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210

“技工荒”如何破?广东代表团代表们提出这些灼见

羊城晚报2021-03-10 11:15:261

原标题:“技工荒”如何破?广东代表团代表们提出这些灼见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沈婷婷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我国工匠型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短板,“技工荒”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日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和培养问题引起广东代表团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

代表们提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培育工匠型技能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佘丹青:靠产业发展留住基层农业科技人才

“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振兴非常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普宁市果树研究中心主任佘丹青说。

佘丹青是一名扎根基层30年的农业科技专家。他告诉记者,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在这几年的履职过程中,一直关注农业科技和农业科技人才缺乏的问题,并建议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从我们到基层开展工作和调研的情况发现,基层农业人才不仅数量上比较缺乏,在专业性和人才层次方面也有不足和短板。”佘丹青告诉记者,近些年,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但在人员配置上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机构的农业科技人才配备不足,或缺乏专业、水平高的农业科技人才。

缺乏留得住的人才,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佘丹青在基层发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缺乏产业带头人、农业技术能人和管理人才。

如何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去?佘丹青告诉记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在全球范围内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对弱势的产业,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传统。近年来,他看到,我国对基层涉农人才的培养,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等方面力度非常大,效果也不错,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仍然缺乏留得住的农业人才。

“只有提高产业的吸引力,才能引来人才。”佘丹青认为,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提高农业相关产业的吸引力,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从事农业有钱赚,自然会有更多人才愿意进来。也就是说,我们要用产业吸引力来带动乡村人才的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杨珍:鼓励企业在院校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

“据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1.65亿人,仅占就业人群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4971万人,不足就业人群的6%。”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

她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工人供给与需求相矛盾,难以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性人才和人力资源支撑。从市场供求情况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工匠型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短板,亟待解决。

究其原因,她认为,企业对产教融合内涵理解不深,很多企业把产教融合还看作传统的顶岗实习。此外,技能岗位缺乏吸引力,制造业工人工资待遇不高、工作环境差、上升空间窄、社会地位不高,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做产业工人。“有些中高职毕业生,宁可接受服务性岗位的低薪,也不愿到薪酬更高的生产一线技能岗位就业。”

如何培养更多工匠型技能人才?杨珍建议,加快实施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可支持高职院校和技师学院之间开展合作办学、学分互认试点,鼓励技师学院在规模以上企业开办分院;建立扶贫引才机制,推动发达地区企业在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岗式培训,落实免学费和助学政策,放宽落户政策。

她还建议,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如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在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适当提高高技能人才比例;提高技能人才经济待遇,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设立“工匠奖”,多措并举留住人才;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待遇,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当地人才分类目录等。

全国人大代表苏荣欢:鼓励企业待遇向一线技能人才倾斜

“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技能型人才难求,结构不优、素质不高问题突出,‘技工荒’制约了制造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苏工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苏荣欢说。

苏荣欢认为,应该鼓励企业加强技能培训,精准提高技能劳动者技能水平。他建议,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安排,减轻企业培训成本负担,鼓励企业提供在职培训。引导企业丰富员工福利设计,拓宽企业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技能人才人收入水平和地位,鼓励企业待遇向一线技能人才倾斜。

此外,政府应注重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发展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队伍,扶持地方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精准提升技能劳动者的水平。

“劳动者的收入提升,关键要看企业。”苏荣欢还建议,支持工会发挥作用,对企业人才培养和待遇等方面给予规范和指引。可以尝试企业工会与企业、技能劳动者针对技能劳动者的工资进行集体协商,将职技能等级、专业技术职务、所作的贡献与薪酬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

“比如设立电工、焊工、钳工等技能岗位津贴和技能提升奖励。”苏荣欢建议,要增强技能劳动工人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让技能劳动工人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要给予技能工人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不仅仅是口头的褒奖,而是物质+精神+社会宣扬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