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702

老板的“贝壳综合症”终于发作了:恒大等开发商都玩起租售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03 22:04:463

原标题:一勺言|老板的综合症终于发作了

来源:一勺言

{image=1}

在贝壳IPO将近180天后,中国地产老板们的‘贝壳综合症’终于群体性发作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

1,恒大‘房车宝’

2,万物云‘朴邻租房’与e选房

3,碧桂园服务‘有瓦’

4,龙湖服务‘塘鹅’

很有意思的是,这四大地产商的租售动作,基本上都是过去业务的升级款。

房车宝脱胎于恒房通,e选房与朴邻早就存在,只是酒瓶装新酒,有瓦与塘鹅目前看,是名字的升级换代。

我之所以把这些动作合并归类为贝壳综合症,是基于采访、调研与个人思考得出的一个印象,不纯属猜测。虽然大家的野心、节奏与调门各不一样,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性质是类似的——它们集中发作于2020-2021年的岁末年初,症因具有流行性特征,都是贝壳上市惹的祸。

分成几个模块谈谈看法,对四大巨头基本适用,这次不说机会,只谈挑战与壁垒。

【成败标准】

1,生意成不成,先定标准。

老板想的是,多一个业务,多一个上市可能性,多一个分散风险的赛道。

职业经理人相对单纯一些。最单纯的想法是干掉贝壳,最不单纯的想法是完成职业生涯洗澡与转型,相对不单纯的想法是摸鱼与挣钱。

2,生意的核心是,究竟挣谁的钱。

老板与打工人的两种态度,构成了两个评价标准。

在消费概念大行其道的时刻,老板的标准容易实现,打工人的标准不容易实现。

资本的钱容易挣到,业务的钱不容易挣到。

3,本文写作的前提条件是,我们用高标准来要求开发商。

如果你就是跟风玩玩资本游戏,那我纯粹是被你消费。

【逻辑难点】

4,开发商玩租售,第一个难点是基因。

开发商长于资源整合,从事资金密集型业务,最大成本是土地与资金;二手租售业务,是交易撮合,属劳动密集型业务,最大成本来自于人员,管理费用大。

开发商不善于做劳动密集型业务。之前看不上,是因为没有钱赚,现在看上了,是因为眼红贝壳上市,有了上市挣钱的可能性。

但是,投资的基本原则是,投资是有机会成本的。要投资,肯定投资比现在干的事情利润率高、有杠杆倍数的事情,否则干嘛不去拿地呢。

二手租售门店,净利润率不高,没有杠杆可加,ROE其实很低。除了上市讲故事,没有更好的理由。

5,第二个难点,路径依赖。

开发商从不用担心新房房源问题,这个心理惯性导致它们从来不考虑二手租售的房源问题。

可是,房源是做二手的核心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路径依赖,以为以前不用担心,以后也不用担心。管理层这种习惯性低估房源的意识,非常普遍。

如果房源不足,市占率不够,交易效率一定没有。

但是,很可惜,交易效率是二手业务的核心。

万科朴邻、碧桂园有瓦,都是先吃自己碗里的,母公司每年巨大的交付面积是一个利好,但与平台化的交易平台相比,你压根吃不到一嘴‘网络效应’的红利。龙湖塘鹅,根据董小姐的报道,我判断在一段时间内是一个内部的去库存计划而已,中长期要看玩法如何迭代。

6,第三个难点,品牌幻觉。

开发商在新房市场的品牌与口碑,到了二手市场,失效了。

如果开发商觉得,业主买了我的房子,我对业主很好,那么,业主天然就是我的,就会从你那里购买从电商、金融产品到房屋交易托管等资产管理服务,那么你一定会被教育。

迄今为止,开发商挣运营C端市场的钱,过去存在感整体不强,不换思维,不另辟团队,继续毫无作为。

7,第四个难点,模式BUG。

举例一个场景。一个业主卖房,有两个渠道,一个渠道是所有平台,另一个渠道是开发商租售平台。请问,哪个更能捍卫业主的利益?

答案是,第一个渠道。第二个渠道,会带来更少的买家,买家少了,竞价烈度降低,竞价体系被人为压制,在本质上是对业主利益的伤害。

你对业主再暖心,你伤了他的钱,就是伤了他的感情,一定叛逃。

这个场景,足以解释,过去几年,为何在上海,万科租售、绿地租售、仁恒租售,全部在与外部平台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团队与管理】

8,物业是开发商切入资产管理市场的最好也是最后机会。

但是,现在的房屋交易,无论新房与二手房,物业人才不足以对抗外部的经纪人。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个人素质,而是业务逻辑不同。

物业人是坐在小区开展业务,二手租售天然向外看,中介公司规模越大,越有网络效应。

二者作业效率不是一个时代的,是飞机与马车的区别。

除非你也大规模铺排门店,招聘经纪人,那么,恭喜你进入一个管理费用不断上升的劳动密集型市场。

9,出个馊主意。

建议开发商在二手租售业务中进行跟投,高管以创业态度与合伙形式进入,自己投钱,公司配资,如果个人不愿意,证明此事没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险中求。

10,经纪人才,缺口巨大,不仅总量缺,结构上也缺。

中国地产老板的贝壳综合症,如果能够引发雇主市场上,专业经纪人才的价格上升,间接推涨了经纪人的职业化进程,那一定是行业意外之喜。

【历史经验】

11,开发商做租售行不行,就看效率值的提升。比的不是规模,而是另外一组组开发商并不熟悉的评价指标。

12,资本只会从慢的行业进入快的行业,从来没有快的行业去慢的行业。互联网行业没有进入钢铁化工行业,中国香港的四大地产商没有谁大规模投资了中介,美国的地产商也没有进入中介。

13,中国地产商的终极宿命是什么?

从全球看,干金融,玩大资产管理,赚取更快的钱,赚取更高杠杆的钱。

没有想好姿势、找准角度,面向C端的经营业务,有很大的概率被打败。

14,中介的生意,开发商不要轻易言懂。硬刚不行,想想智取。

15,每当行业放缓,开发商的身体里就有一股业务多元化的冲动。这一轮类似2014-2015年,多元化的心思又有点蠢蠢欲动。

租售业务,不是开发商新赛道,早已有之,之前很难做起来,现在凭什么说你独立出来后就可以做大做强。

16,规模可能是解药,但是一定是春药。

开发商这么大的年度竣工交付面积,这么多的高购买力用户,如此绿油油的韭菜,谁能心如止水?

确实令人焦虑。

我没有药方,立场也不算坚定,认真看这场大戏吧。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薛永玮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