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48

观察:打造“三通”市场 51项“大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1-02-01 19:12:211

原标题:打造“三通”市场:51项“大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作者:王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从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五大方面提出了51项举措。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就已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很多方面,《行动方案》是对上述意见所提出要求的落实和细化。

“所谓高标准市场体系,它的内涵往往是指,第一,市场的活力比较强,第二,市场的运行比较规范。”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丛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行动方案》提出“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必须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的堵点和梗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

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2020年5月《意见》提出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也是此次《行动方案》提出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

《行动方案》对《意见》的规定进行了细化和深化。

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见》提出“加快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行动方案》则明确提出,“制定出台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侵权、长时间持续侵权、商标侵权等行为,严格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在“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方面,《意见》的措辞是“推行”,《行动方案》则明确提出“全面落实”。

“在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里,这三方面的制度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方面做不好,市场也不可能发展”,丛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现实还存在很大的短板,比如像劳动力这样基本的要素市场还存在严重分割的现象,地方保护主义尚存”。

一些问题已出现改善的迹象。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关于2020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介绍,有的地方性法规将具有本地户籍规定为在本地从事出租汽车司机职业的准入条件。

经审查认为,以本地户籍作为在本地从事出租汽车司机职业准入条件的规定,不符合党中央关于“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等要求,已要求制定机关作出修改。

《行动方案》提出,全面清理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区别对待的法规。启动第二批涉产权纠纷案件再审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

“基于契约逻辑,企业也必须充分尊重要素权利人的财产权利,包括国有产权、集体产权、私人产权与法人产权等,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与道德义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强化对平台企业监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基本建立,但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在生产要素市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发育不均衡、不充分、不统一的碎片化、孤岛化现象,更存在着中小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绝、大企业滥用垄断优势愈演愈烈、地方保护主义屡见不鲜、知识价值尚未被社会普遍尊重的体制机制性短板。”刘俊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其是在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这些问题更为突出。对此,《行动方案》提出了既鼓励发展又审慎监管的举措。

一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实施教育、医疗、快递物流等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第三方物流、即时递送、在线办公、网上办事等新型服务平台发展,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

“一些科技型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过长足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平台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武汉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以在线教育为例,全球市值最大的在线教育上市公司和估值最大的未上市“独角兽”都是中国公司。

另一方面,《行动方案》又提出,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强化对平台企业监管。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

目前,全国已有210余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日均订单量在2100万单左右;共享单车投入车辆达到1945万辆,日均订单量超过4570万单;共享汽车投入车辆超过20万辆,开通运营城市180多个。

但是,在近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介绍,在新业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平台公司通过市场优势地位侵害乘客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等问题。

提升市场环境促消费

扩大内需离不开促进消费,《行动方案》在这方面提出了多项举措。

《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开展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双品网购节”活动。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示范基地。

“消费是市场经济活动的起点与归宿,是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消费内需会刺激投资需求,鼓励投资兴业。投资兴业会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与财产性收入,而收入增加会释放消费潜能,形成排浪式的消费驱动投资、投资助推消费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刘俊海说。

正在进行的地方“两会”上,促进消费也成为热词。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北京市将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发展,扩大健康、养老、文旅、体育等服务消费。优化布局免税店,持续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首发,完成22个传统商圈改造提升。探索通过孵化机制,加速培育消费新品牌新模式。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还提出,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打造更多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富均认为,商圈的活跃度直接影响城市的人气和活力,传统商圈为满足民众消费需求,需要推进新一轮转型升级。在升级过程中,需要将文化融入商圈,构建消费新模式。同时,通过打造复合型商圈,拓展消费新领域。

扩大内需也需要打通国内和国外市场。《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鼓励重点城市增设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在确保有效监管、风险可控前提下,在符合条件的离境退税商店推广开展“即买即退”业务。增加海南离岛免税城市和门店。

“如何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第一,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方向不能变,一定要通过‘放管服’改革大大降低市场主体的体制性运行成本;第二,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有规则来约束,需要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第三,尊重企业的同时要尊重消费者,政府要转换过去那种管理者或者审批者的思维和作风。”丛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责任编辑:张玫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