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成赚钱渠道?某职业打假人:法律允许 你要厚颜无耻地赚钱
原标题:打假成赚钱渠道?某职业打假人:“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你要厚颜无耻地赚钱”
文/李丹
熟悉《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行政处罚法》以及民事起诉范文的不一定是律师,还有可能是职业打假人。
此前,王海打假辛巴燕窝事件让“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走进大众视野。王海称:“打假辛巴只是打着玩,会继续紧盯带货主播。”紧接着,李佳琦、罗永浩先后中招。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职业打假人算是一个稍显“遥远”的群体,但店家和公检法工作人员却对这个群体丝毫不陌生。
拼多多店家林方鹏一年多前遇到过他们。被“索要”1万多块钱后,对方承诺“息事宁人”,林方鹏形容自己当时有“按照收货地址过去砍他们”的冲动。执法机构工作人员胡婷刚入职3个月就处理过两起疑似“职业打假人举报”的案件,她形容这群人“法律知识十分丰富”。
{image=1}
今年3·15前夕,中消协连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消协组织发布《全国部分消协组织2020年比较试验汇总分析》。该报告显示,在1191件采样商品中,线上产品不达标率为38.7%。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草人之一何山将其归因于“网络商品的销售地域广,消费者维权成本高”。
那么,职业打假人会是打击制假售假问题的“答案”吗?
法律“武器”
林方鹏在华强北打工,卖华强北版AirPods。线下不景气,他就在拼多多上开了个网店。刚刚月销量破百,职业打假人找上门了。
“这个AirPods是仿制的吗?送给公司员工会被发现是盗版吗?音质、外形和真货有啥区别?”对方一通问。林方鹏如实答:“是1﹕1仿制的,有很多检测方法可以查到。”介绍完后,对方买了11副,1800元。
三天后,麻烦来了。对方先是拿着假货鉴定报告、跟林方鹏的聊天记录和耳机照片向平台申请“假一赔十”,理由是“商家知假售假”。随后,在等待平台裁定的间隙,对方给林方鹏打电话,声称“要么给十倍赔偿,要么等着警察来抓”。
2019年底那会儿,华强北“打假”进行时,听说“抓进去不少人”,林方鹏没办法,也就妥协了。“老婆刚怀孕,总不能(和他们)硬刚导致家里没人照顾吧。”他加了对方微信,转过去1.3万元,对方随即撤销了平台申诉。
“你知道他们‘敲诈’完之后做了什么吗?”让林方鹏觉得无语又可笑的是,对方竟然教他如何更改商品信息,如何应对之后的买家咨询,以免他“又被其他职业打假人盯上”。但林方鹏没改,他直接注销了店铺。气头上时,他甚至想过按照收货单上的地址“砍过去”。
2020年底,王海打假辛巴燕窝事件让“职业打假人”这个群体再次走进大众视野。百度百科介绍里,他们是“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假冒伪劣,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净化作用”的一群人。但在像林方鹏这样的商家眼里,他们更多是在“用法律武器谋求私利”。
2017年,徐涛开了家网店,卖食品。宣传所需,他在一款产品的介绍信息里写有“高端精英人群必备”字样。随后,职业打假人将他投诉至工商部门,说“高端”两个字属于违规极限词,违反了新《广告法》。
按照办案人员的建议,徐涛主动找到投诉人进行协商,希望对方撤诉,但对方表示:“1000元,不还价。”“这不狮子大开口吗?不协商了,宁愿接受工商处罚也不协商!”徐涛异常气愤。随后,在证据和人情关系的双重加持下,该投诉以“事实依据不充分”被驳回。
“很多店家怕麻烦,往往同意私下协商。”林静在电商平台经营一家美妆店,因拒绝协商,她被告上法院。“中国法律文书公文网上,‘撤诉’基本意味着店家妥协。”林静拒绝妥协,打假人投诉她“进口商品没有中文标签”,她积极提供商品具体信息、进货渠道、发货渠道、与打假人的聊天记录等资料进行应诉。
吃货、赔偿
提起“职业打假人”五个字,总伴随着某种光环。
{image=2}
在QQ上以“打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群数量达上百个,门类细化到“淘宝打假交流”“拼多多京东打假群”等平台群,以及“食品药品职业打假”“知识产权打假营”等业务群。群人数从几十到上千人不等。
笔者在某打假群待了一个月,试图了解所谓“月入十万”,甚至“百万”的奥秘。
每天,群主“大佬”会发布商品链接,门类涵盖衣裤、手表、食品等不同品类。最基础的打法叫“玩违约金”,即利用平台“延时发货赔付”的规定索要“下单金额的10%,最高不超过100元”的赔偿。
“直接下单,买够1000元,两天后去投诉卖家不按时发货。”群主冯立告诉笔者,他找的链接都是些“死店铺”,“店主不要店铺了,但押金还在平台那里,平台也关不了(店铺)。”按规定,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必须在48小时内发货,否则,买家可申请赔偿,“即便是发货了也不怕,直接拒收就完事了”。
{image=3}
稍微“高深”一点的打法叫“吃货”,即收到货物后仅申请退款,不退货。类似的说法还有“上车”(跟着有经验的人一起打假)和“车票”(缴纳一定费用作为学费)等等。
为了锁定适合“吃货”的店铺,群成员各显神通,有花钱买软件搜链接的,有彼此之间互换链接的,也有人工手动过滤的。“假货店一般从价格就能看出来,新店、人气不高的店,或者无法提供货源证明的店铺都行。”
刚入群第一次“吃货”的林晓按照指点,在一家店铺内购买了一件champion卫衣,单价118元。收到货物后,林晓申请“仅退款”,并上传了5张照片作为“假货凭证”,1张为卫衣的整体照,另外4张为衣服的细节照,比如开线、走针不齐。一个小时内,商家直接退款,没有任何交涉。
“因为店家本身卖的是假货,自己理亏。”群主一直这样认为。而被“吃掉”的货,有的被占为己有,有的流向诸如咸鱼等二手交易平台。
和纯“吃货”不同,打赔偿则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也鉴于此,打赔偿的一派通常瞧不起“吃货”的一派。李泽本身是一名职业打假人,同时也为被打假店铺提供咨询服务。据他介绍,打赔偿首先要了解不同商品对应的法律条文,同时,还需要清楚不同阶段的做法,比如什么时候和卖家协商,协商被拒绝后如何向工商局、食药局投诉,如何在“执法不严”的情况下走法律程序,如何写民事起诉书等等。
笔者以“想入行的小白”身份向一位群主请教“如何打赔偿”,被告知需要缴纳880元学费。群主称,授课内容涵盖平台规则、消费者权益和食药法等方方面面,保证“很快上手”。“你想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假货按三倍赔偿,不满500元也赔500元。你做一次,学费基本就回来了。”群主试图打消笔者的犹豫,极力劝说。
据群主介绍,他目前在带的“徒弟”有5~6个高中生,4~5个大学生,其他基本上都是工作之余挣外快的。“我教出来的,基本上都外出带团队了。”群主试图再一次凸显自己的“专业性”。
对抗与异化
与职业打假相对应,反打假也一直在路上。
新《广告法》施行后,京东曾指导各区域建立打假黑名单数据库,并罗列出职业打假人的判定条件,诸如“收货人联系电话与投诉人电话不符”“购买数量超过正常使用范围”“不提产品问题的同时只谈赔偿”等等。
反恶联盟曾推出一款专门为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店家提供服务的插件,店家可通过输入姓名、支付宝账号、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信息识别职业打假人。一个名为“去举报网”的网站也同样提供恶意退款等信息,供商家参考。
{image=4}
即便如此,面对商家的警觉甚至联盟,职业打假人也并非毫无办法。
冯立告诉笔者,“吃货”2~3次后,淘宝账号会被封,但不要紧,花135元重新买一个账号就行了。新账号淘气值450以上,还是钻号。打假群里则有人表示:“‘吃货’会被封号,活该被封。要是正常打假被封,可以起诉平台,因为‘打假是国家政策支持的’。”
而在职业打假和反职业打假的拉锯战背后,商品制假售假问题并未得到根除。“卖家知道自己被(职业打假人)盯上后,可以换一个主体重新开店。”李泽告诉笔者。
更有甚者,在职业打假人以“正常消费者”的身份积极维权的同时,普通消费者却被冠以职业打假人、“胡搅蛮缠”的帽子。
田甜今年2月中旬在超市买到过期食品,第二天发现后去工商局进行投诉。随后,工商执法人员要求她证明“过期食品的确是从该超市买的,没有调包”。“我就想知道,难道每次我购物的时候,都得全程拍摄,才能证明东西是从哪家超市里买的吗?购物小票也证明不了吗?”田甜事后在社交平台上忿忿表示,“第一次打12315维权”,“人格受到侮辱”。
方婷从网上购买了一些开心果,吃出了蛆。随后,她给商家打电话,对方说她在胡搅蛮缠,是职业打假人,态度很不好,“这种事情(买到假货)真的维权太难了”。
我们需要职业打假人吗?
“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只是个赚钱渠道”;“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你要厚颜无耻地赚钱”——这是笔者在打假群里看到的两句话。
所谓“正义”,可以被用来挣钱吗?或者说,我国需要职业打假人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丙万告诉笔者,20多年前(“王海打假案”发生在1995年),当王海第一次以“打假人”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时,社会舆论以正面为主。随后,打假索赔逐渐朝职业化方向发展,舆论开始出现分化。
在支持者眼里,这股“民间执法力量”有助于弥补消费者个体维权动力不足、工商行政执法力有未逮等问题。反对者则认为这群人的初衷并非维护公共利益,且会在异化过程中导致行政执法成本过高。
“争议的背后,实际上是很少有人愿意贴近社会实际,对职业打假行为发生的背景、现实影响和制度方案进行系统认识。”在熊丙万看来,职业打假背后是消费市场秩序失调和社会治理机制失效的缩影,相关法律制度应该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训。
而在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效羽看来,职业打假所造成的实际社会危害主要由“立法立规环节的缺陷”所致。
张效羽说:“打假人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一根筋’挖掘所有违法行为,‘选择性执法’失去了对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保护作用,广大生产经营者苦不堪言。”
尽管学界对职业打假人的身份认定问题仍存在争议,但在司法层面,改变正在发生。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文规定了食品、药品领域职业打假人的惩罚性赔偿请求权。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在某答复意见中表示:“可以考虑在除购买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今年3·15前夕,曾有媒体梳理了2019年至2021年间的100份裁判文书。其中,32份支持职业打假人的赔偿请求,66份驳回了相关诉讼请求。另外2份裁判文书中,涉案职业打假人因敲诈勒索被判了刑。
回到现实。一边,法律界对职业打假人进行探讨,并在司法层面付诸实践。另一边,在一个400多人在线的打假群里,群成员仍在虚心求教:“微信朋友圈的店家有没有办法打?”“拼多多营业执照打不开怎么办?”“有链接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林方鹏、胡婷、徐涛、林静、冯立、林晓、李泽、田甜、方婷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蒋晓桐
泡泡玛特成立乐园管理公司 经营范围含游艺娱乐活动
据天眼查APP显示,8月18日,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胡健,经营范围含城市公园管理;游乐园;票务代理;演出场所经营;演出经纪;游艺娱乐活动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责任编辑:张亚楠0001Keep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20亿美元 称暂无IPO计划
新京报讯(记者王萍)1月11日,国内运动科技公司Keep宣布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本轮融资后估值20亿美元,这距离2020年5月Keep上一轮融资时的10亿美元估值翻了一倍。针对上市传闻,Keep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暂时没有IPO计划。0000三人冒充“老干妈”员工骗取腾讯公司财物 被提起公诉
相关消息:腾讯果然被骗贵阳警方:三人伪造老干妈印章与腾讯签订合同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2月7日消息,2021年2月7日,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将冒充“老干妈”公司工作人员行骗的曹某等三人向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0000元气森林第5家自有工厂落户都江堰,创始人曾称代糖成本高
持续推进全国化布局元气森林第5家自有工厂落户都江堰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摘要:6月16日,元气森林与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就饮料生产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元气森林饮料生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都江堰市绿色工业发展水平,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助力都江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0001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首发过会:能否撑起“车芯第一股”光环?
如若顺利,比亚迪半导体将是比亚迪旗下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子公司,也是国内车芯第一股。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宋豆豆报道1月27日,根据创业板上市委消息,一度中止上市的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过会。如若顺利,比亚迪半导体将是比亚迪旗下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子公司,也是国内车芯第一股。{image=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