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501

无锡人最恨的中国首富,回来了!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21-02-28 21:20:490

投资研报

【半导体动态分析】超级科技周期启动中!两年之内看不到掉头的可能性,两主线抓牛股

【硬核研报】变化小而寿命长,媲美高端白酒的超级赛道已被发掘!直播带货逐步放量,券商高喊7000亿市场里的“新消费龙头”即将诞生

【碳中和动态分析】三巨头联合进军,隆基涨价!去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容量超过3GW,占全球新增一半以上

【硬核研报】从“偏安一隅”到布局全国,市占率省内第一国内前三!轨道交通持续放量,这只龙头已构筑核心壁垒

原标题:无锡人最恨的中国首富,回来了!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丨杨凯

“我有这么多的职工,你不救我,我就要关门。”

{image=1}

从一个靠知识走出农村的洋博士,到中国首富,他只用了6年。

从中国首富、城市英雄到财富与信用双双破产,也只不过短短8年。

阔别江湖数载,这个曾遭无数人唾弃的中国首富又杀回来了。

01、变了

2005年10月14日,纽交所门前升起了三面旗帜。除了美国国旗外,其它两个都是“新面孔”——尚德电力和中国国旗。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座里程碑。

这一天,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公开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还被华尔街称作“光伏界的微软”。

老板施正荣更是名利双收。回国后,他成了征服海外资本市场的英雄。短短几个月后,他以186亿身家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财富故事,加上两个时间限定后,便显得“疯狂”起来——

从成立到成为世界光伏巨头,尚德只用了4年;

成为中国首富那天,距离施正荣决定归国创业,还不到6年!

这一切似乎来得有些太容易了。

在尚德成立的头几年,施正荣还经常去生产车间视察,他喜欢在食堂和工人吃饭。尚德经营困难,他只领该领工资的四分之一,生活朴素。

可随后,突如其来的财富与漫天赞誉让他一下子像变了个人。

2004年扭亏后,施正荣打响了财富“保卫战”,将那些曾经帮过他的人一个个赶走。

第一个遭殃的是施正荣创业路上最重要的伯乐——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无锡市原经委主任李延人。尚德2004年的净利润是1980万美元,可李延人走时,只带走了一百万现金和一辆开了几年的奥迪A6,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股权。

第二个是在施正荣最难的时候帮他的国有股东。公司上市前,施正荣以技术为筹码,大费周章地清退了75%的国有股份。

尚德终于成了施正荣一个人的尚德。

“我觉得自由了。”他说。

到了公司上市那天,他又说: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去挣一分钱,我就花钱。”

他给自己买了近十辆顶级豪车,包括三辆雷克萨斯、一辆宝马、一辆奔驰S600、一辆顶级宾利、一辆路虎、一辆沃尔沃……

他越来越高调: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时,专门花20万美元包一架公务机;斥巨资在公司总部建了一面全球最大的光电幕墙;成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号称一年花6000万元做公益,后来却被曝出诈捐……

{image=3}

他也曾担心自己和尚德会不会就这样被捧杀。

刚做首富的时候,路过无锡市高架桥旁那些印有自己头像的巨幅广告牌,他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低下头。

到后来,作为无锡市“创新先锋”,施正荣的半身像竖立在大街小巷,他渐渐没了感觉。

外媒更是把他评为“全球环保英雄”“可拯救地球50人”之一。

他也开始觉得自己“伟大”,张口闭口就是“世界第一”,“我成就了行业,无怨无悔”。

2008年年底,光伏市场遇冷。在一次新能源行业峰会上,施正荣直接指着诸多同行大佬和政府官员说:“你们回去要好好反省一下。”

“他一开始要很多很多的钱,后来又要很多很多的名,这些都占有之后,发现自己还是觉得匮乏,想拥有更多。”施正荣的一位生意伙伴说。

只可惜,天堂到地狱不过一步之遥。

02、疯了

是无锡市政府成就了施正荣。

施正荣是正经科班出身,在澳大利亚读博期间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但一开始,他的事业并不顺利,只是澳大利亚一家光伏企业的普通研究员。

2000年,施正荣带着一份商业计划书回国为他的光伏梦找钱。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会说,“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人们大都把他当作骗子。但时任无锡市经委主任李延人却选择相信他,并给予无条件帮助。

尚德的600万美元启动资金是李延人出面拉来的,土地几乎是无偿的,银行贷款担保也是一路开绿灯。供应链、配套设施、销售渠道……有政府出面,尚德电力的台子很快就搭了起来,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2002年8月,尚德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产能是15兆瓦/年,相当于中国光伏电池产量此前4年的总合。

可是,第一年就亏了700万元。

2003年最艰难的时候,当初一起创业的伙伴都走得差不多了。又是李延人出面说服小天鹅等几大股东,找来5000万元担保资金,并动用自己的政府资源,通过无锡市劳动局拿到5000多万低息贷款。

无锡政府直接提供的无偿资金就有3700万元,还前后帮尚德争取了11个项目。尚德这才渡过难关。

2004年8月,德国政府更新了“可再生能源法”,加大光伏补贴力度。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1%。

尚德一下子进入收获期。接着就是上市、融资、再扩张。尚德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跟着成了“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与出口基地”。

有尚德的成功先例,2006年,无锡市推出530计划:5年内引进30名海外留学归国领军型人才来无锡创业。结果一下子来了1000多人,财政补贴高达十几亿元。

施正荣和尚德的传奇很快扩散开来。无锡疯了,江苏疯了,江南疯了,整个中国光伏业都疯了——

投产就能挣钱,挣钱就能拉动GDP,各地政府、银行都夹道欢迎。

{image=4}

之后几年,数十家光伏企业成功上市,数千万人来此“淘金”。这场造富神话不亚于互联网大潮。

2005年,中国光伏装机容量仅为68兆瓦,2015年达到惊人的16600兆瓦,十年间增长了244倍。中国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上全面占据TOP10的位置。

人们说,施正荣让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的差距缩短了至少15年。

中国光伏业的狂欢直接导致了晶硅原料价格的暴涨:2006年到2008年,成本约20美元一公斤的晶硅,价格直接从22美元一公斤,暴涨到500美元一公斤。

更大的危险是,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90%以上的光伏产品销往海外;90%以上的核心原料也是靠进口。

多年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当初顶着高科技光环的中国光伏企业,充其量也就是“多晶硅来料加工厂”,扮演的是“Made in China”的角色。

不谈质量的数量,不谈盈利的规模,都是耍流氓。

施正荣“导演”的这出“皇帝的新装”让中国企业家们拿着各大出货量榜单自娱自乐,沉浸在掌声和鲜花之中。最终获得暴利的却是欧美资本集团。

03、崩塌

2011年是中国光伏业的分水岭。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令光伏业的产能过剩矛盾彻底爆发,叠加政府补贴退潮,硅料价格一路暴跌到50美元每公斤左右。早早签下长期供货协议的尚德损失惨重。不考虑存货减值,仅仅因为撕毁供货协议,施正荣就赔了2.12亿美元。

{image=5}

2011年全年,尚德净亏损10.07亿美元。

欧美来势汹汹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更是直接将中国光伏业打入寒冬。

2012年,尚德的市值蒸发了60%。自2012年7月,尚德发公告称公司因德国债券欺诈案损失了5.6亿欧元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具过财务报告。

最后一份财报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尚德短期借款及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贷款合计超过15.6亿美元,而账面资金只剩4.9亿美元,其中2.2亿元还因受限不能使用。

2013年3月,挣扎许久的尚德终于到了生死边缘。

整个3月,好消息坏消息交错而来。

3月4日,施正荣被剥夺董事长一职。他与董事会的矛盾彻底公开。

尚德被债务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最棘手的是一笔5.41亿美元的可转债将在当月15日到期。这笔账能否还上,很可能将直接决定尚德的最终命运。

3月11日,尚德似乎迎来了转机:公司宣布超过60%的可转换债券持有人已与尚德签订了债务延期协议,延期至5月15日。

可是,3月13日,尚德宣布美国亚利桑那州Goodyear的组件工厂将于4月3日停产,这已经是P2工厂之后,尚德连续关闭的第二家工厂了。

次日,尚德股价再次大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50%,最终收跌19.28%,报收于0.67美元每股,较历史最高点缩水了99%。

关于尚德命运走势的讨论就像一张紊乱的心电图。两拨势力僵持不下:一方认为无锡市政府一定会“救市”;一方则认为债务窟窿无论如何也补不上了,破产板上钉钉。

终局还是来了。

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牵扯超过500家债权人,涉及金额超170亿元。

比起公司破产,更惨的是施正荣的个人信用也彻底破产。

施正荣原本有望挽救尚德,但他选择了维护自身利益。

多家媒体爆料称,2012年初,国开行原本决定继续给尚德注资,前提条件是施本人以个人全部资产做无限责任担保,他们希望施正荣也能拿出目标和态度来。可这一提议遭到了施正荣的拒绝。

无锡市政府也曾表示,希望他退出在尚德的个人股份,让本地国资公司——无锡国联接盘,同样遭到了施正荣的拒绝。

他似乎觉得尚德拥有了“绑架”政府的能力:

“我有这么多的职工,你不救我,我就要关门。”

于是,他一边告诉美国投资者,说自己能让无锡市帮忙偿还到期的5.71亿美元可转债;一边告诉无锡市政府,说他能搞定美国投资者。

可最后都没做到,施正荣彻底失去了信任。

或许是一出生就被亲生父母抛弃的经历给他留下了童年阴影。“缺乏安全感”的施正荣最终选择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当债权人涌向尚德无锡总部大楼时,他选择避而不见,将烂摊子丢给政府。

除此之外,施正荣还被指通过关联交易将尚德的大量财富转移到自己名下。2007年1月,他名下的亚洲硅业,获得了尚德长达16年期限、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而亚洲硅业直到2009年上半年都没向尚德交付过多晶硅。

海外,美国投资者起诉施正荣及其高管团队“掏空尚德电力、对关联公司亚洲硅业进行利益输送以及挪用16.8亿美元公司投资”;国内,无锡市国税局认定无锡尚德存在“漏缴税款”行为。

无锡市高架桥旁那些印有施正荣头像的巨幅广告牌,被悄悄摘下。

“渣滓、自私自利、无良资本家……”这个无锡市曾经的城市英雄,成了无数人唾弃的对象。

04、回归

企业可以重来,但信用不行。

巴顿将军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

对企业家来说,这股反弹力很大程度上源于个人信用。很多时候,企业成败关键,可能不是产品、不是技术、不是人才、甚至不是资金,而是信用。

信用破产,无异于跌入地狱。

2000年前后,孙宏斌和顺驰风光无两,靠着“快、狠、疯”,大有赶超万科的势头。2003年,顺驰销售额超过45亿元。

可2004年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猛将地产业打入寒冬。孙宏斌流年不利,上市计划搁浅,和美国投资银行摩根的投资谈判也宣告流产。

到2006年,顺驰拖欠土地费用和银行贷款高达46亿元。

破产关头,孙宏斌的反应与施正荣大相径庭。

为了尽力解决与银行等各方面的债务问题,妥善安排遣散的员工,他不惜丢掉控制权,以12.8亿元的价格转让了顺驰55%的股权。

企业虽然破产,但企业家信用还在。所有人都觉得,他还会东山再起。

果然,孙宏斌很快又创立融创,势头不减当年。

史玉柱也经历过破产。当他凭借脑白金东山再起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刊登广告,寻找当年的债主,重建个人信用。

商海沉浮30年的王石也说过:“我现在最大的财富就是信用。”

可对于信用,施正荣却一直保持沉默。多年后,他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句:

“我是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基于这些,我沉默也不觉得委屈。”

2014年离开尚德后,施正荣一个人来到澳大利亚,自己开车、买菜、做饭、洗衣服,瘦了15斤。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我就重新找回了独立和自信。”施正荣说。

其实,他早给自己安排好了回归商界的道路。

2014年10月,施正荣的老部下——原尚德高级副总裁龙国柱,注册成立了上海羿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晶硅薄膜产品。

晶硅薄膜正是施正荣的老本行,他以创业导师的身份隐匿在背后,一直没人注意到他。

2016年年底,上海羿仕带着新产品eArche(一款可以附着在建筑表面的光伏材料)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施正荣公开接受了央视《对话》栏目采访。他说:

“谈不上回归,我从来没离开过。”

之后,施正荣开始陆续在国内的新能源行业峰会上露面。看到自己的出现并未引起太大反感后,他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image=6}

2019年春节前夕,中国能源报曾邀请一众新能源大佬恭贺新春,施正荣也在其列。这一次,他的落款已经是“上迈新能源董事长施正荣”了。

2019年10月,施正荣悄然以25亿身家财富重新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

与此同时,施正荣也在筹划着重返资本市场。

2020年11月25日,施正荣控股的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申请获得受理。

人们这才意识到,2013年,当施正荣毅然决然抛下尚德离开的同时,由他私人控制的亚洲硅业却在好友王体虎的帮助下“起死回生”。

好一出“弃车保帅”的大戏。

6年前施正荣信用崩盘时,吴晓波曾犀利地评价道:“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企业家信用已然彻底破产了,在他的有生之年,恐怕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做成一单生意。”

如今,在新一轮光伏热潮中杀回来的施正荣,究竟能走多远呢?

▲施正荣曾在《对话》节目中表示:

个人成败不重要,成就一个行业才是骄傲

参考资料:

1.《对话施正荣:离开尚德这几年》能将App

2.《光伏首富沉浮录》系列报道 角马能源

3.《抛弃与被抛弃——光伏首富施正荣的光影人生》南方周末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