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耸听?美国的软肋
来源:卫星国土
2003年8月14日,北美东部的大面积地区总共5500万居民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停电。在克利夫兰市、纽约市和纽瓦克市,断电导致了污水泄漏,污染了河流和沙滩;在底特律,断电使滤水系统失灵,以至于全城4百万人口在恢复电力后的几天里仍然没有安全用水;多个机场在无法进行旅客安检的情况下被迫停运;许多加油站由于不能输油而被关闭,导致多地交通瘫痪、货运一度停滞;受灾地区的多家炼油厂在被迫停机后,需要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完成重启,进而导致了地区汽油价格的暴涨;电讯、无线电话网、有线电视、互联网在断电期间更是尽皆瘫痪。
当时,刚刚经历了9-1-1事件不久的美国人诚惶诚恐,纷纷在混乱中猜测这又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恐袭。然而后来经过调查,事情的起因是竟然是俄亥俄州东湖市市郊一座发电厂周围“过于茂盛的树枝”。由于软件故障,该厂调度员未能及时得知、并应对树枝触碰高压电缆的隐患,于是该电厂的自动系统无奈跳闸自保。由于这一缺乏人为统筹计划的操作,局部电网丧失供求平衡,最后导致百余座发电厂在十几分钟后相继自行跳闸下线,终而酿成大灾。
这便是北美危及范围最广的停电事故——“2003大东北地区断电事件”。在北美,大大小小的停电事件不计其数,尤其在最近一二十年更是有增无减。然而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肇事的前三大“凶手”竟然是:松鼠、天气、和树枝。
北美大陆的电力系统究竟有多脆弱?据华尔街时报报道,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于2014年向该报透露了一项研究报告里的部分内容。该报告称:如果遍布全美的5万5千座变电站中的任意9座关键枢纽站同时遭到破坏(如遭受恐袭),整个美国本土可能面临长达18个月的停电状态。
停电一年半?这是绝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那么在美国,如果真的全国停电一年以上,又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关于这一点,美国政府另一个同样熟知供电系统的委员会曾经给出过答案。
隶属于美国国会的电磁脉冲委员会(EMP Commission)曾多次在书面报告中指出:如果假想敌能够成功地以电磁脉冲武器摧毁美国本土的供电系统,美国将会面临全国断电一年以上的境况。届时,高达90%的人口将会死于大面积饥荒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鉴于文章主题和篇幅的关系,我们将不在此展开关于电磁脉冲武器的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们在公众号后台回复EMP便可收到关于电磁脉冲武器的简短说明)
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委员会都是由美国政府出资、由来自各个领域的顶级专家所组成的。美国过去的许多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以这种比较高效的方式集思广益,而最终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他们用模型所推演出来的结论,应该说都是非常接近事实的。然而,由于它们的研究结果都把矛头指向彻底改革老旧、而又高度私有化的输变电系统,既没有利润点、又不会给美国军方带来什么高大上的筹码,所以这两项研究后来都被束之高阁了。
言归正传。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直接关系到北美普通居民身家性命的两个问题:
一、美国本土的电力系统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
二、长期断电真的会给美国社会带来灭顶之灾吗?
我们先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因为它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是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关心第一个问题的前提条件。
美国电磁脉冲协会的书面报告主要是一份军事报告。所以,关于为什么长期断电会导致本国高达90%的人口死亡,他们只是简单地给出两个原因:大面积饥荒和社会秩序的崩溃。我们可以就此来具体推演一下,看看他们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
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城市供水都高度依赖电能。有些地区是完全依靠电泵进行水源的过滤和输送;另外一些地区则是靠水塔供水,当然水塔里的水也是反复由电泵输送上去的。真正从头至尾靠地球引力供水(如高山水库)的大城市可谓凤毛麟角。因为持续断电而无限期断水的美国城市,不出两、三天就会爆发争夺水资源存量的大混战。有水塔的城市则有几天的缓冲期,而缓冲期过后结果还是一样。
单单缺水这一项,就会在短时间内夺走相当一部分城市人口的生命。能存活下来的,在榨干超市、马桶、游泳池等水源以后,便要开始从四面八方寻找湖泊、河流、山泉、人力井等新的水源。
{image=1}
这些人中,缺乏有效过滤手段的那些,又会因为跟水有关的疾病而死去。
没有持续的供电,城市污水处理会戛然而止。所有的马桶都会在一、两天内彻底堵死。排污系统会因为不负重荷而爆裂,彻底污染附近本来可以救急的河流和湖泊。随着时间的推移,排泄物的大量堆积会把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变成嗅觉的地狱和疾病的温床。
出于汽油容易变质的特性,所谓的“国家原油储备”其实都是无法直接使用的原油。没有电能,所有的炼油厂都会停摆。汽油马上会变成绝大多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有限的柴油,也会因为缺少电能而一时间无法被及时提供给货运行业。几乎完全依靠公路运输来补给的美国城市会面临在几天到几周内彻底断粮的境况。
几十年前,美国的超市后场都是仓库,用来存放保质期较长的主食和干货。今天的超市后场,完全是一个用来接货和拆包的缓冲区,几乎没有任何库存。这就是由日本人发明、后来享誉西方的所谓的“零库存”物流系统。这套高效运行的物业链条给相关企业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带来了更多的效益。然而,在非常时期,它却成了对美国城市居民的诅咒。
{image=2}
今天的美国超市和副食店,如果失去每日补给,不超过三天就会被一扫而空。非常时期,也许只需要一天。
我们已经看到,经济衰退、居家令、和疫情迫使一些养殖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破产倒闭;生猪被活活蒸死,牛奶被白白倒掉,蔬菜都烂在地里。要知道,食材从原产地到餐桌,需要系统性地走过许许多多的处理、加工和运输环节。而这些环节上的企业,早已被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塑造得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持续断电,这种突发性的重大危机,无疑会在一、两周之内彻底摧毁美国脆弱的食品产业供应链。到时候,美国的农牧业纵有可以喂活几亿人的食材,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千里之外的城市在饥荒中覆灭。
那些医院,当它们的备用发电机烧完最后一滴柴油以后,所有的重症生命维持系统都会停机;处理尸体马上会成为最紧急、而又让人无计可施的问题;没有空气过滤和有效消毒手段、本来就人满为患的医疗体系,很快就会成为各种传染疾病的培养皿;所有必须冷藏的胰岛素都会在一、两周之内变质失效,这无疑给几千万患有糖尿病的美国人判了死缓;有限的处方药、神经科药品,则会被歹徒抢走用来贩卖和自嗨;而那些隐居在正常人身边、被断供的准神经病人,不是会抑郁到自杀,便是会情绪失控到去伤人。
全美一共有近60座核电站,其中的80%都坐落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美国东半部。2011年的福岛事件让普通人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核电站如果下线,则需要一个漫长且严格的程序来给燃料棒降温,否则会发生熔断,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的核泄漏。
{image=3}
在全美停电的乱局里,哪怕有一座核电站发生熔断事故,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看吧,我们只是简单、跳跃式地列举了美国的一些基础设施在无限期断电之后的一部分连带反应,它的开片场景就足以拍末日大片了。这些看似夸张离奇,但其实是特定情况下的必然产物。因为,在能源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后,绝大部分人的生存权其实已经和持续不断的电能捆绑在一起了。
看到这你也许会问,如果真这样,美国政府难道会袖手旁观吗?会坐等国家陷入混乱吗?在疫情前,我们也许需要列举每年的飓风、每一次的山火,等这些局部地区的事件来展示美国政府在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面前是多么地无助;然而,在亲眼看到一场原本可控的疫情,被高度私有化的美国医疗体系和只会扯皮、甩锅的美国各级政府活活地变成一场灾难以后,我们再无需多言。因为事到如今,谁还会相信,面对“全国长期断电”这种比新冠疫情严重许多倍的公共危机,美国政府还会有任何招架之力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下的美国,它的电力系统,哪怕是局部瘫痪数周、数月,所带来的社会冲击、人员伤亡、以及连锁反应都会是难以估量的;美国电磁脉冲委员会对于“全美停电一年会死亡高达90%人口”的判断一点也不言过其实。
既然如此,北美居民便完全有必要回过头来关心上面的第一个问题,即:“美国本土的电力系统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
答案是:它不仅真的是不堪一击,而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类似上面描述的那种长期断电的境况。真那么可怕?且看我们继续爆料。
如下图所示,美加两国境内一共有4大各自独立的电网。其中魁北克网专属加拿大,德克萨斯网专属美国。而西网和东网则都被美加共享。
{image=4}
我们知道,出于电力尚且无法被大量储存的缘故,再大的供电网都需要随时保持“供需平衡”。也就是说,发电厂刚发的电,在几乎同一瞬间就必须被用户用掉。但由于用户的使用量是在随时变化的,这就需要供电网具有及时、可靠的调控能力。调控得稍微迟一些,或者不到位,轻则导致局部跳闸断电,重则摧毁变压塔这样的关键设备,以至于造成更长时间的断电。
我们可以把一个供电网想象成一个从不间断的杂技表演。它要求每一个演员都能互相协调,一起保持整体的平衡。稍有偏差,大家就都可能会一起摔在地上。而且,参与的演员越多、道具越多,大家的高矮胖瘦、脾气秉性、表演技能越多样化,这个杂技的难度就越高、出错的机率就越高。
下面我们来看看,“北美电网”这出“杂技”到底有多少位演员?
{image=5}
上图显示的这些只是北美较大的供电供气公司和它们各自的服务区。在美国本土,3000多个大小企业拥有和运营着7000多座各类发电厂、共同分享着5万5千多个变电站和总长几十万英里的高压电缆。国内有些人把这形容为一种健康的市场行为,认为不把市场分给这么多企业就是搞垄断,就是压榨消费者。真的只有那么简单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于2012年统计,全国70%的电缆和变压塔都是至少25年以上的陈旧设备;而绝大部分的断路器等控制系统更是50、60年代的纯机械设备。为什么一点点“过于茂盛的树枝”可以导致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断电?其导火索虽然是软件故障,但影响面之广、恢复所需时间之久,其问题的根源,是老旧的输变电系统长年的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
美国不是堪称新能源科技的典范吗?过去一二十年里,光鲜亮丽的太阳能、风力、水力、地热发电厂在北美大陆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很难以想象在同一个国度、同一个电网里,几十年、甚至半个世纪前的老旧输变电设备居然还在被普遍使用。
其背后的原因,是一条简单的定律:发电赚钱,输变电不赚钱。
过去几十年,在能源需求呈爆炸性增长的环境下,美国政府大力鼓励市场的“良性竞争”,使得系统的总发电量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系统的输变电部分天然地不产生利润,而且所有权又错综复杂,早已形成利益锁死,谁也不愿意比别人多掏一块钱。所以,不论相关的法律如何被制定和修改,这个环节上的升级换代至今一直处在半停滞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供电系统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怪相:总的发电量越来越高,可是用来连接、输送、和变压的这些对系统来说生死攸关的部分却一直在垂死挣扎。
更要命的是,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变压塔——这些“默默无闻”地维持着“供求平衡”的“无名英雄”们,美国本土已经基本不能自己生产了!今天,这些动辄一、二层楼高,重几百、上千吨的庞然大物如果坏了,每一台都需要从亚洲国家根据特殊规格预订,经过一年左右的制造,然后飘洋过海登陆北美,最后再用特殊、超长的载重卡车运往安装地点。
{image=6}
为什么“任意9座变电站被同时摧毁可以导致全美断电一年半”?就是因为对“供需平衡”如此规模的冲击,美国这个老旧的输变电系统根本承受不起。它产生的电涌,大到足以顷刻间烧毁全美大部分的变压塔!所以,如果此事真的发生了,那么即便全东亚一年什么都不干,全职为美国生产变压塔,美国本土的恢复供电恐怕也是要以年来计算的。
有些朋友可能有疑惑:这种直接关系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如果出现在正常国家,肯定都是国家出面牵头,然后三下五除二就被搞定了。为什么在美国,几十年都解决不了,反而还在日趋恶化?我们还是那句话:在疫情前,这个疑问也许需要被解答;疫情后,大家几乎都不需要解释。
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形成一定势力的企业联盟(Cartel),他们的自身利益是可以高于国家安全的。美国的电力系统,这个数千亿美元的巨大行业看似“百花齐放”,而实质上早已是一个企业联盟。作为一个整体,它每年只需要花费区区几千万美元做政治游说,就基本上可以无限期地拖延着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潜在开销。
股东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便是美国的国情。
说到这,好像事情还是没那么严重吧?因为除非有哪方势力可以成功策划并执行所谓的“同时摧毁9个变电站”的计划,美国供电系统这个危险的“杂技”似乎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不是吗?其实,美国电网被人为攻击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且方法不仅限于现场的物理攻击。黑客攻击、电磁脉冲攻击等都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但是今天,我们不去考虑以上那些隐患。因为对于北美供电系统来说,一个比以上任何一条都更现实、更趋向会发生的威胁已经露出了它的獠牙:管理失控。
日渐走向绝望的疫情、刚刚开始热身的选战、无可救药的城市治安、还在升温的种族冲突、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这些,都是美国本土各大资本集团暗地里互相兼并的表象。因为没有任何一方在实力上可以鹤立鸡群,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斗争越来越乱、越来越猛烈。
经济衰退>失业飙升>社会失控>破坏经济>经济衰退,这个死循环,会紧紧勒住美国社会的脖子,把它继续拉向失控的深渊。
任何一个调度员,都有可能被感染新冠;任何一个调度员,都有可能出于自身和家人的安全考虑而拒不出勤;任何一个调度员,都有可能成为暴力冲突的受害者。我们甚至不能排除美国国内一些了解供电系统软肋的极端组织鱼死网破,故意对设施加以破坏、和对人员进行伤害。
核电站、火电站这些对人员数量和质量有着严格要求的设施,迟早会相继出现被迫关闭、甚至被直接遗弃的可能。本来这场“杂技”就没有人统一指挥管理,如果关键节点再出现人员危机,超出系统承受能力的失衡便迟早会发生。那些无法被替换的变压塔,也可能会被一个一个相继烧毁。停电虽然可能不会像“9个变电站”的剧本里来得那么突然,但也很有可能会是大面积和无限期的。
到那时,美国的各地政府、联邦政府会把它们手里的资源和国家机器用在自保和有限的维稳上。最可怜的,将会是那些丝毫没有危机意识、和物质准备的普通民众。
{image=7}
在这里,我们呼吁北美的广大同胞,不论你对美国政府有多大的信心,适当地开始建立一些危机意识、做一些物质准备,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随着事态的继续推演,我们在未来会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
美国供电系统这场停不下来的杂技表演,未来不论以哪种方式被“拆台”,都注定会是美国本土的一个超级软肋。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