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市复工复产常态化防控措施来了!
原标题:最新!北京市复工复产常态化防控措施来了!
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形势
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要求
我们对复工复产领域重点措施
进行了梳理
并更新了“三张清单”
发改君带你Get重点
快来查收~
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属地主责、部门指导,按照“一企一策”要求细化完善防控方案,履行防控义务、落实防控要求。
坚持“人、物、场所”同防,生产经营单位要落实好健康监测、进返京管理、动态排查协查等机制。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京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原则上不安排人员去中、高风险地区出差,组织好重点人员常态化核酸检测和人员接种疫苗等工作。
对公共空间、关键部位、重点物品加强通风消杀、清洁卫生和常态化核酸检测。
强化社会面防控
做好重点场所防控。按照防控指引要求,做好复工复产场所正常经营,落实好工厂、工地、商务楼宇、商场(超市)、餐馆(食堂)、宾馆酒店、“七小”门店等防控措施。
抓好日常监督检查。各执法部门、各区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聚焦“大人流、易忽视、易聚集、易发生”等方面问题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从严落实“科学戴口罩、测温验码、通风消杀、一米线”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到不扎堆不聚集。
同时,加大高风险问题公示曝光力度,推动问题整改。
加强生产经营场所常态化检测。充分发挥人和环境常态化检测“前哨”作用,坚持餐馆、外卖、快递、工地重点人员定期核酸检测机制和新入职人员3日内核酸检测机制,继续做好进口非冷链货品的核酸检测工作。
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按照全市疫苗接种工作整体安排,做好组织动员,“应接尽接、应快尽快”,积极提升复工复产领域接种率,助力全市早日建立免疫屏障。
动态调整三张清单
暂不开放清单
暂不恢复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不开展在京人员赴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不接待14天内去过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或为其提供来京“机票+酒店”业务服务。
组织和接待已入境回国人员旅游或为其提供“机票+酒店”业务服务,应符合和遵守本市入境医学观察和健康监测规定。
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
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有条件开放清单
继续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名胜古迹和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KTV、网吧等室内外文化娱乐场所。
在落实举办方主体责任和做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举办500人以下的会议和1000人以下的体育赛事。
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恢复正常开放,坚持预约,控制瞬时流量,保持安全距离。
举办500人以上会议、1000人以上规模体育赛事活动,须经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审核评估。
体育赛事室内外场地观众上座率每场应控制在75%以内。
自主开放清单
恢复生活服务业企业正常运营,允许组织开展促消费活动。
恢复会展业活动,根据展会举办场地活动空间面积,按照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的标准核算瞬时最大客容量。
商务楼宇、商超、酒店宾馆、餐馆、工厂、工地、各类门店等公共场所和办公楼宇,在严格落实扫码、预约、戴口罩、“1米线”、清洁消毒等防疫措施基础上,取消春节期间75%限流措施。
北京已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大家在工作玩耍的同时
也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哦
来源:发展北京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财政部部长刘昆:积极有为,推动财政政策尽快见效
——访财政部部长刘昆本报记者曲哲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半年已过,财政政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障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今年财政收支整体情况如何?本报记者专访了财政部部长刘昆。全年财政目标可实现●6月财政收入由负转正;预计全年新增减税超过2.5万亿元记者: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和全年的财政收支形势?0000北京市教委:高考首日平稳顺利
7月7日,北京市2020年高考首日,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平稳顺利完成。刚刚,北京市教委亮出高考首日“成绩单”。北京市教委介绍,今日,本市各考区、考点精心组织、认真施考,各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保障,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到位,考风考纪良好,考场秩序井然,试题试卷安全。公安、交通、卫健、城管、保密、市场监督、电力、公交、气象等部门通力协作,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安全保障方案,为考试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持。0000湖南常德:已摸排管控密接和次密接者8682人
“常德发布”微信公众号8月2日消息,常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今日通报,8月1日0-24时,常德市无新增阳性病例。自7月28日以来,常德市累计报告3例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武陵区1例、安乡县2例,均与成都确诊病例相关联。0000北京市体育局发布体育行业消费者风险提示
北京市体育局近日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的风险提示,指出近期本市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投诉呈高发、频发态势,为维护广大体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应适当提高警惕,在进行预付式产品消费时要关注和做到核实经营主体信息、慎重选择体育服务商家等七个注意事项。0000