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的对手只剩下顺丰控股
2月16日披露IPO招股书,京东物流分拆上市迈出关键一步,同时给行业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没有像其他物流公司强调运力和效率,而是展示仓储、运营团队及产业服务能力,给自己贴上供应链服务商的标签。
快递、物流行业近年迎来大发展,但哪怕是行业龙头桐庐帮,也没能在商业模式上更进一步,因环节过多导致的行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京东物流与顺丰控股等头部玩家,通过介入供应链打开增长瓶颈并挖深护城河,是巨头们赢者通吃的又一次重演,也宣告着四通一达及其他传统快递、物流公司们的“诺基亚时刻”。
掌舵人突然离职
2月16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物流”)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京东集团分拆上市大计再落一子。
它是京东集团(09618.HK)2007年成立的内部物流部门,2017年独立,并开始承接母公司之外的业务,2018年完成25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招商局集团、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国开金融、人寿保险等。
京东集团仍然持有该公司79.12%的股份,作为京东系创始人,刘强东持有公司76.9%的投票权。
虽然京东物流仍然以物流业务为主,但定位已经转变为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照2019年的收入计,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运营超过800个仓库,以及云仓生态平台下的1400个云仓,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年度,公司旗下包含配送、仓库运营及其他功能(包含客服)的运营团队总人数超过24万人。
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378.73亿元、498.48亿元、495.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7.65亿元、-22.37亿元、-1171.4万元。
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虽略有下滑,但毛利率已经从2.9%一路增长至10.9%,亏损额也大幅收窄。
不可忽视的是,京东物流的业务,对京东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存在重大依赖。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中来自京东系(包括京东集团、京东数科、达达集团、爱回收等)关联方的部分,高达308.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1.86%。同期,公司向京东系的采购金额达到28.91亿元。
而且,根据协议,这种依赖不会减少,在未来更是会形成庞大的关联交易——公司为京东集团提供供应链、物流服务以及广告及推广服务,预计在2021年-2023年将分别产生营业收入536.4亿元、710.2亿元、938亿元。
刘强东因“明尼苏达事件”几近隐身之后,京东系各个条线的掌舵人逐渐走上前台。
不过,京东物流的掌舵人,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王振辉,却于2020年12月辞职,这正是公司IPO的关键时刻。
王振辉此前任职于联想和怡亚通,2010年加入京东,后成为仓储部负责人,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后便出任公司CEO,算是公司的缔造者之一。
在之前京东集团高管页面,王振辉位列第三,仅次于刘强东和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2018年和2019年,其包含股份支付在内的薪酬合计分别为1.34亿元和1.21亿元。
动荡不只是京东物流,已经在A股科创板排队等待上市的京东数科,同样在2020年12月更换CEO,京东财务体系成长起来的陈生强离任。
供应链赢家通吃
虽然本质上仍然是物流公司,但京东物流已不再将快递甚至是物流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标签。
京东快递借助京东崛起后,传统六大快递公司如临大敌。不过,京东物流早已跳出藩篱,跃升至另一层次。
在公司的招股书中,同行业颇为看重的运力、业务量、单票收入等指标,都没有披露,而是强调了供应链属性,如仓储面积、运营团队规模、对各大产业的服务能力等。
最直接的差别是,无论是快递公司还是物流公司,都只负责中间的转运及分发等过程,而以物流为基础的供应链服务,涵盖了仓储、运营、物流等一系列环节。
比如说,某手机厂商的代工厂完成生产后,直接将成品存入京东物流位于全国各地的仓库,用户下单后,系统直接生成订单并就近安排仓库出货。更广义上的供应链服务,涉及的业务范围越深。
中国这个最大的电商市场,催生出了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但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导致中国物流行业运营效率低于美国等市场。于是,通过整合供应链来提升效率,成为物流及快递行业近年自我提升的重点。
趋势谁都看得到,大家都想涉足供应链业务分一杯羹。毕竟,老老实实送快递、每单挣个一两毛,实在是太累了,而且还非常不稳定,不然2020年通达系也不会对“鲶鱼”极兔速递喊打喊杀。这几家快递公司近年业绩出现问题,直接原因正在于此。
行业从物流到供应链喊了好几年,真正做起来的,顺丰控股算一个。
2018年10月,顺丰斥资55亿元收购敦豪供应链(香港)及敦豪物流(北京)两家公司,与德国邮政敦豪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开展供应链业务。顺丰近期的一系列动作,收购嘉里物流等,其实都是瞄准了供应链业务。
2019年初开始,顺丰控股的供应链业务开始单列,2020年该板块收入达到71.04亿元,2021年1月达到7.97亿元,同比增长66.74%。
当京东物流港股IPO交出家底,大家猛然发现,其在供应链赛道上的付出与收获,一点也不比顺丰少。
物流行业、快递行业进入下半场,到了亟待升级的时候。京东物流和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顺丰控股,赢者通吃。四通一达以及更多中小型传统物流、快递公司,近30年来几无变化,苦日子,可能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马婕
小米集团-W高开2.54% 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小米集团-W(01810)公布,该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截至9时20分,涨2.54%,报价26.25港元,成交额3.91亿。据悉,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该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责任编辑:卢昱君0000大华继显:敏实集团首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5港元
大华继显发表研究报告,首予敏实(00425)“买入”评级,目标价45元。报告称,敏实集团受惠于汽车照明、汽车电气化及自动化的趋势,因其于相关业务的占比上升,如外部汽车零件、电池外壳及天线罩等,并料其每股盈利将会由今年上半年录得58%跌幅,转为下半年增长10%,2021及2022年增长分别达63%及18%。0000B站回港二次上市 为何还能获得投资者青睐?
来源:国际金融报还有三天,B站就要正式在港交所挂牌。3月23日,B站回港二次上市公开招股结束,根据公告,全球最终发售价为808港元每股,3月29日开始以股票代号“9626”正式交易。从业绩来看,过去三年,B站营收持续上升,且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同比增速,活跃用户、付费用户、整体付费率等关键指标也在快速增长,但同时B站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且净亏损逐年扩大,这也是B站屡次被质疑的地方。0000隐形正畸有望成下一个赛道 时代天使股价涨131.8%
本报记者张敏被称为“口腔正畸第一股”的时代天使6月16日在港交所上市。当日公司股价涨幅为131.8%,收于401.00港元/股,总市值超664.9亿港元,市场表现“出彩”。时代天使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背后,是我国消费不断升级、社会健康意识提高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对于口腔正畸的需求稳步增长,作为细分赛道的隐形正畸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大。0000华润万象生活IPO受机构追捧:招股价上限获数倍超额认购
由华润置地(01109)分拆的华润万象生活(01209),在香港公开发售录得近30倍超购,国际配售认购也非常踊跃,且绝大部份订单不限价,在招股价格区间的上限获得数倍超额认购,是今年所有IPO发行中最受机构投资人追捧的项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