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论:从线下到线上,消费者维权之战要天天打
澎湃评论员/李勤余
万众瞩目的央视3·15晚会如期举行。屏幕前的广大观众,最关心的就是今年又曝光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消费陷阱,好让自己以后能避开那些“坑”。
然而和往年晚会相比,今年的典型案例呈现出了新趋势:黑心商家的触手已经从线下伸向线上,从现实生活伸向虚拟世界。
科勒卫浴等门店安装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信息实现精准营销,抓取的人脸数据信息累计上亿;智联招聘等平台简历给钱就可随意下载;360搜索医药广告里藏着一条造假链条……这些被曝光的案例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首先,案例涉及的都是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著名品牌。它们不仅丝毫不顾及用户长时间的信任,反而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方式坑害消费者。黑心商家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也让大家越来越难以防范。
其次,人们对科技的依赖与日俱增。不管是在网上找工作还是搜索医疗信息,都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与现实生活中一些“愿者上钩”的欺诈手段不同,与互联网深度勾连的我们很难完全规避这些网络陷阱,它们的危害性不言而喻。
另外,由于每个个体对先进科技的接受和感知能力并不相同,各类网络消费更容易把黑手伸向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
比如,这次晚会还曝光了一些手机清理类软件将老人推向诈骗深渊的案例。APP内置欺诈广告,老年人因为眼神不好容易误点;高频读取手机信息,故意让手机卡顿,老年人不懂手机更容易上当。
联系到以往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中巨额打赏、充值的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防范不法分子安排的“套路”,我们必须拿出更精准、更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当然,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黑心商家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共性还是不会变的。比如这次3·15晚会还曝光了一系列案例:英菲尼迪4S店要求车主签不平等协议;福特汽车设计存缺陷坑消费者;河北养羊大县又见瘦肉精;上万吨黑心钢筋流入工地……这些都关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尤其是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零容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目前,一些被晚会曝光的商家已经迅速做出了回应。比如科勒卫浴表示已知晓人脸手机数据一事,将尽快反馈。又比如UC浏览器表示已关注“存在虚假医药广告”并将优化。虽然亡羊补牢也不晚,但必须提醒商家,出事——整改——再出事的无限循环只会消耗公众的耐心,失去消费者的信任。
今天,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在3·15晚会现场正式发布。《办法》做出的各项明确规制,就是为了持续净化网络交易空间、维护公平竞争的网络交易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禁止各类网络消费侵权行为。
从线下到线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战场不断扩大,这场保护消费者的战斗不会只在3·15晚会,而会打响在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