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金鹏辉:吸引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财资中心
原标题:《中国金融》|金鹏辉:吸引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财资中心
作者:金鹏辉‘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 ’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6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指出:“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跨国企业财资中心兼顾在岸与离岸,融合产业与金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强化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载体。上海聚集了大量中外资跨国企业,但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跨国企业财资中心。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吸引跨国企业在上海设立全球或区域财资中心。
跨国企业财资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国际经验。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全球现金与风险管理及人才、资源集中化需求,作为专门机构的财资中心应运而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现金与流动性管理、营运资本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关系管理、决策支持以及信息管理。全球财资中心一般设在集团总部所在地,一些规模庞大、经营地域宽广的跨国企业还会设立区域财资中心,以覆盖全球主要时区。
财资中心的资金集聚效应有助于促进当地金融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为吸引财资中心落户,新加坡和香港推出特定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率分别降至8%和8.25%。
我国跨国企业财资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据调研,中资跨国企业的境外财资中心以及外资跨国企业的亚太区财资中心大多设在新加坡或中国香港,通过跨境资金池实现与境内资金的有限连通。在全球财资管理中,境内企业更多扮演参与者而非主导者角色。尽管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GFCI)已跃居第三,并正在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但尚未成为跨国企业设立财资中心的首选地。其中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法规有待完善。目前,国内各地出台的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政策仅适用于外资,对“资金运作与管理”的界定范围偏窄;而跨国企业财资中心既包括外资也包括中资,功能也更广泛。二是税负相对较高。跨境财资业务涉及的主要税种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印花税,现行税率分别为25%、6%和0.005%,综合税负远高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这是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吸引财资中心落户上海的最大障碍。三是跨境收付不够自由便利。比如,跨境资金池设有准入门槛、净流出/入额度、资金用途等限制,集中收付和轧差净额结算要根据全收全支原则逐笔申报还原数据等。
政策建议。一是制定跨国企业财资中心的认定标准。建议由商务部门牵头,会同财税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跨国企业财资中心认定标准,符合条件的财资中心可以享受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上海作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城市,可率先开展试点。二是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安排。比如,对符合条件的财资中心开展的跨境财资业务统一执行10%的所得税率,免征财资中心贷款利息收入6%的增值税,免征财资中心贷款合同印花税,免征财资中心向境外借款支付利息的预提增值税。上述安排虽然是与金融相关的税收减免,但真正的受益人是实体企业,而且针对的是增量业务,即目前发生在境外、将来转回到境内的业务,也不会导致税基侵蚀。作为配套措施,应尽快建立与业务指标挂钩的跨境财资业务持续性评估机制,未达到规定标准则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三是实现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财资中心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可考虑放宽跨境资金池门槛、额度以及使用限制,在跨境资金收付的自由度和便利度方面尽快达到国际通行水平。鼓励银行发挥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优势,为跨国企业财资中心开展离岸结算、跨境投融资、外汇风险对冲等提供全方位、综合化跨境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