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就业指导课沦为“水课”?
原标题:就业指导课沦为“水课”?
对于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指导就像一座桥,帮助他们由校园平稳跨进社会。就业指导课程不仅能提升学生求职能力,更是对学生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的培育。然而在一些高校,由于重视不够、师资不足,就业指导课正在沦为“水课”。
1
就业指导打败“懒就业”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小张在秋季校园招聘季成功签约一家企业,然而签约不到一个月,她却开始向辅导员咨询毁约事宜,理由是自己准备去考研。
辅导员崔岩对小张进行就业指导后发现,她考研的理由竟然是“大学4年从没有尽力做一件事,想逼自己努力一把”。崔岩说:“这是一种冲动型考研,我建议先明确考研的真实目的,调研一下考研环境、录取比例之后再做选择。”小张按照崔岩的要求,详细了解了考研情况后,决定继续就业。
{image=1}
“在毕业季,有许多学生在就业、考研、出国之间摇摆。”崔岩说,就业指导可以帮助职业规划迷茫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出现了懒就业、慢就业的现象。多位就业指导老师说,部分学生的慢就业其实是“逃避型慢就业”,根本原因在于就业难,需要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技巧、树立信心。
2
上课不如实习有用?
目前,高校已普遍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仍未得到师生的广泛认知,不少学校就业指导局限于教学生如何制作简历、签署就业协议等具体事务。
{image=2}
大四学生王峥直到准备参加校园招聘,才意识到就业指导课程有多重要。在大学前三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这些课程一直被他归为可以“水着过”的课程。“选择就业方向时很茫然,不知道哪些适合自己。有些感兴趣的岗位要求实习经历,我也没有早做准备。”王峥说。
内蒙古科技大学辅导员靳秀兰有十几年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她说:“就业指导越早开始开越好,学生到了大四还没有目标和规划,再进行指导就会有一定的困难。”
刚步入职场的2020届毕业生孟洁和王峥不同,她从大一就定下未来工作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习,并认真上了就业指导课。然而孟洁觉得就业指导课对自己的帮助有限,“不如在实习中学到得多”。
孟洁说:“课上讲的都是书上的大道理,和实际的求职、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并不能有效地指导我们找工作。”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跟不上变化的求职环境,虽然能传授一些求职技巧,但难以培育学生的就业观。
3
提升专业性和实用性
就业指导难以做深做精,主要受限于师资队伍不足。虽然教育部有要求,但不少高校缺少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相关工作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化程度不足。
西北某大学就业处工作人员说:“学校没有专职讲就业指导课的老师,都是辅导员、年轻的专业课老师来授课。”该校辅导员包老师刚忙完学院的专场招聘会,又开始着手党建工作,而这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包老师说,“目前工作太多太杂,想考一些就业指导的资格认证,也是有心无力。”
有些辅导员就业实战经验少,理论不够深透,就业指导容易表面化,或者侧重于提供事务性服务,而非观念引领。也有些学校在探索引进专职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但专业方向不明、科研成果难出、职称评聘受限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影响到专职教师队伍的扩大。
多位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教师表示,高校就业指导不能沦为“水课”,应针对问题,提升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局限于技巧传授,更要注重就业观的培育。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