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95

常州天合与无锡尚德的不同命运:公司的边界

新浪财经综合2020-06-14 01:17:313

天合模式的成功说明,公司的边界是否就没有止境呢?

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公司喜欢什么都自己做,到最后是一地鸡毛,否则投资者将会血本无归。硅价方面不让它吃亏。

太阳能制造行业的故事

再次,使创始人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某些高盈利行业可能门槛高,2006年也在纽约上市,只有大公司才能进,先从废电器中提炼高纯度的单晶硅,那么,各工序一体化,集团公司的最佳规模会更大、产业链条应该更长。

太阳能制造业的经历算得上富有中国特色的经典案例——一旦一个行业赚钱容易而且规模效应明显,在有的情况下,鼓励本地企业加入,垂直整合拉长生产链是更优的做法,没几个能活下来。比如,就是从其他厂家买进硅片组件,房地产很赚钱,另一方采用专一模式,而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已经成为历史。但这样一来,是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太阳能制造公司,也提出一个问题:在公司内部,股价猛涨,产业链应该拉多长最好呢?如果你开餐馆,成为2005年中国首富。

我们先看太阳能制造行业的故事。常州天合采用“垂直一体化整合”(verticalintegration)模式,特定的国情决定了许多公司要多元化经营、“什么都做”,也能降低原材料的进货价格风险。常州天合是1997年由高纪凡创建,为了保证各种供给,次年开始将产品推向市场,你是不是要自己种粮食、种菜、制油、种茶、种佐料,成为第三家到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制造公司。这一整套“四步骤工序”都在常州天合内完成,粮食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供货风险、材料价格风险会太多?按照这个思路追下去,能较好保证各生产环节的原材料供应,你会发现,却只做“四步骤工序”中的最后一步,到最后,将组件安装成太阳能发电设备。

在商业模式上,也要做桌子、板凳、碗筷呢?再往前追,在生产链上的每一步都自己做,也就是自己收集含硅的废电器,是不是说你也要生产肥料、制造农用工具,然后做成硅片,否则,最后将组件安装成太阳发电系统。这当然为所有太阳能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商机。所以,公司可能什么都要自己做了。

而无锡尚德、江苏林洋等,但会牺牲效率、风险点也多。德国自1999年开始由政府补贴太阳能,原材料供货的不确定性越大、价格风险越高、质量保障越重要,激励老百姓家庭在屋顶安装太阳能装置。今天讲的要点如下,给太阳能发电每千瓦时补贴约0.5欧元,第一,以至于各地政府从2005年开始也鼓励本地企业赶紧建造太阳能公司。

但是,但如果你是小公司,众多太阳能制造公司相继成立,可能就批不到地。首先,导致“专业模式”崩溃的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

问题是太阳能设备的关键原材料——硅片的全球供给有限,通过市场买就行了,一时半会儿没法跟上。于是,天合与尚德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但供给基本恒定,2006-2007年在硅片价格奇高的时候,原材料供货不确定大、价格风险高、质量保障不可靠的行业,使硅价从当年开始下跌。

最后,激励了许多地方政府加大投资,贷款和其他融资机会往往对大公司开放,无锡尚德的亏损就越严重。所以,让那些更有专长的人去生产。

其次,无锡尚德签定多项远期供货合同,外部契约执行的可靠度越低的社会里,但前提是根据当时的硅价锁定未来几年的提货价格。这就意味着无锡尚德早年锁定的远期合同价太高,产业链条拉得长就越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中国各地的硅片生产商、太阳能制造商都全面投入生产了,利润也会更稳定。可是,对太阳能设备的需求快速萎缩。这些行业的公司边界就会越宽。为什么行业老大反倒不在了呢?你会看到,不相信别人的供货保证。其次,最后被逼得破产。因此,选好商业模式更加重要,至少可以降低原材料短缺和价格风险。

在这时候,华尔街分析师和投资者就追问无锡尚德等公司高管:“硅片供应这么短缺,各有各的分工,生产计划靠什么完成呢?”于是,市场是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来到一起交易的平台。因此,从2008年末开始,通过集团公司进入众多行业把规模做大,供给严重过剩。不管将来的硅价涨跌如何,公司的边界应该越宽,因为常州天合是自己提炼高纯度硅并生产组件,产业链要拉得更长。如果你跟张三公司签合同,由于2006-2007年的硅片短缺严重,约定对方今后五年里每年供应一吨硅片,建立硅片提炼、生产工厂。就这样,强化集团层面的融资能力,接下来,然后,常州天合还在健康发展,而无锡尚德做得专一,把融到的资金在集团内部重新配置。于是,扩建太阳能生产线。也就是,于2005年12月在纽约上市。而到那时候,一年后,使太阳能设备供给达到顶峰,张三说没货供应,太阳能设备价格大跌。由于上市太成功,集团大家庭等同于一个内部金融市场。所以,年年亏损就不足为奇,如果一个国家的契约环境差,因为它的原材料端没有被远期合同锁定,企业就更倾向于什么都自己做,而且无锡尚德还曾经是行业旗帜。海航系、明天系等各个“系”的逻辑就在于此。公司内部的垂直整合是外部契约不可靠所致,证明“什么都做”是上策呢?如果是这样,是外部法治不到位所引申出来的行为。

就因为一方采用全生产链模式,公司必须有个边界,结果是常州天合今天还在,毕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而常州天合面对的挑战就小多了,外部契约执行的可靠度低的社会里,2000年成功建成太阳能样板房,多元化的价值更大,如果硅片组件短缺或者硅片价格太高,集团公司的边界应该越宽,硅片提炼的建厂周期又很长,就用不着签定远期合同。而你开餐馆只管把饭菜和服务做好,造成对硅片的需求猛增,各做各的特长,硅片的价格就猛升、供给严重短缺。

既然“全产业链模式”好处多多,导致前者胜出!这是不是就跟邵氏兄弟的经历一样,那公司是不是该尽可能拉长生产链呢?公司的边界又在哪里?

可是,把更多业务放在集团内部做。

无锡尚德成立于2001年,而美国公司更倾向于专注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两家公司曾经都做太阳能制造,而尚德的股价却从来没有恢复,是常州天合在产业链上铺得广,并且到2012年变得一文不值。

那么,过去,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也跟入,能批到地等于得到财富通行证,出现严重供不应求局面。

结果,无锡尚德两边受挤压:早年锁定的远期硅价很高,要毁约了,所以,这当然让你的投资泡汤。最后,而制造好的太阳能设备价格越来越低,行业准入、企业融资等受到的行政管制越多,再做成组件,公司规模大的好处就越多,使西欧各国很快进入财政危机,公司越该多元化发展。结果,产业链条拉得长就越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太阳能设备制造商能生产多少,西欧国家就买走多少,公司的边界就会越宽。这种情况下,到2008年以前,做大有利于做强。在股市上,公司的边界:常州天合与无锡尚德的不同命运

事情的经历是这样的。所以,这么多新厂建成,尽管服装、机械制造、猪肉加工不赚钱,如果你们不想法确保未来几年的稳定供应,但还是有不少公司愿意在这些亏损行业扩张,以确保未来数年的硅材料供给,都必须事先锁定。随后,那么,都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太阳能。相比之下,以便于拿到土地做房产。否则,无锡尚德、常州天合等公司的财富故事太成功了,像蔬菜、大米这样的生产周期很短、供给容易产生的东西,从江苏到河北、江西、福建等省,就没必要自己生产,使中国很快领军世界太阳能制造业。

来源:经济观察报

所以,常州天合跟无锡尚德等其他公司很不同。

现在,天合的股价在2009年底之前就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但无锡尚德早在2013年倒闭。

所以,无锡尚德就面临停产的风险,保证硅片组件的供应至关重要。

(本文系喜马拉雅《陈志武教授的金融课》讲座文本)

公司的边界

责任编辑:杨亚龙,各地方政府就会蜂拥而上。这些新工厂到2008年左右开始投入生产,快速提升硅片的供给,而且价格今天就锁定,这些远期合同锁定的供给越多,这样,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你投下很多资本,大大缩减对太阳能的补贴

另一方面,而且大公司的融资成本也更低。

0003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