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不愿多生娃 养娃成本太高或是根原
原标题: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不愿多生娃
唐煜 陈畅 马微冰
因东北生育率排名垫底,“东北探索率先开放生育限制”的观点一度登上热搜,成为舆论焦点。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前一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东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在全国排名垫底。
东北生育率低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原因,比如整体城镇化水平高、“重男轻女”观念不强等,正如国家卫健委也在此后的回复中解释称,“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折射出的是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人口长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
事实上,生育率降低并不是东三省的个例现象,只不过东北表现得尤为明显。
自2016年开放“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反而从2016年的12.95‰降到2019年的10.48‰。全国除了广东、四川、贵州、宁夏、浙江5个省份外,其他省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生儿数量为1003.5万,相比2019年减少461.5万,生育率下降趋势依然明显。
除了各地的特殊原因,有专家将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不敢生、不想生、不能生”。
有多位采访对象告诉AI财经社,“养娃贵在全国都是一样的”,“一个孩子的养育成本几乎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左右”,“不想有了孩子之后,只能做妈妈这一个角色,我还想做我自己”。养育成本过高、更注重自我价值等因素成为当下适龄人群“不敢生、不想生”的主要原因。
至于“不能生”,据此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12.5%~15%左右,累计人数超过6000万,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不孕不育问题。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预计,到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或将增长到18.2%。
“生孩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单纯是经济原因,一对适婚适育的夫妻背后面临很多东西,除了孩子,还有父母的养老问题,以及35岁以后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能不能保持住。”一位采访对象的观点或许代表了生育率低背后的普遍原因。
新一代父母的生育理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采访了几位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东北人和北漂,了解他们对生育率低的看法。
01
牛骁,男,45岁,东北,石油工人
“花的多,挣的少,谁敢生小孩”
在我看来,东北生育率低的根本原因是养娃成本太高。
养娃贵在全国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东北就便宜。不同的是,东北不像北京等一线城市,工资高,而且东北很多家庭都是一胎家庭,所以对子女教育方面特别舍得投入。
说起来别人可能不信,我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不是我这么穷,是大伙都这点工资!东北虽然教育住房医疗支出与全国基本持平,可工资却迟迟上不去。现在光是托儿费就要2000元,以后上学后免不了还要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此外我还背着房贷,一想到这些我就头大。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家庭算是小康水平,只要是为了孩子学习补课花起钱来眼都不眨,但凡对学习有用的东西就绝不犹豫,名校老师一对一补习一节课1000到1500元,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之前我看到网上流传一个说法,将孩子养到大学毕业,大概要花上200W+,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才只能赚这么多。不光物质上投入的成本高,精力上投入的成本也不低,一个孩子经常要动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班照顾,我们这里五六十岁退休的老人甚至专门去考驾照,就是为了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
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很多人其实是担心生孩子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换一个工作,石油工人能说换就换吗?还有人觉得,什么经济水平就给小孩什么教育,这么低的工资就不要去补课班兴趣班了,送去家附近的公立学校就可以了。但只有养了娃才知道,孩子有爱好就得拼命去培养,况且公立学校补课比私立还贵……人到中年,不得不低头,谁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02
陶燃,80后,黑龙江哈尔滨
“比起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我们更重视自己的保险”
虽然二胎政策推行一段时间了,但是我周围生二胎的人还是少数,因为大部分年轻妈妈还是秉持自己生自己养的态度,亲力亲为的话,养两个孩子真的是分身乏术。
经济压力确实也是很多人避不开的问题,比如我的儿子现在三年级,要学跆拳道、架子鼓、英语、奥数、书法,课外班兴趣班加起来一年差不多要花费五六万元,占到我们家庭年收入一半左右,更别提周围朋友还有学编程、钢琴、小提琴、古筝、舞蹈等等,反正每周末我俩一定有一个在送孩子去课外班的路上。要是孩子到初高中,课外补文化课的压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东北现在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年轻人锐减,我大学也是在本地,因为父母原因不想走远所以没有选择去外地,当时工作确实不好找 ,因为我是中文专业学的师范,学校又很有限,所以就业面确实挺窄的。我的两个发小也是因为没有在这边找到好工作离开了东北。
现在有观点一直呼吁多生,就算给补贴、减少税收,但是和教育经费相比都实在太少了,这也是大部分人不生二胎的主要原因。现在时代变了,当父母可不是能养活就完成任务了,管生不管养不教育,那真不如别生了。
开不开放政策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对那些家庭条件特别好和特别喜欢大家族的人算是好消息吧。
我父母是属于老国有企业职工,当时实行计划生育是真的很严格,极个别非要生二胎就真的下岗了,没有人情没有例外。所以我们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能享受父母全部的爱,也不会有争端,所以我还比较喜欢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的状态,我和我爱人在这一点是很一致,不会要二胎。
比起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我们更重视自己的保险够不够、全不全面,财富自由比多子女家族更让人羡慕。我和我爱人都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还有其他一些险种,毕竟以后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
03
小班,男,28岁,东北人在北京
“没有几个东北年轻人想留在东北生孩子”
东北生育率低,很大程度是因为年轻人外流。年轻人外流的原因,我认为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天不时。黑龙江的冬季太长,哈尔滨国庆以后工地就会停工,第二年四五月份才会开工,半年工期是完全荒废的,可以想象这会对生产效率有多大影响。
地不利。东北地理位置偏远,连累贸易。老工业曾经让东北有多辉煌,之后就会对它有多限制。东北的产业比重严重失衡,第一、二产业占比过大,文旅科创等第三产业、小制造业又非常薄弱,几乎没有。很多人祖祖辈辈都是在工厂办公,没有经商思维,离开企事业单位都不知道该怎么活。
人不和。东北做老工业的大厂子里,动辄几万人,几乎都是亲属裙带关系,大家形成了找关系办事的风俗习惯,过年相互送几千块的好酒好烟都很正常,这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一直待在人情办事的环境里,不是靠一两代就能有所改观,而一旦走出东北去过大城市,回去就会变得很不适应。
我大学室友有五个是黑龙江人,只有一个人最终留在了家里。当年毕业时,很多人在当地找工作,工资相当低,如果没有家里经济支援,根本撑不过去。我当时做销售又苦又累,还没面子,能挣到六千块钱,这在哈尔滨完全算是高收入水平。
我认识的几个目前在东北的同龄人,要么家庭条件比较好,要么是在外面混得不好被迫返乡的。那些人要么进事业单位,要么当公务员,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如果你去哈尔滨早上上班挤公交地铁的人看一圈,大部分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年轻人很少。生育群体的主力都流失了,出生人口自然跟着减少。
如果说再有别的原因,我觉得是东北人“不重男轻女”。拿沈阳的男女人口比例来讲,最新统计女的比男的多出13万多人,和全国平均相反。东北最早是外来人口组成,没有太强的家族观念,有姑娘就不错了。
我最近看到网上一个视频,一位黑龙江86岁的爷爷劝孙女不要生孩子,引发热议,孙女是1982年生人,今年39岁,视频中爷爷苦口婆心地劝她别生孩子,“生了也指望不上”。我只能说,这真是一位想明白的老人。
04
伊禾,80后,沈阳人在北京
“东北只是全国的缩影”
因为人大代表是针对东北出生率低提出的建议,所有的关注点都聚集在东北,但我觉得东北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未来5-10年中国其他地区可能都会是东北这样。
要说东北的特别之处,就是整体城镇化水平比较高,我们父母那辈人大都在国企和事业单位上班,为了不丢掉工作只能生一个孩子,势必东北的计划生育就执行得相对彻底,这个政策就让少生成为了一种文化惯性。而且东北属于移民文化,也不太重男轻女,不像一些南方省份有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的想法。
经济水平是一方面原因,我比较认同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丽敏说的,2015年前是历史遗留的问题,2015年之后就更多是经济上的问题。在东北,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就是公务员、医生和老师,如果进不了这些单位就只能去民企和国企。但现在东北的机床厂或者制造厂也是一个比较衰弱的状态,管理体制也比较刻板,这都造成一些人口的外流。
但是我很想澄清一点,东北绝对没有穷到生不起孩子,管理层至少都能拿5000块以上的月薪,东北物价比较低,在我接触的圈层,很多同学比我在北京混得好多了。很多人都把东北想象成一个蛮荒之地,就拿2019年人均GDP来说,除了黑龙江,辽宁和吉林都处在中等水平。
愿不愿意生孩子这个问题其实跟是不是东北人没有什么关系,难道北上广就没有这种压力吗?北上广它是让你不进则退,逆流而上,我们到了35岁以后,各项身体机能可能都是比不上年轻人的,但是你必须去提高自己,才能继续跟他们竞争。但老家的同学不一样,大不了升个副处长就上不去了,但是不至于失业,北上广没有人给你喘气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北上广可能是个更好的研究样本。你问问那些一个月挣5万块的大厂员工愿意生孩子吗?可能有的忙得对象都没时间找。
生孩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单纯是经济原因,一对适婚适育的夫妻背后面临很多东西,除了孩子,还有父母的养老问题,以及35岁以后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能不能保持住。经济好了只能让那些原本没条件的人生孩子,但是原本就不想生的人再有钱他也不会去生。
就拿我现在在北京来说,我们夫妻俩月收入在四五万块,为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几年前我卖了一套小房子,添了很多钱又贷了款,才把房子换到了相对好的地区。而且如果生两个孩子,以后是不是还要给他准备一套房子,家里要是没有积累的话,我觉得是不敢想的。更别提北京教育资源那么紧张,我不想像顺义或者海淀妈妈那么痛苦地活着。
而且到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身体又快不好了,人到中年,育儿和养老的问题就全都扑面而来了,如果再生一个,两个人扛着两个小孩四个老人,相比之下不生更省事,所以我是不会要二胎的。
关于养儿防老,我还和我老公争执过,我觉得这是一个该被淘汰的观念了,以前小农经济的时候,因为人们没有退休金所以只能养儿防老,现在经济结构也变了,观念也应该改变。而且将来孩子到了30-40岁一样要跟我们面对上有老下有小,他的压力也很大。
之所以要当妈妈,就是我准备好迎接一个新的生命,把他培养成才,尽力让他将来能够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等到他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我的任务其实就结束了。生5个也不见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万一以后他出国呢,万一教育失败他就是个狼心狗肺的孩子呢?我觉得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你自己活明白了,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05
陈婷,35岁,律师,河南新乡人,现居北京
“我还想做我自己”
我不想有了孩子之后,只能做妈妈这一个角色,我还想做我自己。
我来自河南一个县城,由于地域的原因,从小就渴望通过教育改变人生,当时我就想过,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也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受苦。人大硕士毕业后,我就留在了北京,开始了新的人生规划。
2015年,我和我的师兄走进婚姻殿堂,当时他在一处法院任公职,我也在一处检察院,小日子过得还算舒适。两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孩,这时我们就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谁来带娃。公公婆婆年岁高,身体状况不好,一直在内蒙古老家,没办法来北京帮我,只能让我妈妈来北京帮我们照顾孩子。
养孩子的琐碎支出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只能选择从体制内离职,老公进入了一家薪水高的互联网大厂,我进了一家律所。这个工作最让我看中的是,如果不出差我能下午3-4点下班,能够有回家陪伴孩子的时间。
我不想错过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瞬间,但我也无法接受自己做全职妈妈带孩子。我旁边有些同事起初是把孩子放在老家,由老人照看。但是最后发现到了上学的年纪,还是要回来的。我深知教育对孩子人生阶段的重要性,刚开始给他报了一些早教课,2岁之后才开始上一些兴趣班和英语班。
每个周末我和我老公还有妈妈,都会一起去家附近的商场里,送小孩上课。除了平时上班,我们的生活已经被小孩完全占据,几乎没有个人空间。在我看来,现在已经是自己能够做出的最大让步,工作和家庭,已经兼顾。
我不是独生子女,还有一个弟弟,知道妈妈没办法一直给我看孩子。就在去年,我弟弟也结了婚,我妈妈和我说,等弟媳有了孩子,她是必须要回去带孙子的。那一刻我内心有点慌,我知道妈妈回家带孙子,意味着以后不再能给我带孩子。在弟媳临近生产前,妈妈回了家,换成了爸爸来帮我们接送小孩。
但就因为要带两方小孩的缘故,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现在也只能一年见几次。我无法想象,如果真的再有一个小孩,谁能够来抚养呢?多了一个孩子,增加的是所有人的负担。
有次我看到短视频里有女宝宝的视频,特别可爱,随口就问老公,还想不想再要一个孩子,老公立马回绝,说别想了。我想了一秒,如果真的要再养一个孩子,只能是我妥协,我至少要在家全职带孩子三年,想到这里,我也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虽然自己事业心没有那么重,但放弃工作与世隔绝,我是真的做不到。
你觉得是什么让生育失速?
责任编辑:邓健
疫情重创文旅项目 这个包邮区网红景点也亏损
拈花湾一季度的亏损主要是由于疫情造成的,目前的暑期旅游也受挫。据无锡产权交易所消息,近期,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拈花湾文投”)19.92%股权转让事项成交。由无锡国发开元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底价约5.13亿元竞得。值得一提的是,转让方与接手方的最终实际控制人均为无锡市国资委。有业内人士分析,引发这场股权转让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拈花湾文投的亏损现状。0000地表最高工资?苹果CEO库克2021年薪酬超6亿
{video=1}【地表最高工资?#苹果CEO库克2021年薪酬超6亿#】近日,根据苹果公司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声明,苹果CEO蒂姆?库克2021年的基本工资、股票和其他薪酬总额为9870万美元(约6.3亿元人民币),包括基本工资、股票及其它报酬。其它报酬包括2.3万美元假期支出、63万美元安保费用、71万美元个人航空旅行支出。出于安全原因,苹果要求库克乘坐私人飞机出行。0000算法变“算计”?时建中:平台创新不能损害消费者利益
新华网北京2月4日电数字经济时代,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时刻左右着消费者的选择。一方面,它降低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时间与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了多元化与人性化的服务与产品;另一方面,不良网络平台也开始利用偏见性、歧视性的算法,精准地进行个性化推荐,诱导消费。那么,“大数据杀熟”究竟是如何“算计”消费者的,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负面效应?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凯腾精工登陆北交所 业绩增长或面临天花板
每经记者岳琦实习记者李明会每经编辑魏官红作为凹版印刷头部企业,凯腾精工(871553,BJ)在细分领域凹印制版业具有不错的竞争优势。11月15日,凯腾精工正式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成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开盘首日跌幅达10.43%。0002视频|李国庆再发文称拟辞去CEO职务 当当:李已被警察带走
{video=1}7月7日,李国庆在个人微博发文称,拟提请董事会,选举原当当高级副总姚丹骞出任CEO,自己将仅保留当当董事长一职。当当方面称,李国庆已被警察带走。责任编辑:鲍一凡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