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失落 谁能成为啤酒界的茅台?
投资研报
【硬核研报】持续成长潜力被市场忽视,压制估值因素消除,被严重低估的能化龙头,目标价较股价有59%上涨空间
【半导体动态分析】1-2月芯片进口量飙升近60%!全球最大硅片厂涨价
【硬核研报】装配式建筑面积一年暴增45%!中标率近100%,领航者已连签多个十亿级大单,龙头收入即将翻倍,在4.6万亿市场中竟无对手?
【ETF动态分析】碳中和利好老能源供给侧改革,是工业品未来5-10年的重大主题
随着3月6日青岛啤酒披露2020年业绩快报,中国啤酒三巨头终于交出了自己在关键之年的成绩单。
青岛啤酒业绩增长超过18%,华润啤酒因产品结构调整和资产减值减少,净利润增长超过50%,百威亚太延续了港股上市之后的业绩疲软,去年业绩缩水超过4成。
经历了2014年-2016年的调整后,啤酒行业的这一波回暖,正是在为中国市场的决战造势。谁能成为啤酒界的茅台?悬念将在未来的几年揭晓。
中国啤酒行业高端化的走向逐渐清晰,补齐国际市场短板后,啤酒市场的新一轮世界大战,或将从这里打响。
百威失落
谁也没想到,啤酒市场的反转,来得如此之快。
去年这个时候,行业内风声鹤唳。大家都担心,刚刚抬头的啤酒行情,就这样被黑天鹅打压下去。
毕竟,啤酒比白酒、红酒、黄酒的消费属性都更浓,即饮和夜场两大场景缺失,直接让市场陷入短暂的急冻期。
仅仅半年时间,各大厂商用财报宣告了2020年Q3大捷,就连平时没什么存在感的燕京啤酒(000729.SZ),也因为业绩突出股价连涨。随后的全年业绩,也是强势回暖一片大好。
3月6日,A股啤酒老大青岛啤酒(600600.SH)披露业绩快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277.60亿元,同比下降0.80%,归母净利润22.01亿元,同比增长18.86%,扣非净利润增幅达到34.79%。
在中国本土啤酒品牌中,青岛啤酒一向因其高端产品出色而盈利能力突出。近年,以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1903、纯生啤酒为代表的高端产品,销量增长率远超整体。所以,在这一轮以高端化为主导的行业回暖中,青岛一马当先。
{image=1}
华润啤酒(00291.HK)同样如此。2019年公司中高档啤酒销量增长8.8%,导致公司整体平均售价上升了2.8%;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高档大盘有所下降,但顶尖的次高端及以上部分,仍然同比增长了2.9%。
公司业绩预告显示,业务提升、减值减少合力之下,2020年华润啤酒净利润将较上年增长至少50%。
百威亚太(01876.HK)可能是中国啤酒五强中唯一一家业绩负增长的企业,去年其收入、净利润分别下降了12.4%和42.8%。
公司在2020年业绩报告中表示,韩国及印度市场的持续下滑抵消了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增长。
但是,百威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同样异于行业趋势:在销量下降10.0%及平均单价下降1.1%的双重作用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下降11.0%,摊销前盈利下降20.1%。
谁可称王?
在经过2014年-2016年的行业调整后,啤酒行业的回暖酝酿3年,最终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时间大放异彩。
此前,中国啤酒行业从多年的群雄混战过渡到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强争霸的格局。
其中,啤酒三巨头,可谓各有特点。华润雪花早年凭借低价大单品走量,10年前就通过年销量千万吨进入世界啤酒头部阵营,但盈利能力一直是软肋;青岛啤酒在规模上被压制,但中高端更突出,盈利能力较强;百威作为夜场啤酒之王,一度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场处于垄断地位,赚钱如流水。
{image=2}
三巨头中,到底谁能成为真正的啤酒之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百威正在与这个宝座渐行渐远。公司本来在销量和收入上就不占优势,此前依仗的,是旗下百威、科诺娜、福佳等品牌在高端及超高端市场的绝对地位。
随着进口啤酒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以及中国啤酒厂商在高段位市场的发力,百威的优势,正在被瓦解。
几年前,勇闯天涯都算是华润雪花的高价产品了。近年推出的匠心营造、雪花马尔斯绿、黑狮,都在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2019年收购喜力中国业务,更是向市场传达着高端化的强硬决心,去年上半年,公司推出新品喜力星银。
正如水井坊在这一轮高端白酒行情中掉队一样,百威和嘉士伯在啤酒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我们只能认为,外资在中国卖不好酒了。
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才是最核心的两大种子选手。
说起来,啤酒行业的故事,与白酒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早年,贵州茅台虽然盈利能力更强,但规模一直被五粮液压制,直到2013年前后才全面超越。茅台封神之后,五粮液奋起直追,虽仍未成功,两大白酒却是惺惺相惜。
作为一家百年酒企,青岛啤酒1993年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尽管华润雪花1994年才创立,但背靠华润大肆收购,不到10年就确立行业老大的地位。
如今,华润雪花一边在全国市场领跑、一边调整产品结构补短板,青岛啤酒则是立足华北、继续深化高端优势。
就像茅台和五粮液很少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因产品差异和势力范围的分割,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从未短兵相接、剑拔弩张。
他们共同把矛头对准了层次更高的百威和嘉士伯,以及身后的各色追赶者。
大鱼吃大鱼
决战前夜,变数仍然存在。
近几年的啤酒行业回暖,以高端化为主题,去产能便成为附带品。其中,动作最大的,便是行业老大华润啤酒。
华润啤酒早年依靠疯狂并购崛起,各大地方啤酒品牌改旗易帜拱卫雪花,也埋下了产能落后与过剩的隐患。
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关闭啤酒厂13家、7家、2家。公司2017年底的员工总数为52000人,到2020年6月底降至28000人。
去产能带来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和裁员补偿,近年一度达到10亿元级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却从长远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给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埋下了伏笔。
华润啤酒能否挺住转型阵痛一劳永逸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啤酒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其他厂商是否要如法炮制?这是长痛or短痛的选择。
青岛啤酒近几年的变化,在于多元化,不仅亲自下场做起了网红品类气泡水,还收购了雀巢的纯净水业务,启动第二赛道。也许在2020年报中,便会将水业务单列。
行业深耕与多元化之外,行业最大的变数,仍然是整合。只不过,现阶段的行业整合,从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大鱼吃大鱼。
青岛啤酒的二股东,从百威啤酒当时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到日本最大的啤酒企业朝日,再到复星投资,去年以来复星减持,风云再起;燕京啤酒一直是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百威英博作为二股东与珠江啤酒(002461.SZ)颇多互动,喜力甚至直接将中国业务卖给华润啤酒;去年,嘉士伯终于下定决心将其大部分中国业务注入重庆啤酒(600132.SH),今年将是业务整合的关键之年……
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改变行业格局的整合会发生在哪里。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处理结果与连锁反应:上海34亿土地围标风波
谁能想到,上海那块价值34亿的土地围标,意外炸出了许多办公室里的高层空位。目前,中海集团的高层序列里,颜建国,张智超与庄勇,均有过苏州城市总的工作履历。上海土拍事件,是一次对全行业的警告,认真对待它的人,华润、中海3年不能在上海拿地。才有真正的职业未来。如今,主张更细致,欧阳国欣;华南区域,原华东大区总经理陈刚将是华润置地方面为此担责的高管。00011广百股份竭力保盈利 将能合理修饰的项目都修饰了
广百股份竭力保盈利证券市场周刊广百股份将能合理修饰的项目都修饰了,年底前再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缓解了未来的业绩压力。本刊特约作者诗与星空/文每年12月,是各上市公司发布公告非常频繁密集的月份,让投资者应接不暇,容易错过很多重要信息。在所有的公告中,有一类公告需要格外引起注意,那就是会计估计变更。0000深交所:明日起将金正大股票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名单
新浪财经讯6月30日消息,深交所公告,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正大”股票将自2020年7月1日起被本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2019年修订)》相关规定,深交所将于7月1日起将该股票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名单。0000国瓷材料调整定增方案 高瓴资本曲线入局转投子公司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参与定增受阻,转而曲线入局,高瓴资本对国瓷材料颇为执着。9月15日晚,国瓷材料披露定增修改方案,原本拟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15亿元,其中,高瓴资本认购6.45亿元。如今,拟募金额调减至8.55亿元,由实控人张曦包揽。0001大连圣亚“内斗”剧情反转 原管理层被指贪腐
{image=1}大连圣亚的内斗剧总有新剧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原高管层集体辞职,公司启动审计。最近,公司通过公开渠道发布消息,称初步查实原高管涉嫌贪腐的切实证据,并已向警方申请刑事立案侦查。杨子平和磐京基金,到底是“野蛮人”还是股东利益的捍卫者?目前尚未有最终结论。随着发起股东大规模减持公司股份,12月以来,公司股价已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市值蒸发超过22亿元。5连跌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