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欧菲光无端指责媒体,能改变其窘境吗?
欧菲光的窘境,岂止用股价“腰斩”二字所能概括,这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态度的结果。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欧菲光到底在干什么?又应该干什么?
2月1日,欧菲光针对《投资者网》发表的文章《定增通过3个月仍无机构认购 欧菲光卖百亿资产可解资金饥渴?》,发了一个所谓的声明,其中提到“文章不实,内容存在根本错误,标题更是没有依据”云云。
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帽子”扣过来,欧菲光在声明中并未提供任何事实依据,也未指出《投资者网》的文章和标题到底错在何处。而欧菲光强调自己“一直合法合规经营”,同样也未提供事实依据,而且拿这一点来指责《投资者网》的文章,也属于偷换概念。
作为一家公众公司,欧菲光到底在干什么?又应该干什么?
让我们来还原一下事实真相。实际上,《投资者网》的报道,无论标题还是内容均有事实、数据予以支撑,其中很多都是来自于欧菲光方面的公告和财报。
其一,欧菲光定增方案2020年10月通过证监会审核,至今已三个月,但公司方面仍未公告有任何机构参与认购。请问,难道已有机构予以认购,而欧菲光迟迟不发公告?若果真如此,这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公平吗?我们的报道只能以公司公告为准,请问欧菲光,贵公司的定增,三个月了,到底有没有机构参与认购?
其二,欧菲光2021年1月25日晚公告称,拟筹划出售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慧光微电子有限公司、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晶润光学有限公司全部或部分资产。截至2019年年末,四家子公司总资产合计约114亿元。请问,公司怎么连自己的公告都矢口否认?公司要”倒打一耙“的目的何在?
其三,为了文章客观准确起见,我方多次致函致电公司对诸多问题予以求证,但公司信披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称“将会查看邮件”之后,再无下文。
{image=1}
本来,我们的报道十分客观公正,但欧菲光方面为何会恼羞成怒呢?这或许与公司自身面临的窘境有关。近期,有关欧菲光的报道很多,欧菲光对媒体发出的“不实报道”之指责,也并非孤例。但结果怎么样呢?欧菲光并没有摆脱窘境。
{image=2}
{image=3}
{image=4}
{image=5}
{image=6}
{image=7}
{image=8}
{image=9}
{image=10}
自2020年7月至今,A股各大指数总体上保持震荡走高的态势,而欧菲光的股价却一步步走低,从23元左右跌至10元附近,其惨状岂止用“腰斩”二字所能概括,这是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态度的结果。
欧菲光作为公众公司,本应以务实的态度做好信息披露工作,重视提高投资人的利益,重视自身经营方面的不足,重视和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欧菲光表现出的却是推卸责任,频频无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明显有失企业公信力。
《投资者网》一直将“促进信息透明”作为自己的使命,我们相信,惟有如此才能夯实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们的文章,完全符合媒体报道真实性、客观性原则。对于欧菲光采取罔顾事实的方式,对我方进行无端指责的做法,我方予以强烈谴责。对由此造成的名誉和实际损失,《投资者网》保持进一步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力。(思维财经出品)■
链接
希望欧菲光面对公众质疑做到“三点重视”
2月1日,上市公司欧菲光(002456.SZ)就投资者网有关文章发出声明,指责该文不实,甚至“已构成严重诽谤”。
对此,我们声明如下:
此篇关于欧菲光的文章,事实与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信息,且在此之前,有多家媒体已有相关报道。我们在文章发布前,曾五次通过邮件等形式,就相关问题向公司沟通求证,但没有收到任何正式回复。
在此,我们希望欧菲光作为公众公司,至少要做到三点重视:
第一,重视投资人利益,市场表现是最好的试金石;
第二,重视企业自身的经营,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三,重视外界的质疑,保持顺畅的沟通,作为公众公司本应责无旁贷。
相信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在面临内外部诸多压力之际,欧菲光能保持冷静客观,且行且珍惜,以正常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针对欧菲光的无端指责,我们同样有权利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杭州贝乐英语四校停课 全员核酸检测
2021年1月6日晨,杭州市报告发现一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感染者,系某民办培训机构外教。1月5日因单位要求前往医院采样检测中发现核酸阳性,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该感染者曾于2020年4月份在英国确诊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2020年12月从广州入境隔离14天期满,2021年1月2日抵达杭州。责任编辑:邓健00006100万!瑞幸第一张罚单落地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郭诗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9月22日发布公告,对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合称“瑞幸公司”)等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行政处罚。随后,瑞幸咖啡在微博发表声明称:瑞幸咖啡尊重并坚决执行国家相关部门就此次调查所作出的处罚决定,并已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经营活动,保障稳定运营。0000小鹏汽车再起火引发安全焦虑 新能源车自燃之殇何时休?
来源:新快报{image=1}{image=2}{image=3}当一连串的汽车自燃风波逐渐被淡忘之时,近日,小鹏汽车起火事件又将公众视野拉回到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上来。在自家充电桩里“中招”、原因仍在查证中、官方未通报说明……事件走向仍不明朗。在新能源车型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当下,车辆安全问题仍是诸多厂商交付的“暗礁”,如何提高消费者安全信任度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新快报记者张磊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