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去年新希望新增就业3.5万人 超额兑现了对总书记的承诺
原标题:独家对话刘永好:去年新希望新增就业3.5万人,“超额”兑现了对总书记的承诺
{image=1}
去年两会,刘永好委员向总书记承诺“新增投资300亿、新增就业2万人”,最终新希望实现新增投资330亿、新增就业3.5万人。疫情影响之下这一成绩是如何实现的?这位40年的“老农人”对乡村振兴又有什么见解?
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万建民 李艳艳
文|李艳艳 编辑|米娜
摄影|史小兵
“新希望去年新增投资330亿元,新增就业3.5万人,超额兑现了在总书记面前做出的承诺!”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兴奋地说。
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联组会,刘永好委员在发言中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很多民营企业压力很大、困难不少,“作为老一代民营企业家,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新希望集团将新增300亿元投资、新增2万人就业!”
当时在听了刘永好委员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是在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展起来的,一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但从夹缝中成长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今天,民营企业发展到如此之规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如此之贡献,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同时期破解不同的难题,民营企业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总书记讲话中提到“两个如此”,让企业家们倍感温馨、也倍受鼓舞。2020年,刘永好委员所在的新希望集团更是在现代农业、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和乡村发展几大领域取得了迅猛发展。
在疫情影响下,很多行业都经受了极大考验,一些老牌企业遭遇困难,甚至有一些企业因资金链紧张遭遇重大风险。“传统企业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新希望集团能够发展好,一是因为转型抓得比较早,二是遇上了乡村振兴的好机遇。”刘永好委员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新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引擎,新希望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对话中,刘永好委员特别强调,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必须要有组织和文化再造。在他看来,传统企业的基因和数字化是不搭的。不少企业仅仅做了数字化转型,结果组织、文化没跟上,企业形成了两张皮,反而加速了企业倒闭。
近期,一些老牌大企业遭遇了重大风险,企业发展困难,刘永好委员特别提出,“对于那些历史上曾经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有相当就业基础的大企业,在他们遇上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时候,还是要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时间、空间,解决历史问题,给他们转型升级的机会,而不是一出现困难,银行马上收贷,那样好好的企业也会垮掉。”
刘永好委员认为,企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第一代企业家面临传承问题,是传统企业遭遇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他透露了新希望在传承方面的秘诀:传承要早、要放、要帮、要传群。“现在刘畅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主要的精力就是关注年轻团队成长、数字化和转型。”
刘永好还谈及“猪周期”和“跨界养猪”的话题,他建议,既要支持中小农户的积极养殖,同时又要对规模化的现代养殖企业设立一定标准。这样的建议利于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能够减少猪周期波动对猪肉行业、农民或者经济的影响。”
一个更为深远的时代背景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工作重心转入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重要部署。
27年前,刘永好联合十几位企业家,倡导发起“光彩扶贫”事业。通过产业扶贫,修桥铺路等方式,这些企业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希望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了上百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了50亿元。”刘永好透露。
此外,刘永好说,集团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项目,要求两千多个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每人必须帮助一个相对贫困户,接下来集团将继续参与“万企兴万村”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新希望集团从事了近四十年的乡村产业,我们了解中国的农业,了解中国的农民,我显然已经成为了老农人。”刘永好表示,站在“老农人”的角度来看,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得及时,提得对,对企业来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该发挥自身对农业的理解、认识和热爱,结合我们过去四十年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的成就,顺势而为,成为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image=2}
以下为刘永好委员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对话内容(有删节):
向总书记报告:“超额”兑现了承诺
《中国企业家》:去年两会期间,您提出2020年新希望将新增2万人就业,这个“承诺”鼓舞了很多人。这个目标实现了吗?怎么实现的?
刘永好:去年两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经济界联组会议,我在会上发言时谈到,在疫情和非洲猪瘟双重压力下,很多民营企业压力很大、困难不少,作为老一代民营企业家,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新希望将新增300亿元投资,新增2万人就业。
总书记听了我的发言,发表了民营企业“两个如此”的重要讲话,对民营企业的成绩和贡献作了明确肯定,也指明了发展方向,让我们倍感温馨,也备受鼓舞。
过去一年,我们实际上完成了330亿元的投资和3.5万人的新增就业,圆满实现了向总书记和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为什么在相对困难的时间里,还能新增那么多投资和就业岗位?这跟我们过去几年实施的“五新转型”策略直接相关。我们提出,用新的机制、新的青年、新的科技、新的赛道和新的责任来推动转型,最终的效果是积极的。
从更大的角度来看,现在传统企业也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
前不久,一位朋友跟我聊天说,现在确实有一些企业,甚至是老牌的很有影响力的企业出现了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垮掉了。为什么?我们还谈到,为什么新希望这样的老牌企业,处于农业产业这样一个利润率很低、风险很大的赛道中,又遇到了非洲猪瘟和疫情的双重压力,不但没有被压跨,反而还在前行?我想,核心还是我们的转型做好了。
《中国企业家》:传统企业都在谈转型,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新希望有什么好的经验?
刘永好:大家现在都在说数字化转型。我认为传统企业嫁接上数字化的翅膀是对的,但前提是,必须要有组织的再造和文化的再造,再加上数字化的再造,才能成功。我们传统企业的基因和数字化是不搭的。不少企业仅仅做了数字化转型,结果组织没有跟上、文化没有跟上,企业形成了“两张皮”,反而加速了它倒闭的进程。这样的案例很多。
也有一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前,就推动了组织再造和文化再造,比较典型的是美的。美的起家于传统产业,现在数字化再造做得特别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前完成了组织再造,有了方洪波等一批新的企业家。第二,他们的文化再造做得非常好。在这两个基础上,又大刀阔斧地推动数字化再造。这几年,美的投资了数百亿元进行数字化再造,现在站在了小电器和家用电器的龙头位置,他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的龙头。这是两个再造带来的成果。
新希望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进步,跟我们的组织再造、文化再造和数字再造的结合相关。早在三四年前,我们就开始推行组织再造。
要给企业化解风险以时间和空间
《中国企业家》:你一直关注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问题。去年企业大都遭遇了比较严峻的挑战,对于今年如何帮助企业度过暂时的困难,你有什么政策上的建议?
刘永好:最近我看到,一些规模很大的企业,区域龙头企业甚至全国的龙头企业也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的建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些企业要及早转型,拥抱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发展格局,这是对企业自身来讲的。
另外,国家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提了很多政策,这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对于那些历史上曾经对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有相当就业基础的大企业,在他们遇上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的时候,还是要关心、帮助他们,给他们时间、空间,解决历史问题,给他们转型升级的机会,而不是一出现困难,银行马上收贷,那样好好的企业也会垮掉。
《中国企业家》:有人认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比较普遍,这跟他们面临代际传承有关,您怎么看?
刘永好:这是一个企业传承的问题,也是企业生态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过去二三十年,这些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多时候是在产品供不应求或基本平衡的格局下生长起来的,那个时候只要你努力、勤奋、认真去做,(产品)总是有市场的,总是有钱赚的,而今天不是这样了。
现在很多产业都饱和了,产能过剩了,而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怎么转呢,我们新希望的经验就是组织转、文化转、数字转,三转结合,有可能会做好。早转早成功,晚转可能就被动了,太晚了可能就没机会了。对于我们企业自身来讲,就是这样。
这里面当然也有传承问题。第一代企业家经过二三十年创业,然后交班给年轻人,年轻人愿不愿意接是一回事,还会不会像第一代企业家那么勤奋又是另一回事。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他们按照他们的想法做,那么原有组织体系的适应性都需要考虑。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政府、社会和舆论,对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要给一些包容和支持。这些企业出现一定的暂时性困难,要实事求是的对待他们。
此外,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这是时代的命题。这个事儿要做好,我们的金融机构应该要站在大格局上说,单纯从自身利益和风控角度,发现企业有什么问题,及早采取措施,这样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国家在政策层面也要思考,对于这些遇上暂时性困难的企业,如何给一些过渡期的保护机制?
以前一家企业的某个方面出现问题,或者这家企业的创始人出什么问题,往往这个企业就会出现大问题。现在国家在保护民营企业方面确实是有巨大的进步的,特别是给张文中等企业家平反之后,对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很大的鼓舞。
传承和“常青树”的秘诀
《中国企业家》:新希望在传承方面非常成功,对于其他同辈的企业家,你有什么建议?
刘永好:第一,传承要早。不要临到头的时候再考虑。你40岁的时候就考虑传承,肯定比你60岁的时候要主动得多。第二,传承要放。你要相信他们、支持他们,不要什么东西都不放,什么都你说了算。第三,传承要帮。不是说找到谁、传承给他就不管了,要在理念上帮、在措施上帮,比如说刘畅,8年前她就当新希望六合的董事长了,我请了陈春花老师帮了她三年,在新格局下,体系、组织、自信都起来了,这是相对比较好的。第四,传承要传群。传承不是传承一个人,而是传承一个群体。一个人是搞不定的,要传一个组织、培养一个体系。你是一个年轻人,作为二代,公司上上下下都比你年龄大,都比你资格老,你说话、做事的想法都要有人响应才行。这都是我们新希望的一些体会,但其实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问题。
《中国企业家》:你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新希望也被称为民营企业的“常青树”,在这方面你对企业家们有什么建议?
刘永好:第一,我们很早就提出了顺潮流而动,你要超前、快干、要有创新,但是也要收得回来;第二,要有清醒的学习精神。我现在70岁了,经常参与很多年轻企业家的交流和沟通。前两天还跟快手的宿华、泡泡玛特的王宁等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在一起,通过跟他们交流和沟通,我也会有新的知识和感觉。他们年轻,他们做得好,为什么?我们能不能赶上,交流一下非常重要。
我们在一起交流时,发现这些新一代企业家的知识面、数字化理念以及在组织、用人、创业的理念上,特别是在科技数字能力上,确实有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所以我们要赶上这个过程。因为刘畅跟他们年龄相当,他们经常在一起,我也经常跟他们交流。
《中国企业家》:你跟年轻企业家交流,得到的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刘永好: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所以我们就能提出新的理念。我的很多想法也来自于这些年轻人。所以现在刘畅在公司的角色、地位、作用越来越大,她所在的组织群体,也是一批年轻人,2000多名中层以上干部,平均年龄30多岁,他们起来了。而我就有更多的精力去看看,去学习,去了解。
《中国企业家》:在公司里,你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刘永好:首先,关注年轻团队的成长问题;第二,关注数字化的进度问题;第三,转型。年轻人、数字化和转型,这三个问题,就是新希望正在落地和企业新十条文化发展的内容。
70%以上农业院校学生“弃农”了
《中国企业家》:总书记刚刚庄严宣告,我们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今年的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你如何看待乡村振兴带来的机会?新希望在这方面有哪些布局和举措?
刘永好:这要从27年前讲起。那时候,我联合了十几位企业家,倡导发起“光彩扶贫”事业。27年来,我们通过产业扶贫、修桥铺路等方式,为老少边穷地区脱贫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新希望在老少边穷地区投资了上百个项目,总投资超过了50亿元。
我们还提出“万企帮万村”,得到了企业家的响应,得到了农民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也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总书记专门给我们“万企帮万村”的企业回信,肯定了我们企业家的扶贫事业,给了民营企业巨大的肯定和鼓励。
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告一段落,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提升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能力水准、帮助农民稳定的脱贫致富,使得农业、农村、农民在新格局下走在前面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四十年到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的引领者之一。但是我们的农业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时,正式提出乡村振兴的大目标,正当其时。
新希望从事了近四十年的乡村产业,我们了解中国的农业,了解中国的农民。作为一个“老农人”,我认为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得及时、提得对,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该发挥自身对农业的理解、认识和热爱,结合我们过去四十年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取得的成就,顺势而为,成为世界级的农牧企业。
2020年我们取得了两千多亿元的销售业绩,我们离世界级的农牧企业距离缩短了。我们在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也在推动中国三农事业和农业产业向世界级水准迈进。
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乡村产业、农业产业也会走到世界前列。这不单单是由于中国人口多,对农产业需求量大,要满足老百姓自己的饭碗和菜篮子,还要在农业的现代化、自动化方面上台阶,这是新的课题里,乡村振兴大战略正是赋予我们这样的企业的新任务和新目标。
《中国企业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否意味着,在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会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引擎?
刘永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是由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个环节构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工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服务业和农产业也在提升,但相对而言,服务业和农业产业相对滞后一些,而农产业滞后得更多,我们要补这个短板。所以乡村振兴就是要补农业产业发展不足的短板。
{image=3}
《中国企业家》:您作为四十年的“老农人”,对于乡村振兴有什么具体的政策建议?
刘永好:乡村振兴靠人,现在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量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弃农”了,怎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不但不“弃农”,还要“入农”?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说,能否给那些到农业产业中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些政策支持,比如说每年补六万块钱,连续补三年,对大学生到农业领域从事农村产业一个支持。国家农业院校每年花那么多的钱,培养那么多人,但是70%都转行了,都去农进城了。
第二,我们提出,新希望要参与10万新农民的培训计划,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培训了差不多7万多人。鼓励国家正规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才的培训,就是我的第二个建议,人才培训,人才先行。
第三,现在猪肉价格很高,而猪是中国消费最大的农产品,“猪周期”的问题比较严重:猪养多了价格便宜,农民不养了,猪就少了,价格又涨了,老百姓又说不能“猪肉自由”了。过去这两年,由于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三件事情的叠加,使得猪周期拉长了,波幅更大了。所以如何减少猪周期对养猪业的影响、减少猪周期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波动,对老百姓猪肉需求的波动和对农民的影响?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大企业跨界养猪,不能伤害小农利益
《中国企业家》:你提到“猪周期”,现在有很多知名企业跨界养猪,万科也要养、华为也要养。您怎么看?
刘永好:总体上我认为农业产业和养猪业“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关注它、支持它、投资它,这是好事;第二,要注意保护小农的利益。因为养猪是小农的主业之一,不要因为大企业的参与,就伤害了小农的利益;第三,对于外行转行做规模化现代养殖的企业,要设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人才标准、技术标准、投资标准和环保标准,这样才有利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家》:这个标准应该由谁来做?
刘永好:农业农村部结合行业的发展提出。很多国家都有规模化的养殖标准。
《中国企业家》:高科技领域大家关注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农业领域大家关注种子问题,您提出种猪也跟芯片一样,是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解决“猪芯片”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刘永好:由于历史原因,不光是种猪,种鸡、种鸭、种牛都大量依靠进口原种,这次我的提案也谈到了,我们集团将在未来五年投资30亿元在育种上,包括建立养猪研究所、选育种猪、建立原种挑选体系和研究机构的设置等等。
我希望,在国家政策多给支持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国际合作,使得今后种业不再受制于人。实际上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种鸭的问题上有相当大的突破,新希望和中国农科院合作,搞了一个“中芯鸭”,达到了国际水准,改变了以前全部靠进口种鸭的格局。种鸭的成功,让我相信,在牛、鸡上也可以成功。
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建议,形成一些政策,鼓励和推动支持中国自身的种业发展。因为历史原因,以前我们的养殖比较散,而育种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和大量的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所以,在国家这么重视的情况下,加上企业的积极参与,我相信经过几年努力,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责任编辑:王翔
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在6月25日开启为不实消息
此前媒体报道称,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将在6月25日开启。对此,第一财经从权威人士处核实获悉,全国碳市场将于6月25日启动交易为不实消息,具体时间待定。此前据“新华财经”报道:记者从权威信源获悉,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将在6月25日宣布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6月25日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7个试点的地方交易市场继续运营。责任编辑:尹悦0001同星科技欲上市募资扩大产能 招股书提示存货减值风险
来源:经济参考报近日,浙江同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同星科技”)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欲冲刺创业板。招股书显示,报告期(指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6月,下同)内,同星科技业绩稳健增长,产能利用率趋近饱和,本次上市募资欲进一步扩大产能。《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同星科技报告期各期末存货账面价值呈逐渐增长态势,公司在招股书中也重点提示了存货减值的风险。0001光刻机巨头ASML德国工厂起火,或拉长全球芯片短缺持续时间
记者|彭新荷兰半导体制造设备公司ASML近日表示,旗下位于德国柏林的一座工厂在1月2日发生火灾,目前火势已扑灭,无人受伤。ASML方面表示,目前就损害或该事件是否会对今年的产量计划产生任何影响发表任何声明还为时过早,并补充说评估损害需要几天时间,并将尽快更新信息。ASML并没有提及关闭区域准备要关多久,也没有说明是否有其他供货商能够临时补足相关零件。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