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受阻 日均规模117.54亿创年内新低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受阻,日均规模117.54亿创年内新低,货币ETF春节以来持续获得资金流入
每经记者 理财不二牛
A股持续不佳的赚钱效应已传导至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无论是日均发行规模还是募集速度都“降温”明显。据光大证券统计,截至上周五,本月主动权益类基金日均发行规模117.54亿元,较1月、2月的日均发行规模188.80亿、151.64亿有明显的减少,不少产品已发布延长募集期的公告。
有分析指出,目前行情下资金避险情绪较重,权益估值调整尚未结束下,避险资金或向固收及低风险资产转移。统计显示,近期股票ETF资金净流出与货币ETF资金净流入反差明显,且多数股票ETF的成交额近期明显减小,场内价格较ETF净值已经出现折价。
117.54亿!主动权益基金日均发行规模新低
又一次走在大类资产配置的“十字路口”,权益投资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人纷纷离场,不仅使得A股核心指数持续下跌,也波及基金发行。眼下,公募基金发行规模持续减少,募集速度明显放缓。
据光大证券统计,公募基金本月以来的单日平均发行规模较前两个月下降明显,尤其是偏股混合及股票型基金发行热度有所减弱。数据显示,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2日期间,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单日平均发行规模117.54亿元,较2021年1月188.80亿元、2021年2月151.64亿元的单日平均发行规模分别减少37.7%和22.5%,发行规模较前两月明显减少。
不仅如此,已有基金明确在招募说明书中表示,不再向个人投资者公开销售,转而向特定投资人发售。如华夏鼎华一年定开在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明确表示,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或者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可达到或者超过50%。
按照原计划,该基金自2021年3月3日至2021年3月31日通过基金份额发售机构公开发售。后公司决定提前结束基金的募集,2021年3月5日为基金最后认购日,自2021年3月6日起基金将不再接受投资者的认购申请。
有分析指出,定制基金的出现反映出基金公司对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要求在提升;但也有观点认为,系权益投资整体被打压的无奈之举,表示中小投资人在当前时点的进攻欲望被抑制了。
但不管怎么说,仍未平息的估值下杀依旧是权益基金发行的障碍,对于建仓时点的把控,基金公司显然不愿意充当接盘侠。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目前基金重仓股交易情绪已回落至低位,但抱团股中期向下波动的风险依然未释放充分。“当前位置市场即使发生不错的反弹,也只是中继的反弹,逢高减仓与调结构是当前的当务之急。”
可见,对权益投资“不恋过往”的策略已在业界形成风气,并已深度影响基民的认购热情,提前结束募集的产品和“日光基”占比减少,基金完成募集速度放缓。据光大证券统计,2021年1月期间,每日提前结束募集基金的数量平均占比为84.6%,这一数据到2月份降至66.6%;进入3月后,占比进一步降低至32.8%。与此同时,3月至今尚未出现“日光基”产品,而前两个月内“日光基”数量占新发基金的比重分别为39.7%和21.2%。
资金趋避险,两类ETF吸金效能迥异
市场赚钱效应的减弱不仅冲淡了基民的认购热情,也在持续影响A股交投的活跃度,不仅新增资金有限,就连存量资金也陆续开始转场,开始从权益投资转向固收类资产,资金近期纷纷从股票ETF流出,货币ETF却持续受到资金追捧。
光大证券统计,受2021年春节以来A股的持续调整,场内资金分别于3月1日、3月2日、3月11日和3月12日从股票ETF净流出,合计净流出234.5亿元;同时,货币ETF自春节以来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合计净流入479.3亿元。
另据Wind统计,上证50ETF、央调ETF、芯片ETF年初至今的份额变动规模居前,分别减少27.54亿、21.61亿和18.84亿;年初至今份额变动率居前的有红利低波ETF、股息龙头ETF等,分别下降80.20%和74.30%。
而在货币型ETF中,目前Wind统计的27只产品中19只在年初至今实现份额增长,增长最多的是银华日利ETF,年初至今份额增长3.48亿;份额变动率增长最高的是保证金,年初至今已增长2047.57%。
与此同时,股票型ETF场内交易价格对比实际净值的折价较为明显,以3月12日交易数据,Wind统计显示,尽管当天上证指数收涨,但334只相关产品中有159只产品当天收盘价低于净值,占比47.60%。其中,浙商之江凤凰ETF折价率达1.77%最高,当天换手率3.44%,成交额145万。
另据光大证券统计,上周最后三个交易日股票ETF成交额明显减小,较2021年3月9日平均减少35.8%。分析称,受资金净流出影响,ETF场内价格持续下降,于2021年3月11日低于ETF净值,出现场内折价,平均折价率在0.12%。
尽管市场资金避险情绪较重,但也不乏对权益投资持乐观的评价,华泰证券指出,目前股指走熊的可能还不大,中期大概率仍有温和向上机会。但市场进入“弱趋势、高波动”阶段以及赚钱效应变差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股指将在去年8-12月份震荡区间内运行,此时宜从向上阻力最小的点寻求突破,聚焦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的板块并以性价比为锚展开轮动。
责任编辑:杨红卜
A股女性基金经理大调查:14名铿锵玫瑰跻身前50 投资偏爱大消费
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妇女节”。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数据飞速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诸多优秀的女性代表,金融投资行业也不例外。放眼公募市场,尽管女性基金经理的数量大大落后于男性基金经理,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基金经理凭借高“研”值脱颖而出。如中欧基金葛兰、工银瑞信赵蓓、东方基金王然、富国基金王园园等主打权益的女性基金经理相继“出圈”,成为市场一道靓丽的风景。0001明星经理负重加码 两位大佬新产品名字撞车
一周基事|明星经理负重加码,两位大佬新产品名字撞车来源:读数一帜原创黄慧玲徐欣桐顶流基金经理集中发行持有期型新产品。全市场基金数量太多,名字都不够用了文|黄慧玲徐欣桐编辑|郭楠本周“宁组合”走弱,周期类基金领涨。人事方面,既有华夏、东方的老基金经理卸任旗下多只产品,也有交银、中欧新人上马,基金经理们调整产品结构的速度加快。0000新能源板块持续调整,风格切换还是阶段纠偏?中信保诚基金经理孙浩解答
2022年开年以来,市场连续调整,不少投资者陷入了焦虑与恐慌,如何规避市场风险,提前布局产业机会?1月14日晚,中信保诚基金经理孙浩中做客央视财经新年特别节目:2022虎年投资大趋势,与主持人共话投资策略与市场观点。今天,奉上干货满满的精彩观点~核心观点:1.2022年是“新能源产业化”向“产业新能源化”过渡的一年。0000上投摩根杜猛:成长投资≠科技投资,甄别"真伪成长"成为致胜关键
日前,由上投摩根和独立基金研究机构猫头鹰联合推出的直播节目“AlphaTalk”,再度迎来重量级嘉宾。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杜猛在本期节目中,围绕投资者关注的“成长投资”进行了全方位解读,不仅介绍了他眼中真正的成长投资,还分享了规避“伪成长”的方法,同时也详细分析了未来成长领域的投资机会。0000销量回暖、利好频传 新能源汽车基金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销量回暖,利好频传,新能源汽车基金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来源:证基风云原创夏悦超今年四季度以来,由于销量数据回暖,以及相关利好政策推出,新能源产业相关个股和指数表现强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成为近期市场最靓的风景线。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