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为何失去中国粉丝? ”
原标题:“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为何失去中国粉丝? ”
中国人民反感的,不是西方媒体的批评,而是他们的双标。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8日文章,原题: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为何失去中国粉丝?
热爱中国文化、常与网民互动、端庄而亲和,是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经营多年的形象,她还十分时髦地拍起社交媒体上最流行的视频博客,记录在华所见所闻。凭借多番用心,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如鱼得水、粉丝无数。事情在吴发表《外国媒体憎恨中国吗》一文后起了变化。
{image=1}
显然,中国民众并不买账。吴若兰可能无法想明白一点,为何她在中国积累的人气,在那篇“友好”的文章问世后几乎损耗殆尽。风评陡然转向,同样的阵地,网民开始指责她虚伪。
吴若兰在Twitter上发一张截图,显示她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已被禁止转发。言下之意是“你看,我说了中国没有言论自由吧”。只不过,有人在评论中好心提醒她公众号的规则——文章被读者举报多次,平台会自动禁止转发。也就是说,她引起了读者不满。
中国人民反感的,不是西方媒体的批评,而是他们的双标。例如,今年2月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批驳英国广播公司(BBC)炒作的两名“见证”新疆“再教育营”中对女性“暴力侵害”的女子,并拿出证据说明这两人撒谎;但在外交部发布会现场的路透社记者之后写出的报道却是另一番景象,省略汪给出的重要线索,却突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攻击女性”。这都让中国人民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持双重标准。
又例如,今年初BBC拍摄一部《重返武汉》的纪录片,被中国网民发现画面暗淡,中文版则正常,而两个版本均出自同一团队。中国网民将其戏称为“阴间滤镜”,刻意展示一个死气沉沉的中国。
{image=2}
驻华的西方媒体记者们作为个体而言,或许并非怀着对华恶意来到中国,甚至很多人长期生活在中国,也真正喜欢上中国文化,就像吴若兰一样。只是一旦切换到另一种场景,上升到价值判断时,他们依旧遵循着固有路径,自动屏蔽部分看到的听到的事实。
过去,我们常给一些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贴上“知华派”“中国通”的标签,但大多数时候,这当中还是有很多人无法翻越意识形态藩篱。吴若兰只提中国驱逐西方记者,不提美国驱逐中国记者,有后果无前因。行文方式与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方式如出一辙,只不过语气稍显和缓,言下之意不难猜测。原来亲和力只是面具。▲(萧予)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
赵九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仪式15日举行
{image=1}{image=2}今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10月15日,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赵九章先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捐赠仪式上,赵九章先生家人将赵九章先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赠与空间中心。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之《赵九章传》也于同日正式出版发行。0001新冠肺炎疫情反复 香港严阵以待
新华社香港10月9日电(记者朱宇轩、丁梓懿)近日,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增多,且部分个案感染源头不明。疫情反弹警告下,香港严阵以待。第三波疫情暴发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多管齐下。为期两周的新冠病毒普及社区检测计划完成后,9月16日起,香港每日新增的本地确诊病例连续二十多天为个位数,本地疫情基本遏制。北京顺义对即将满14天的封控区域实施第4次核酸检测
1月4日,北京市第20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现场获悉,顺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支现伟介绍,顺义对即将满14天的封控区域实施第4次核酸检测。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蒲长廷王斌李泽伟责任编辑:刘光博0000成都拿什么追赶北京上海 再建一座国际机场够不够?
继北京、上海之后成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国家级枢纽机场一直是国门的象征,形象设计需深思熟虑,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不例外。在机场项目设计总负责人邱小勇的眼里,机场“太阳神鸟”的造型,蕴含着“为经济腾飞插上翅膀”的美好未来。邱小勇对中国新闻周刊讲述了他对天府国际机场的期待:一方面对成都,希望它可以成为“引擎”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对区域,希望它能成为真正的“枢纽”。0000政协委员:受巴黎圣母院大火警示建议推进古迹数字化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5月21日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今年带来一份提案:推进文物古迹的数字化保存。{image=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