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天9板:中材节能彻底火了 碳中和概念太疯狂 交易所出手了
炒股就看锤子财富,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经过昨日大涨之后,今日早盘,AH股双双惯性高开后小幅震荡。A股方面,碳交易、电力、环保、风能等碳中和相关板块涨幅居前,种业、航空、工程机械、黄金等板块跌幅居前。
{image=1}
H股方面,小米集团受益百亿回购,盘中一度大涨近10%,带动恒生科技股指数一度大涨近3%。北上资金净流入1.86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44.7亿元。
{image=2}
碳交易概念火热
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目前各省市陆续开始出台相关政策,上海明确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区也明确提出率先达峰目标。
两会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具体扶持政策有望陆续出台,这使得A股市场碳中和概念成为近期弱势中最亮眼的板块。碳中和概念的分支板块较多,包括碳交易、钢铁、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其中碳交易最为活跃,板块指数连续3日大涨,创近5年新高,今年以来该指数累计上涨24.08%,成为当之无愧的2021年最火板块。
{image=3}
其中中材节能11交易日9涨停,今年以来飙升82.22%,股价创3年多来新高;华银电力春节后17个交易日收出16个阳线,近期更是加速上扬,连续5涨停,节后累计上涨逾105%。
{image=4}
由于股价大幅波动,近期中材节能连续数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但也无法阻止股价的上涨趋势。据最新一次公告显示,公司股票连续七个交易日涨停,股票价格区间涨幅累计达95.27%,动态市盈率为100.80倍,而行业平均市盈率仅为27.49倍。在公告中中材节能还解释道近期媒体报道公司涉及的“碳中和”概念,可能系公司主要从事工业余热发电业务。
碳交易为什么这么火呢?碳交易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个市场。世界新能源车龙头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是14亿美元,这成为支撑特斯拉业绩的最大助力。谁能想到特斯拉最赚钱的不是汽车产品本身,竟然是卖碳排放额度的收入。而国内新能源车企业蔚来汽车在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也高达1亿元。尽管蔚来汽车在2020年表现出色,但仍巨额亏损,在所有业务净亏损的情况下,卖碳排放额度成为所有收入业务里最大的亮点。
今年2月,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开市”。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施行。按照要求,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折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煤,即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碳排放数据、清缴碳排放配额、公开交易等信息并接受监管。
电力企业已率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尚未被纳入全国市场的行业将继续在试点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试点市场和全国市场将会并行,各行各业最终都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中去。
风险凸显交易所连发关注函
中材节能的业务中水泥、钢铁、化工等余热发电业务属于节能环保产业,硅酸钙板等节能墙材及低能耗“被动房”业务属于节能环保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垃圾、生物质、污泥等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地热能、光能等业务属于清洁能源产业,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新型建材、能源综合管理等节能环保业务。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说,中材节能几乎可以说是最符合碳中和概念的公司,最有可能在碳排放额度交易中获利。
但中材节能也表示,公司工业余热发电业务以水泥领域为主,近年发展空间收窄,工业余热发电业务合同订单同比有所下降,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约为30%,同时,受疫情影响公司海外项目执行进度趋缓。从此前业绩报告来,中材节能已连续多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各项毛利率大幅下滑,2020年三季报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亿,同比增长19.84%,而净利润仅实现4878.36万,同比减少27.34%,在此之前公司已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另外,由于碳中和概念火热,大量公司在互动平台上公布相关业务。首航高科日前表示,公司主营业务包含太阳能光热发电、储能业务以及余热发电业务;调峰储能辅助服务上有技术积累,多个项目均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首航高科也一度连续涨停。
但随后,深交所下发关注函,要求首航高科说明是否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首航高科股价因此大幅下挫。今日首航高科回复关注函表示,公司一直以“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企业发展战略,光热电站,余热电站等主营业务及新拓展的调峰储能业务与 “碳达峰、碳中和”均有一定的业务相关性。公司在投资者交流平台,回复投资者相关问题,不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宝馨科技、维尔利、惠博普等公司也收到交易所类似的关注函,股价均一度大跌,这提醒投资者在交易碳中和概念股时,要仔细分析,注意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