山滑雪赛道,但与国际标准,尤其是冬奥会的承办条件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在北京延庆区兴建了首个符合冬奥会标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去年12月底,位于延庆小海坨山区域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正式完工交付。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7条雪道从山顶倾泻而下,完工后的赛道将进行雪面维护等工作。

新京报讯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7条赛道,赛道全长约10公里,最大垂直落差超过900米。其赛道是国内第一条符合奥运标准的高山滑雪赛道,也是目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

垂直落差、赛道长度是高山滑雪场地硬指标

为了保证比赛选手最高时速能达到130-140公里的滑行速度,国际雪联对雪道硬度有严格要求——雪道表面必须保持结晶状态,近似于冰面,这种雪被称为冰状雪。这样,选手不论第几个出场,雪道状态都是相对完美的,可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然而,在申办冬奥会的阶段,入选作为高山滑雪项目竞赛场地的海坨山,一度被判定为“不太适合比赛”。根据国际雪联对该项目场地“硬指标”要求,雪山必须垂直落差达到800米,赛道长度不少于3000米。

2013年4月28日,中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到延庆考察,在看完海坨山、南猴顶、凤凰坨三个备选地后,将海坨山作为首选对象。但是,当时场地的选址主要集中在海坨山东坡,经实地考察后,东坡被认为地形太过陡峭,不太适合比赛。

既然海坨山在硬指标上能够达到要求,为什么就找不到一处山形不太陡峭、适合比赛的场地呢?找赛道成为延庆“冬奥人”参与北京冬奥会最早的工作之一。

为找雪道连续40余天登海坨山和玉渡山

延庆区体育局原局长马玉泉告诉记者,大家反复考察了海坨山各个方向的山形地貌。春天时,山的阴面积雪未化,找赛道的人冒着雪天路滑,拄着登山杖上山考察。山中无路,有的地方只能顺着草丛滑着下山。

经过多次的登山和反复的筛选,场地最终锁定了东南坡。这个“角度”既在高度、落差上满足条件,也可以设计出长于3000米的滑雪赛道。

2014年,国际奥委会到海坨山考察,西大庄科村党支部决定组建以村里党员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和向导队。村书记徐建喜等7名成员,连续40余天,每天徒步10余小时,从不同方向攀登海坨山和玉渡山40余次,最终从两米高的灌木丛中清理出多条登山道路。

经过勘察、检测和国际雪联高山委员会主席的考察,海坨山作为正式的“高山滑雪”场地被确定下来。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西大庄科村后的海坨山也正式成为了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项目举办地。

■ 对话

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副主任霍高智

延庆“活地图”为高山滑雪找雪道

在找雪道的故事里,有一位叫霍高智的主人公。他来自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冬奥宣讲团成员,他分享了申办冬奥会期间在海坨山上找雪道的故事。

新京报:当时如何把海坨山作为去寻找高山滑雪比赛雪道的选项?

霍高智:2013年的4月,国家体育总局的专家们找到了我,说是为了申办冬奥会,需要找落差800米的大山,作为高山滑雪场。落差800米?我想了想就说:“哎,小海坨山合适。”并向专家们介绍了小海坨山的情况。专家听完后马上就决定去实地考察测绘。

大家可能要问——专家考察滑雪场,怎么就找到你了呢?因为,人们都说我是延庆的“活地图”。多年来走遍了延庆的山山水水,爬遍了延庆的一百多座山峰,要说对本地大山的熟悉,没人比得上我了。就这样专家们才找到了我。

新京报:你担任过测绘队的向导,在带着大家上海坨山时,经历了什么困难吗?有没有出问题的时候?

霍高智:为测绘队当向导别提多高兴了。我心想,我熟悉海坨山的每一条小路,当向导绝对没问题。可万万没想到还真就出了问题。第一回上山,我就领错了路,最后干脆就没路可走了。但是没有路也得走,我们硬是闯出了一条路。

测绘过程中,我们每天都是天刚亮就出门,天黑了才下山,还经常被雨水露水打得浑身透湿。邻居见到后对我说:“老霍啊,你天天泥猪疥狗似的,图个啥呀?”我说:“我图的就是能和冬奥会结缘。能天天爬海坨,我心里高兴啊。”

新京报:测绘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难吗?

霍高智:测量过程需要在山坡两侧的悬崖上设立观测点。测绘人员登山外行,我就接过器材,带领队员攀登悬崖。当时队员对我说,这是要训练我们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呀。我们当时身上就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国外建设高山滑雪场,一般是用直升机反复测绘百十次。可我们就靠着两条腿,在十分复杂的地形中,同样也拿出来了准确的数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根据测绘结果,我提出五条滑雪线路供专家参考,最终专家们选定了其中的一条。

新京报:专家团都有哪些成员,你们之间是如何配合的,有什么故事吗?

霍高智:我给你说个故事。专家团里有个75岁的单兆鉴老人,是1957年我国第一位高山滑雪的全国冠军。为了考察场地,他也坚持和我们一起爬上小海坨山。

单老告诉我,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中国也能举办冬奥会。他还说,经过论证,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要是能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冬奥会,那就相当于滑雪项目又回到咱们中国了。

单老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到那些天天早出晚归、中午吃冷饭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们,我更理解了中国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那是我们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新京报:你爬了多少次海坨山,有没有受伤的时候?

霍高智:为了申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带领工作人员爬了一百多次海坨山。为了宣传申奥,需要拍摄海坨雪景。冬天最冷的时候,我带着摄影师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和八级狂风爬上小海坨山顶。任务完成了,我的脖子却被冻伤了,一片青紫。

爱人看了,心疼我。我笑着对她说,这点伤小意思,海坨山顶的雪景可美了,那是咱们申办冬奥会的比赛场地。

新京报:冬奥会申办成功时你在哪里,是什么心情?

霍高智:2015年7月31日,在八达岭庆祝会场上,当传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是“北京”的时候,全场一片欢呼。我静静地站在一旁,当时又想起了单老的心愿,想起那些为申奥默默奉献的人。我们梦想成真了,北京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既能举办夏季奥运会又能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我觉得四周的大山变得更美了。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为

责任编辑:张亚楠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