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基金陈旭:医药板块再现布局良机
去年为基民赢得丰厚回报的医药类基金又重回投资者视野。Choice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以来,截至今年2月1日,医药行业主题基金平均涨幅已超20%,41只产品同类排名(一级分类)在5%之前。今年以来,一些基金公司也加大了医药类产品的发行力度,比如兴业基金旗下拟由陈旭管理的兴业医疗保健(基金代码:A类011466;C类011467)就将在春节长假后启动首发。
“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医药板块均显现出布局良机。未来我将从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进口替代三大领域着手,以合理的估值买入具有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较大的企业。”兴业医疗保健拟任基金经理陈旭说。
医药行业投资正当时
“目前,医药板块已经处于较好的配置时点。”深耕医药投资领域多年的陈旭表示,从长期角度来看,医药始终是一条黄金赛道,其中有大量的优质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升,庞大且持续的刚性需求对医药行业起到强而有力的支撑,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明晰。从短期来看,自去年8月初医药指数见顶以来,调整时间已近半年,部分优质个股估值已跌出较好的性价比。不仅如此,基金2020年四季报显示,机构的医药持仓也已处在标配的状态,建仓相对更容易。
具体到择股标准上,陈旭设立了五大维度。其一是赛道潜力,未来会挖掘发展空间大、行业增速快的赛道。其二是公司盈利质量,选择收入增速有支撑、净利润现金含量高的公司。其三是整体竞争优势,即要求行业壁垒足够高,同时公司拥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其四是管理层能力,注重长期观察,若存在诚信问题会一票否决。其五是公司估值,着重考量买入时估值的安全边际,卖出时容忍度会相对较高。
在三大领域淘金医药板块
“医药行业中我主要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升级、进口替代三大领域。未来将以合理的估值买入具有核心竞争力、成长空间较大的企业,分享它们长期的业绩成长。”陈旭说。
首先,科技创新方面,陈旭聚焦于创新药和创新药服务公司。他认为,从10年至20年的维度看,这是医疗保健领域最重要的投资主线。
其次,消费升级方面,陈旭认为,未来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会继续提升,医疗保健需求下的一些刚需性用药领域,例如生长激素、医美龙头企业等都值得关注,未来渗透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在进口替代方面,陈旭更多地关注医疗器械领域,这其中有许多现在国产化率很低但行业增速很高的领域,如骨科、心脏介入等。未来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上的逐步突破,行业龙头或有很大的上行空间。
若从估值角度看,陈旭目前尤其看好科技创新方面的CRO(新兴研发生产外包模式)领域。“这是一个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时代大背景的领域,且国内CRO龙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龙头、“非共识”逻辑双管齐下
“总体来看,今年行业龙头的投资逻辑还会延续,但我也会挖掘一些‘非共识’领域的机会,这两点并不矛盾。”陈旭说,医药龙头经过近两年的大幅度上涨,估值水平已提得较高,继续提升的难度比较大,未来可能要降低龙头股的收益率预期。
陈旭表示,部分小市值公司现在的市场预期差还比较大,可能会获得高收益,但承担的风险也较高,需要比较专业的调研和紧密的跟踪。目前来看,这类机会在医疗器械领域较多,因为这个领域具有很多细分赛道,其中有很多成长空间很大但尚未被挖掘的潜力公司。
“比如心脏瓣膜领域,国内的年手术量与美国相差甚远,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能做这类手术的医生尚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国外医疗器械引入后,无法完全适应中国人的身体结构,后续国产化是大势所趋。”他表示,国内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在这个领域做到了临床阶段,随着产品突破及需求端提升,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广阔。
责任编辑:彭佳兵
顶流基金经理冯明远新基发售 半小时获超10亿资金认购
拟由顶流基金经理之一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智远三年持有期今日启动发售,募集上限100亿元。来自渠道的信息称,截至10:00,该基金开售半小时收获的申购请求已超过10亿元。业内预计。在近期基金发行普遍遇冷的背景下,这只新基金或成为为数不多的爆款之一。责任编辑:石秀珍SF1830000基金经理年内大换血 超200位“新人”补充一线
伴随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新基金经理队伍开始不断扩容。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有95家基金公司合计新聘209位基金经理,比2020年双双出现大幅增长。这些新聘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大多不到1年,这些新人多数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参与基金的管理。0000年终奖7000万?传网红基金经理蔡嵩松待遇惊人 诺安紧急否认
2月2日消息,近两年,公募基金火爆,整体市场规模和发行规模都创下历史新高,#基金#词条多次登上热搜,而诺安基金的网红基金经理蔡嵩松更因其管理风格备受瞩目。今日,一则关于“蔡嵩松年终奖7000万”的消息广泛传播,引起热议。对此,诺安基金相关人员回复新浪财经称,近期媒体对于“蔡嵩松年终奖近7000万”的报道严重失实。对于部分媒体的不实报道,我司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0000公募私募否定“坐庄” 称决策非个人决定
本报记者王宁近日,资本市场各方围绕“市值管理”背后的潜规则展开了探讨,一时间,该事件持续发酵。5月18日,爆料者通过公开平台称“公募市场也存在两个潜规则”。《证券日报》记者对多家公募和私募采访了解到,他们均对爆料者所谓的潜规则予以否定。已有公募展开自查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